路華杰,趙焰,彭曉艷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退變與損傷,導致脊柱內外力學平衡失調,使椎間盤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壓迫腰脊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種病癥[1]。本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若急性期處理不當,則可能出現癥狀無法緩解或反復發作,導致患者最終選擇手術治療。故應在急性期,即發病2周內及時治療。我科病房運用太極推拿結合干涉波治療急性LDH,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在湖北省中醫院推拿康復科門診就診的182例急性LDH患者,均符合LDH的診斷標準[2],病程3~12d,排除患有腫瘤、合并有嚴重傳染病及心血管疾病、孕期婦女及精神病等類型的患者。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91例。①觀察組,男48例,女43例;年齡(35.54±14.69)歲;病程(6.50±2.57)d。②對照組,男44例,女47例;年齡(37.82±15.75)歲;病程(7.82±2.84)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觀察組運用太極推拿結合干涉波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干涉波治療。①太極推拿治療:患者取俯臥位,足背下墊一軟墊,醫者立其旁用五指羅紋面著力,沿背、腰、臀部及下肢的足太陽膀胱經作輕柔和緩的環旋按揉法,往返操作5遍。用大魚際沿背、腰、臀部及下肢的足太陽膀胱經和華佗夾脊做彈撥法,對可觸及的條索硬結重點施術,往返操作3遍。用雙手沿下肢自臀橫紋至足底沿足三陽、足三陰經做拿捏法,重點刺激足內側腰骶部反射區,往返操作3遍。用全掌著力,沿背、腰、臀部的足太陽膀胱經作輕柔和緩的環旋揉法,放松軀干,往返操作5遍。②干涉波治療:應用R-980型超級干涉波治療儀,采用交叉固定法,吸附電極×4,將電極片置于腰椎間盤突出對應節段兩側肌肉處。不斷變換治療模式和治療頻率,自動進行治療。保持舒適的輸出電流平衡,自動搖擺功能。載波頻率不斷變化,防止慣性刺激,使刺激感達到最強。治療劑量以能耐受為限。以上2種治療均為每日1次,每次20min,6次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d,共2個療程。
1.3 評定標準 ①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0表示無痛,10表示無法忍受。②臨床療效[3]:治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恢復正常工作;顯效,腰腿疼痛明顯減輕,直腿抬高60°~70°,可恢復原工作或更換較輕工作;好轉,疼痛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較健側低10~20°,基本能獨立生活;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治療14d后,2組患者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治愈66例,顯效12例,好轉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8%。對照組痊愈32例,顯效10例,好轉14例,無效35例,總有效率61.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表1 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1
本病屬于中醫“腰痹病”范疇,是由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氣血循行不暢,筋脈失養,兼外感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或扭挫傷筋,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導致。現代醫學認為LDH的病因是扭傷、腰肌勞損或受寒以及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外流刺激和壓迫硬膜囊及腰神經根,使神經根周圍產生炎癥水腫,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引起腰痛及下肢疼痛等癥狀。近來研究證實:LDH的發生存在反復性損傷,局部存在缺血-再灌注,有明顯的微循環障礙[4]。
內經有云:“粗守形,上守神”。筆者在推拿臨床中根據自己的體會,將“守神”同武當太極的意念相結合,將太極的意念運用到推拿手法當中。其手法如行云流水般,連綿不絕,如打太極拳一樣,柔中有力,渾然一體,深沉厚重,這種推拿技術稱之為太極推拿。推拿手法能夠使突出椎間盤附近的肌肉放松,粘連松解,并促進肌肉恢復原來的彈性,緩解腰背部肌肉痙攣,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5]。同時適當的推拿手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和水腫的吸收[6];相對于傳統推拿而言,太極推拿更注重于手法的輕柔和舒適度,而相關研究表明[7],輕手法能有效激活內源性阿片肽系統而發揮鎮痛作用,并且輕柔舒適的手法更能被患者所接受,能消除患者緊張情緒,起到鎮靜的作用;另外,太極推拿更注重于患者整體治療的把握,除了經絡穴位的刺激外,太極推拿還重點增加了對股二頭肌等股后肌群的放松以及對臀大肌、臀中肌相關臀部肌群的激活。
干涉波是一種電刺激,可抑制痛覺傳導,使人體痛覺閾值升高,還可以擴張血管,使血液循環加快,增強代謝,改善神經、肌肉的營養。從生理學觀點看,脈沖頻率過低會使脈沖作用不能很好地銜接起來,其鎮痛效果就會受到限制;脈沖頻率過高又會使后一個脈沖落在前一個脈沖的不應期內,多個脈沖出現此種情況,就會減弱電流的鎮痛作用[8]。干涉波卻是兩種不同頻率、處于不同相位電流應用于治療部位而產生相互干涉,在治療部位可以生成另一個新的頻率和相位的電流,因此可以避免上述弊端[9]。
筆者將特色太極推拿和干涉波治療相結合,并與單純干涉波治療急性LDH的療效進行比較,發現無論是總體有效率還是改善患者疼痛評分均優于單純干涉波治療。因此,將中醫傳統推拿與現代康復方法相結合,是一種操作方便的綠色療法,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使用。
[1] 羅才貴.推拿治療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0-70.
[2]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689-1689.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1.
[4] 劉少坪,羅新民,寧海寧.按摩治療頸椎病及局部皮膚循環檢測[J].中華理療雜志,1988,11(3):154-155.
[5] 任黎棟,楊冬青,李琴,等.中醫西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40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5):841-842.
[6] 蘇道靜,電針結合循經點穴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D].湖北,湖北中醫藥大學,2013,19-20.
[7] 王之虹.推拿手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10-210.
[8] 王永慧,岳壽偉.軟組織疼痛的物理因子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2,8(16):2356-2356.
[9] 廖慶華,黃玉娟.干涉波疼痛治療儀配合電針療法輔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內蒙古中醫,2014,33(16):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