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玉
新時期企業如何進行納稅籌劃
姚雪玉
當前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稅制改革,文章從稅收籌劃的理論出發,總結了幾種常見的稅收籌劃方法,并就可能面對的風險進行分析,擬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參考。
新稅制;納稅籌劃;稅收風險
過去十年,中國的稅制改革始終以一種緩慢而堅定的步伐進行著,改革的趨勢不可逆轉,從企業所得稅改革到個人所得稅改革,再到最新的“營改增”(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一系列的稅費改革,無疑宣示著稅費制度新時期的到來,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有效利用稅收制度,在合法的情況下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稅務籌劃,為企業謀得最大利益是每個經營者所關注的問題。納稅人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最合適的納稅籌劃,無論何種方式都是為企業的良性發展而服務的,從這個立場出發,才能對納稅籌劃有正確的認識。
(一)合理確定納稅身份
我國實行的是多種稅種并存的稅收制度,對于每一個稅種都確定了征稅對象和征稅范圍,這是進行征稅的起點,那么企業可以從是否符合征稅對象的角度出發,進行納稅規劃。增值稅便是此種方法最適宜的運用,兩種截然不同的增值稅納稅方式使得企業可以靈活地進行納稅籌劃,并且,增值稅一直都是我國征收總額最大的稅種,當下“營改增”的施行,更是加大了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加上增值稅納稅業務的發生有重復性、廣泛性、復雜性的特質,使得增值稅的納稅籌劃在企業的稅收減負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是增值稅征稅對象的兩種分類,根據稅法的規定,對一般納稅人實行進項稅抵扣銷項稅的方法,而對小規模納稅人則是確定一個征收率進行增值稅的計算繳納。二者不僅在稅務處理上有著天壤之別,總體的稅收負擔也不一樣。如果企業能自產業鏈上游取得合法的增值稅發票進行進項稅抵扣,那么可以選擇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也可以申請代開增值稅發票,如果企業無需開具增稅法發票,也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進行抵扣,可以根據有關規定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
除增值稅以外,納稅人身份的不同也會導致企業所得稅的差異,例如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個體工商戶的征稅對象的其所有者,不適用企業所得稅,適用5級累進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此外,對于滿足高新企業條件的納稅人施行15%的所得稅稅率
(二)合理利用稅收優惠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扶持特定行業、地區或企業的手段,幾乎每個稅種國家都做出了一定的稅收優惠規定,或對稅款進行免除,或對繳納的稅款進行返還,以達到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的目的。
企業可以分析每種稅額所占的比例,就繳納金額最大、優惠力度的最大的稅種進行稅收籌劃,查詢稅收優惠的條件,直接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進行節稅,如果部分條件未滿足,在合法且可能的情況下,企業可考慮創造條件滿足規定,從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其次,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再加上歷史的原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成為當前現狀,但是同步發展又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家勢必會對經濟不發達地區有一定的稅收優惠,鑒于此情況,納稅人便可以根據需要在優惠地區進行注冊,或者將經營生產轉移到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以期直接利用稅收優惠或者稅率差異來提高企業總體的經濟效益。此外,考慮到國家現在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的扶持傾向,并且我國很多稅種都是采取的累進稅率,企業可以考慮新設主體,使得經營所得和財產在多個納稅人之間進行分劈,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三)合理的賬務處理
首先,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資產攤銷方法,如固定資產折舊、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在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折舊年限短的折舊方式可以增加企業當期的費用,減少當期的企業利潤,但是企業必須注意,稅法上對折舊方法的選擇與會計準則有不同的規定,所以企業必須遵循規定進行選擇;其次,存貨的計價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當期利潤,例如在物價持續下降的時候采取先進先出法,提高營業成本,降低企業當期應納稅額,在技術發展快速的今天,替代品不斷豐富的情況下,采取先進先出法也是一種適宜的方法。此外,費用攤銷和分配的方法的選擇也為納稅籌劃提供了空間,企業可盡可能多地爭取扣除的標準,合理選擇分攤的方式,屬于當期的費用也要及時入賬,避免跨期。
(四)合理利用轉讓定價
利用轉讓定價進行納稅籌劃是一種更為流行,同時要求也更好的規劃方式,現在國際和國內的稅務籌劃中運用較為廣泛。轉讓定價意指有經濟聯系的各方或者為利益雙贏,或者為共同利益最大化,按照協定進行收入的轉移或利潤的轉移、分攤,來達到節稅的目的。這樣的前提下,市場規則便不再是交易的準繩,成交價格也根據參與主體的意愿或者最有利的情況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
當然,風險總是伴隨著收益,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也不得不對納稅籌劃可能涉及的風險有所警覺。首先,企業要注意的就是涉稅行為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不管如何進行納稅籌劃,一定要遵循稅法的規定,避免因小失大,為節稅而做出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最后還是會危害企業自身,得不償失。其次,選擇不同的納稅籌劃方法時也要注意每種方法所蘊含的風險。例如在選擇合理的納稅人身份時,小規模納稅人申請為一般納稅人后,不得再次成為小規模納稅人,所以企業不僅要從節稅角度出發,更要立足長遠,做出恰當的選擇;利用稅收優惠時,要把握優惠的時效性,綜合考慮各種經營風險,尤其在稅收優惠影響企業發展戰略時;在利用賬務處理進行納稅籌劃時,要主意稅法規定和會計之間的差異,否則只是單純地根據會計準則進行籌劃容易降低納稅籌劃的可行性。
總的說來,在復雜的經營環境中,在稅收新時期的大背景下,納稅籌劃越發成為一項高難度的財務管理活動,對納稅人專業素養的要求不斷提高,除了需要具備基本的財務知識外,還需要有扎實的稅務知識,同時對經濟趨勢、相關的法律法規有較為準確的把握,了解自身的經營情況,并且,納稅人還需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在收益和風險中找到平衡點。此外,納稅籌劃也對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規范的財務體制、較強的風險意識都是企業進行納稅規劃不可或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長治久安,得到良好發展。
[1]房廣華,李振華.企業如何進行納稅籌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7).
[2]李曉婷.企業如何進行納稅籌劃和防范稅務風險[J].企業技術開發,2014(11).
(作者單位: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