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關于高校會計實訓教學的思考
李佳佳
高校會計專業在實訓教學中存在許多弊端,本文主要對目前會計專業教學現狀作出探討與研究,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高校;會計;實訓教學
(一)教育觀念落后
由于受到計劃經濟與相關教育管理制度的長期影響,許多高校已經逐漸從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轉型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即使如此,但在教學方面,仍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大多高校在向學生教授會計課程時,只教授會計教材上的理論知識,片面認為知識理論豐富,學生足以應對考試、會計證考核。而在實際生活中,一般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要求能夠實際操作,即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若忽視對學生會計實際操作訓練,將會造成學生畢業之后,出現難以就業問題。
(二)實訓課時偏少
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具體表現在課程設置上面,許多院校的會計專業開設了實訓課程,但課時明顯偏少,實訓課時與理論課時比例嚴重失調,每學期課程的設置都銜接不上,缺乏連貫性。此外,還有師資與硬軟件教學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實訓課程難以開展,在整體教學過程中,實訓教學占比很少,實訓教學明顯跟不上理論教學進度。
(三)師資水平較低
實訓教學多數是由原先的理論教學教師擔任,許多教師本身就沒有會計實踐經驗,缺乏動手能力,無法滿足會計實訓教學的要求。有的學校即使有實踐與理論的“雙師型”實訓教師,但數量少之又少,甚至有的雙師型教師也沒有從事會計行業的經驗。如此一來,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高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中,教師自身具備的會計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的掌握程度。師資水平較低,教師只教授會計理論而缺乏實踐經驗,將會造成學生在學習時傾向于理論知識,忽視會計實際操作技巧。同時,若有專業上的疑問,需結合實際操作才能有答案,將會造成學生疑惑不能有效解答。
(四)實訓平臺缺乏
根據教學的需要,許多學校在校外建立起會計實訓基地,許多人都認為校外實訓是實現實訓教學的主要方法。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去校外實訓,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有幫助,但根據會計行業的特殊性,許多企事業單位都不愿意將具有商業機密性質的財務交由實習生處理。也不乏有的學校聯系校外會計事務所作為實訓基地,這樣有利于學生接觸到不同企業的會計業務,可以看到更多不同類型的真實憑證、賬簿與報表,并且有機會做注冊會計師助手,幫忙填寫審計工作底稿。也可以在事務所繁忙的時候,獨立完成一些小企業的審計工作等。這無疑是對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員限制,只有少數學生能夠進入會計事務所,因此,實訓內容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轉變思想觀念
實踐教學因順應了職業教育的特點,院校應把它作為重點教學方式。在院校轉變教育理念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堅持以工作與學習結合的理念來開展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需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會計專業問題上可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問題的答案,并將答案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再由教師指出其中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以此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印象。在對理論知識的教授上,教師還需借助會計專業系統進行上機操作作業,并對學生在操作中的問題加以解答,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二)合理安排課時
學校可以聘請校外資深專家在會計專業人才方面的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再根據院校特性進行系統的修訂。主要以會計實訓課程、理論課程的先后順序與課時安排為修訂對象,總體設計實訓教學內容。明確每個實訓項目的流程與步驟,課程設置要環環相扣,具有銜接性,使各環節的實訓課程化為一個整體。克服各種制約因素,在保證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大實訓課程比重,協調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高校在安排專業課程課時需結合當前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進行合理規劃課時,促進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訓內容的掌握。在進行課時安排設計時,高校需調查學生對理論課與實訓課的態度,總結有效數據,經過深入分析之后可對課時進行科學、合理安排,以便課時安排滿足學生需求,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會計知識和實際操作會計相關軟件的積極性。
(三)加強師資培訓
高素質的教師是培養高素質學生的前提,為提高實訓教學的師資水平,不僅要培養“雙師型”教師,還要通過聘請校外企業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講師來校指導教學。在加強師資培訓時,可側重會計專業教師的會計實訓能力,招聘教師時可將實訓能力放在考查標準中,通過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訓經驗的篩選,還應對教師自身素質、具備技能進行相關考慮,在聘請時選擇高素質教師進行本校教學,以降低本校專門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成本。而校內教師可通過深入企業實踐豐富相關經驗,學校可制定這方面的相關制度,使教師在一定的資金條件下,提高技能與企業會計理論雙指導水平。學校也可聘任校外相關專業專家做長期的兼職實習導師,把兼職導師也納入到學校的統一管制中。讓資深老教師帶動缺乏經驗的新教師,使他們盡快適應實踐性教學。
(四)構建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訓教學的載體,其構建對整個會計專業的意義重大,將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利于教師實訓技能的提高,因此,院校應加大發掘有效的實訓基地的力度,保證生產、建設與管理的系統性,讓學生體驗到真實的會計工作環境,領悟到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在建設校外實訓基地時,一方面要有利于企業生產,另一方面要利于學生的培養,實現互惠互利。建設實訓基地時,應具備相關先進的設備,充分體現出最新會計技術,并建立健全相關會計制度與時間規范。
總的來講,對高校會計實訓教學造成負面影響的因素有許多,要想提高實訓教學質量,則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本文主要從教育觀念、課程設置、師資水平以及實訓基地方面著手,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議,以提高會計實訓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1]張麗芳.淺談高校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435.
[2]李紅.高校會計實訓教學弊端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2:121.
[3]陳向青,申春峰.關于我國現階段會計實訓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30:149-150.
(作者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