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莉萍
淺議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業務
錢莉萍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商業信用的推行,企業應收賬款明顯增多,加強應收賬款回款,并有效利用應收賬款作為融資手段緩解資金壓力是許多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應對應收賬款融資風險,除了要提升員工職業素養,還要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應收賬款信用評價機制。
應收賬款;融資;風險
融資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正確的融資決策是護身的武器,而錯誤的融資決策則是一把損己的利器,使企業遭受訴訟等法律風險及經濟損失。企業的融資模式除了信貸、票據貼現等,較為常見的是利用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是一種重要的供應鏈融資模式,是解決企業融資難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融資管理的一種模式,主要面向融資能力較差、現金流情況不穩定的中小企業。在實務中,首先要了解應收賬款融資的形式、流程及其作用,及時鑒別應收賬款融資業務中的風險,以及針對這些風險點應采取的措施。
(一)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的主要形式
近年,利用供應鏈和中小企業的特點開發而成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已快速發展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方式。應收賬款融資是金融機構通過接受供應鏈上游企業提交的應收賬款質押和轉讓,向其融資的一種模式。應收賬款融資的方式主要有應收賬款質押和應收賬款轉讓兩種。應收賬款質押是擔保的一種,是指賣方將賒銷產生的應收賬款質押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向賣方提供融資。在這種模式下處于供應鏈上游的債權企業、下游的債務企業、金融機構都參與其中,債務企業在整個運作中起著反擔保的作用,一旦融資企業出現問題,債務企業將承擔彌補金融機構損失的責任。而應收賬款轉讓也就是“保理融資”則更為復雜。在保理融資業務中,賣方與金融機構簽署協議,約定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簽訂的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金融機構。根據金融機構是否對壞賬承擔擔保責任,保理融資又可分為有追索權的保理融資和無追索權的保理融資,在有追索權的保理融資方式下,應收賬款沒有被買斷,風險和報酬并沒有發生轉移;而在無追索權的保理融資方式下,應收賬款被買斷,風險和報酬均已轉移,此時買方承擔一定的風險,即在賣方不能到期償還債務的情況下,買方負有連帶償還的責任。
(二)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操作流程
首先,賣方通過向買方出售商品,產生應收賬款;其次,賣方為盡快變現,獲得資金來支持企業正常運營,將應收賬款質押給金融機構,或者賣方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簽訂的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然后,由金融機構向賣方提供資金,之后買方把應付賬款付到賣方在該金融機構的賬戶。
應收賬款融資對于賣方企業來說,能夠快速地獲取低成本的資金,并通過轉讓應收賬款,避免了壞賬損失,同時優化了財務報表的質量,將沉淀的應收賬款有效地利用了起來。
(一)獲取低成本的融資額
企業的資金來源分為內部和外部,一般可以通過自有資金和籌資款項來保證企業的現金流量滿足經營管理的要求,應收賬款融資成本一般會低于金融機構短期貸款利息,企業需要支付的費用僅是一定的手續費,還可以循環使用金融機構的授信額度,將企業在金融機構的授信充分發揮作用。
(二)降低應收賬款,緩解銷售回款壓力
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原則都是盡早收回應收賬款,減少應收賬款對貨幣資金的占用,以充分發揮應收賬款的流動性,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提供其變現能力。企業把部分管理有困難的應收賬款轉讓給專門的融資機構管理,可以使企業從繁復的催款工作中解脫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降低財務風險,避免應收賬款壞賬損失
企業將應收賬款回款交由專門的融資機構來做,可降低企業壞賬的可能性,有效地控制風險,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加速資金周轉。
(四)加快應收賬款周轉,改善財務報表結構
在無追索權的買斷式融資方式下,賣方企業可以在短期內降低應收賬款存量,加快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改善財務指標。
綜上可見,利用應收賬款融資的主要功能是金融機構為賣方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貿易融資、應收賬款催收服務以及信用風險的控制等。在無追索權的買斷式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企業可以在短期內急劇降低應收賬款存量,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改善財務指標。賣方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被代之以貨幣資金,可降低企業回款風險、減少應收賬款的占用,改善經營性現金流,優化報表結構,從而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違約風險
企業的違約風險是企業未嚴格按照應收賬款融資合同的約定執行合同所造成的法律風險。對于賣方企業來說,企業將應收賬款出售給融資機構后,債權轉移給融資機構,應收賬款到期后如果買方企業出現拖延支付、拒絕提貨、破產、涉訴等違約事項而無法如期支付款項,在附有追索權的融資方式下,賣方企業仍存在違約風險,應承擔金融機構因此而造成的損失。
(二)信用風險
融資業務中對企業危害最大、災難性最甚的風險就是信用風險,因此買賣雙方企業都要積極防范對方的惡意欺詐行為。融資業務發生時,買賣雙方均有可能會聯合融資機構對企業進行欺詐。盡管融資機構對其授信額度負全責,但是一旦對方企業和融資機構勾結,特別是企業本身對新客戶了解又少的時候,如果融資機構故意夸大對方企業的信用情況,企業很容易遭遇陷阱,導致風險和損失。
(三)經營風險
應收賬款貿易融資一般面向的是直接融資難的中小企業,因其往往存在著資金量不足、抵御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能力較差、經營周期不穩定性的特點,與其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合作時,要充分調查其資信情況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否則一旦風險發生,企業無法清償的話,融資機構就會遭受巨額損失。
(一)違約風險防范
違約風險在買賣雙方均有可能發生。如體現在買方為:如約定由買方到期將貨款支付到融資機構,而買方仍將貨款付至賣方,賣方并沒有按照約定將資金償還融資機構,在賣方資金鏈斷裂或出現企業不可持續經營的經濟事項時,買方企業將承擔的風險不言而喻。在未充分了解應收賬款融資的流程和實質的情況下,或者未按照合同規定開展業務,對方企業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乘機而入,企業會遭受欺詐和損失,成為供應鏈中所有風險的最終承擔者。買賣雙方在應收賬款融資過程中,均應嚴格按照合同規定履行合同義務,避免違約風險。
(二)信用風險防范
針對在融資過程中的企業誠信風險,除了要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的教育,還應建立起一套應收賬款融資的信用評價體系,遵循全面科學、公正合法等原則來評價對方企業。首先,要提升本企業財務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水平,提高本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力,借助專業人士的“火眼金睛”來識別應收賬款融資管理中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準確做出判斷,防范因對方企業欺詐而產生信用風險。另外,企業應借鑒客戶的信用評價機制建立對應收賬款貿易融資的客戶的專項信用評價體系,準確定位對方企業的信用水平,做到知己知彼,防范因不了解情況就開展業務而產生風險。
(三)經營風險防范
金融機構、買賣雙方均應認真審查合作方的信用水平,謹防跌入陷阱,發生損失。在簽訂應收賬款質押或轉讓合同前,要認真調查合作方的工商登記、資產持有量、信譽情況及經營狀況,對于實際無資產的空殼公司或資產不足、管理不善的有限責任公司,要盡量規避。對于資信情況不明確,但確有合作必要的,要通過對方提供抵押、質押或擔保等方式規避和化解風險。作為買方企業應當積極防范因供應商資金鏈斷裂等原因產生的履約風險,防止在賣方企業已開展了保理業務且公司繼續向賣方企業支付貨款,而賣方企業出現無法持續經營的情況。在簽訂融資合同后,要持續跟蹤對方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狀況和合同履行情況,避免因對方企業的經營風險而承擔連帶責任,發生損失。
利用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可以使企業融資困境得到有效緩解,但同時也存在著風險,無論作為買賣雙方或金融機構,首先都要清楚每一筆業務的實質和標準流程,要注意持續跟蹤合作方的信譽程度和經營狀況,防范因合作方資金鏈斷裂或者其他經濟風險導致企業本身陷入經濟糾紛和償付困境,另外在合作方發生可能危及到業務繼續開展的事項時,要第一時間與公司法律專業人士溝通,判斷繼續履行的可行性,防范風險和損失進一步擴大。
[1]劉洪來,王軍.應收賬款融資問題研究——山東省菏澤市應收賬款融資案例分析[J].征信,2011.6
[2]王黎.淺析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J].中國市場,2010. 52.
[3]李光貴.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現狀、風險與控制[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年05期.
[4]馮婧.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年13期.
(作者單位: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