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琪
企業會計準則下會計職業判斷問題研究
秦琪
2014年,我國修定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會計人員本應把自己的專業技能與實踐相結合,應用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作出客觀、準確的職業判斷,然而目前我國部分會計的職業判斷存在問題。本文結合了企業會計職業判斷的理論基礎和判斷范圍,說明了企業會計職業判斷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優化的措施。
企業會計準則;會計職能;職業判斷
2014年,我國修定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人員本應把自己的專業技能與實踐相結合,應用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作出客觀、準確的職業判斷,然而目前我國部分會計的職業判斷存在問題。
1.職業判斷的主體
會計判斷的主體會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決定它職業判斷的質量。會計人員要做好素業判斷就必須有扎實的職業技能、豐富的工作經驗、多維的分析視角。
2.職業判斷的原則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會計所處的職業環境非常復雜,目前我國企業的會計準則不夠完善,這使我國企業會計的職業判斷會出現偏差。我國企業會計要以以下幾項原則做好職業判斷:以客觀反映事實為原則,我國的新會計準則允許會計人員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業務,這就意味著會計處理結果有一定的主觀性,正因如此,會計人員才要立足崗位,盡可能的做好職業判斷,使會計工作能夠反映企業真實的運營情況;以新會計準則的依據做職業判斷的原則,新會計準則給會計人員判斷事情的框架,會計人員處理業務時,是從幾種框架中選擇一種框架做職業的判斷,會計人員要權衡指標,給出一個恰當的判斷;以成本效益的約束為原則,會計在做職業判斷時,要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為企業挖掘數據、分析數據;以獨立運作的原則為依據,會計在做職業判斷時,不能被其它因素左右自己的職業判斷,更不能用自己的職業判斷去迎合他人;以謹慎判斷為原則,會計的職業判斷是企業運營的重要依據,如果會計做出錯誤的職業判斷,企業的運營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1.會計假設的職業判斷
會計假設的職業判斷是指會計需要假設企業經營的需求、市場競爭的環境、需要判斷的事件和需要反映的事物,根據以上的假設給出職業的判斷。以會計制定報表時判斷一家企業可否持續經營為例子,會計需要制定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既定的約定條件清償債務的報表,企業給出的數據均是以此為目的來統計和分析。
2.會計原則的職業判斷
新企業會計準則強調會計信息的質量,如果以該準則來做職業判斷,會計就要把做職業判斷的重點放在準確、直觀、客觀的給出職業判斷的結果上。比如,企業會計要讓人看企業未來要面臨的風險,就需縱向的給出統計的數據和統計的分析,讓企業決策人員能了解到企業將要面臨怎樣的經營風險以及規避風險的策略。會計在做職業判斷的時候,要忠實于企業交易進行的實質,比如企業會計統計企業與銷售商簽訂了售后回購協議為例,會計不能僅僅從法律上描述整個交易產生的經濟變化,還需如實的用報表及附注反映出該交易可能產生的隱蔽性的后果。
3.會計要素的職業判斷
在新會計準則的約束下,會計需準確的把握交易事件的過程。關于如何描述一件交易的事件,新企業會計準則做了較詳細的規定,如2014年,新企業會計準則要求會計統一用先進先出的原則與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核算企業存貨的成本,取消了“后進先出”和移動加權平均法,會計可用新企業會計準則提出的框架說明企業交易的情況。
4.會計計量的職業判斷
為了讓會計準確的描述出一樁交易事件,新企業會計準則給出了新的計量方法,比如新企業會計準則中依照國際慣例,提出了“公允價值”的概念,會計在計量時要根據“公允價值”提出金額交換或債務清償的數據,除此以外,企業會計還要給出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和和現值等計量。會計可根據新準則的系統給出交易事件產生的經濟數據。
1.會計假設中存在的會計素質問題
會計在做假設的時候,必須具有非常寬廣的視野,才能做出準確的假設,才對針對這個假設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比如會計判斷企業經營的情況時,除了要統計目前已有的數據,還要根據自己的判斷收集與之相關的數據。但有部分會計的職業意識不足、看待事物的視野狹隘,他們不能準確的做出假設。認為做會計就是做要好財務統計的工作,不需要了解會計職務以外的事務,此時出現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業務時,如果該業務中出現交易以外的數據,且沒有完整的數據,該如何統計?這些會計就無法準確的做出職業的判斷,不知道如何準確的統計和收集數據。
2.會計原則中存在的會計體系問題
新企業會計原則進一步標準化了會計的操作,然而會計原則中還是存在操作的漏洞,如果會計人員沒有職業道德,他們可能會利用這些漏洞故意給出錯誤的職業判斷。以盈余質量的判斷為例,如果企業會計利用會計職業判斷故意多計算出資產減值,就能夠造成盈余質量較高的錯覺,企業可以因此獲得更多社會融資。這種會計操作的方法雖然能給企業經營者帶來利益,但是卻會損害社會融資者的利益,會計本人就失去職業的客觀性、準確性。因此,單從企業會計準則的角度難以有效的約束會計的操作。
3.會計要素中存在的會計預估問題
會計在做職業判斷時,有時會預估某一個目標,會會給企業決策者影響。比如企業會計做預估時,如果將部分不確定的收入作為實際的收入,將有可能得出錯誤的判斷。企業管理人員在制定企業規劃的時候,如果以會計人員的錯誤判斷為規劃的依據,就會加大企業運營的風險。
4.會計計量中存在的會計規范問題
新的會計準則提出會計只能在計價中選擇先進先出與加權平均的計價方法,然而部分會計人員在操作中有時還使用舊的會計操作方法,會計操作的不規范性給企業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帶來問題。
1.提高企業會計的綜合素質
部分企業領導人對會計職業有錯誤的認知,他們認為會計職業就是記錄企業發生的財務數據,不需要有很高的職業技能,企業出于節省人力資源成本的考量,會招聘從中級職業學校畢業的會計人員,這些中級職校畢業出來的會計人員視野不夠寬廣,他們難以判斷較復雜的事情;他們的工作經驗不夠豐富,有時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會計方法處理會計事務。因此,企業就要加強員工培訓工作,使他們掌握的知識足以勝任目前的會計工作。比如企業要讓會計學習最新的會計準則、學會使用信息化的方法處理會計問題等。
2.建設企業會計的準則體系
雖然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已經完善了會計體系的問題,然而我國的會計體系本身依然存在著問題。比如我國新的會計準則將債務重組利益計入到“營業外收入”中,可是新的會計準則又將債務人獲得的債務也計入“營業外收入”中,這種計量方法無法準確的反應出企業的真正利益,部分負債的企業可能就干脆利用這一計量方法,將虛假的利潤信息提供給社會,然后以此向社會集資,用籌集的資金償還債務,這使債權人的利益難以得到保證。為了讓會計統計出的信息能準確的反映出企業運營的情況,相關的部門要構建出更合理的會計準則體系。
3.加強企業會計的監管體系
單靠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并不能完全防范職業道德不高導致的以權謀私,企業還要利用完善的制度監管會計人員的工作。比如目前部分企業的機構設置存在問題,在這種機構中,企業會計負責的對象是執行經理,而非整個董事會,這使企業會計工作的時候極易受到干涉。企業機構要讓會計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就要將會計獨立于執行機構,讓企業會計對整個董事會負責,使企業會計能夠監管執行機構的工作情況。企業只有應用權力分立、多重監管的方法開展工作,企業會計才能基于自己的工作崗位作出客觀的職業判斷。
4.完善企業會計的判斷方法
目前,我國的會計系統考核會計的職業技能,卻未對會計的職業判斷提出明確的要求,而會計的職業判斷卻能反映出會計的職業技能,這意味著我國的會計考核系統存在缺陷。為此,我國相關的部門要加強會計職業判斷的培訓與考核,讓會計人員能夠準確的判斷會計業務處理的方向,使企業會計統計的數據能真實的反映出企業運營的狀況。
本文結合企業會計職業判斷的理論基礎和判斷范圍,說明了企業會計職業判斷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優化的措施。企業會計只有基于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才能立足于崗位做好本職工作。
[1]王清剛.會計職業判斷框架構建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07).
[2]陳國輝.李衛斌.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與信息質量控制[J].財經問題研究,2012(01).
[3]曹鳳玲.會計職業判斷的重要性及應遵循的原則.中國包裝工業,2014(11).
[4]張欣依.王曉云.會計準則視角下的會計職業判斷.經營管理者,2014(1).
(作者單位:中石化華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錄井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