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維 聞學穎
關于建立我國遺產稅征收制度的思考
孫 維 聞學穎
遺產稅是政府運用公權力對社會財富進行分配的一項措施,是國家對縮小貧富差距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順利實現遺產稅征收,特別是發揮其調控功能,建立一套良好的遺產稅征收制度是必要的,而這種制度的建立需要的也不僅是一部遺產稅稅法的頒布,更需要對遺產稅施行的可行性的分析、配套制度的完善。本文對我國開征遺產稅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了幾點粗淺的看法。
遺產稅;問題;對策
1.遺產稅稅制設計困難
據調查實行遺產稅的國家遺產稅的稅制設計完全是面對富有群體。我國開征遺產稅面臨的問題之一便是征稅對象的確定,而富有群體的界定也是問題之一,還有規定的稅率,也同樣是需要研究探討的。
2.個人財產評估制度不完善
遺產稅面對的是逝者生前所留下的所有財產,不僅僅包括現金,還有房產、珠寶、汽車、股票等等一系列非現金財產,而對這些非現金財產的評估,也是對我們遺產稅能否有效施行的重要環節。一切稅收項目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而遺產稅能否做到這幾點,財產的有效評估是重點,因此,在評估方面,我們就要提前設立標準和體制,更要有更多的專業人才,只有在普及施行的同時有眾多保障才使得稅收更有力度和信服力。
3.沒有實行個人收入申報與財產登記制度
沒有實行個人收入申報制度特別是財產登記制度是我們國內的現狀,這也直接導致了遺產稅的征收困難。因為征收遺產稅,首先要對財產進行評估,而因為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和財產登記制度的缺陷,導致我們只能看到明面上的財產,基于接受贈送或者轉移的財產,亦或者是灰色甚至黑色收入,更有貪污腐敗的贓款,這些都是我們力所不及的。因此,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和財產登記制度的不健全而增加遺產稅征收的難度。
4.遺產稅可能會導致資本外流
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取消遺產稅,理由之一便是預防資本外流。資本外流的原因自然是因為高昂的遺產稅,富有群體為了保證自己財產的完整,會在死亡之前將資產轉移,這樣的“避稅”舉動,直接導致了資本外流,這是國家不想看到的現象。也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遺產稅的定位只可以是巨富稅,不能輕易涉及到其他階層。
1.進行征稅范圍的限定
(1)課稅對象
在實行總遺產稅制模式的遺產稅時,遺產稅的課稅對象為被繼承人遺留的所有財產總值,而在不單獨設立贈與稅,將遺產稅與贈與稅兩稅合一,統一立法的情況下,遺產稅評估項目還應包括逝者在死亡前一段時間內給予他人的財產總數。因此,我覺得將我國遺產稅的課稅對象范圍最好有一個界定:財產所有人死亡時遺留的所有財產總值,以及財產所有人生前法定年限內以贈與方式轉移的財產總值。其中,對于贈與財產的征稅年限,筆者認為以5年最為合適。
(2)進行科學化的遺產估價
影響遺產稅最終應繳金額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對于遺產的評估。結合世界各國及地區的經驗,筆者建議我國的遺產價值應當采用市場時價作為評估標準。對于延期申報財產的,申報時遇財產市場價格上漲的,按新價格估價;遇財產市場價格下跌的,按舊價格估價。此外,為了能夠更好地評估財產價值,應當設立完善的評估機構。
2.進行免征額和稅率的科學設定
(1)免征額設定
免征額是指稅法規定的應稅遺產總額里免于征稅的總額。在這里我們要區分一下“起征點”與“免征額”兩個概念。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的一個最低數額界限,當應稅遺產總額超過該界限時就對整個課稅對象征稅。二者的相同點在于,當應稅遺產總額低于起征點和免征額時,都不予征稅;二者的不同點在于,應稅遺產總額高于起征點和免征額的情況下,使用起征點制度的要對應稅遺產總額征稅,而使用免征額制度的只需要對應稅遺產總額超過免征額部分征稅。雖然規定起征點和免征額的目的都是為了調節社會財富分配,緩和貧富差距,實現稅收的社會職能,但二者的側重點又是各不相同的,受益群體大多為低收入階層的是前者,而后者的受益群體面向所有納稅人。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免征額制度更貼合與我國國情。
(2)進行科學的稅率設定
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所以說我國遺產稅稅制設計又一重點便是遺產稅稅率的設置,這也直接關系到稅收調節的強度。雖然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是開征遺產稅的目的之一,但遺產稅的設計卻不能以此作為主要目的,而必須以調節社會財富再分配,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為目標。在這一前提下,若設定的稅率過低則達不到這一目的,過高又不利于遺產稅的順利征收。
從形式上區分,可以將稅率分為定額稅率、比例稅率和累進稅率三種。定額稅率,也稱“固定稅額”,顧名思義就是直接規定固定的應納稅額而非征收比例。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類的征稅對象制定同樣的征稅比例,不去區分征稅對象的總價值,由此體現出來稅負的橫向平衡原則。累進稅率是指制定科學的邊際稅率以及級距和級次,是一種隨著稅基的增加而相應提高的稅率。因為收入的高低不同,不同收入階層的人對稅收的負擔能力也不同,若都按照統一的比率征稅就會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所以在現實的稅率運用中,我們主要采用比例稅率,而所得到的稅和財產稅則主要使用累進稅率。遺產稅屬于財產稅,所以累進稅率相對來說更為合適。在適用累進稅率的過程中還要區分全額與超額,這兩者在實行過程中的效果是不一樣。雖然全額累進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在大致的環節設計上是一致的,都是每個稅率根據級次的遞增而加大,但是這兩種稅率的區別也很明顯。因此目前西方各國對所得稅和遺產稅普遍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綜上來看,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的方法,筆者認為應當是最為合適的。
3.完善事后的稅收管理
稅收管理是一種行政行為,是政府機關依職權對稅收活動的調控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嚴格遵守和執行,更需要稅務機關內部的協調合作以及與外部的信息交流和積極溝通,在這樣有組織有計劃的施行下,才可以在保障國家權益的同時,更妥善的保護人民的合法利益,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遺產稅的施行是必要的,這也是檢驗我國是否適合運行使用遺產稅的唯一途徑,只有進行大量科學的實踐,才可以更直接和準確的對我國遺產稅開征一事的優劣利弊進行更多的判斷,我們必須堅持我們自己的路線和方向,再從實踐中尋求突破和改進。
[1]熊櫻,肖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渠道探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125-126.
[2]王雅婷.關于我國開征遺產稅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4 (03):47.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