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翠霞
淺談小學課堂紀律管理方法
文/張翠霞
課堂教學管理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最關注的領域之一,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在一線授課的教師深切感受到課堂上越來越多的孩子紀律散漫,不聽課,開小差的時有發生。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既要授課,又要組織好課堂紀律,那么如何做呢?現在結合以往的課堂教學實際談些粗淺看法。
《論語》曰:“親其師信其道”,“好孩子是夸大的”,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教育教學中,小學生天真活潑可愛,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增強自己在同伴中的影響,激勵是人對人的作用。低年級思品課堂上,有的孩子很淘氣,一個孩子影響整個課堂。為了教學秩序井然有序,我沒有當面批評,而是捕捉孩子點滴進步,采用激勵的辦法。他前桌舉手了,讓他向前桌學習,告訴他一定行的。有節課,XX坐那繪畫十分鐘都沒挪動地方,見此機會,號召其余同學向他學習,并提出希望:明天能坐穩20分鐘,老師獎勵一朵紅花,放學的時候站隊伍前面。得到家長的激勵,孩子的課堂紀律越來越好。
羅·阿謝姆曾說過:“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俗話說,信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紀律,鈴聲響起的時候我在班級門口迎接學生。上課鈴聲響起,站在講臺上組織教學。生活中時時處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尤其在誠實做人方面,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是巨大的。課堂是教師“陣地”,守住“陣地”,讓“陣地”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教師要科學安排每個教學環節,上課的時候絕對不能把弄手機,更不可接電話。與教學無關的事不做,無關的話不說。憑借教師的威信在學生心中樹立榜樣。
“批評易,模仿難”。為了樹典型,在學習、紀律、作業、助人、交流等方面,每周評選出典型,佩戴大紅花,采用輪換的方式,表揚的學生名字板書到黑板上,照片貼在光榮榜張,文字圖片傳在群里,讓家長知道,針對此事教育孩子,孩子們有榜樣可學,明辨是非,形成良好學風,提高了課堂紀律。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往往被同伴的發言,一些聲音、教室內外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溜號、走神、搞小動作、違反紀律的時常發生。作為教師必須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時刻關注班級里的每個孩子,提醒孩子注意,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課堂上學生違反紀律千差萬別,作為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處理。
教師組織課堂紀律要講究方法,悄然提醒往往比公然批評要好得多。當發現不守紀律的學生時,教師可以趁大部分學生不注意時走到他邊用手指輕輕點一下桌子,或者撫摸一下孩子,或者用眼神注視,或放高音量以此來暗示提醒其注意,這樣既提醒了孩子,又節約了時間,維持了課堂紀律。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中有這樣的句子:“不學不成,不問不知。”作為授課教師,課堂上發現違法紀律的學生,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恰到好處的提問,既能提醒學生上課好好聽講,又能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促進課堂管理。
課堂上不聽講,違反紀律的常常是那些差異生。在課堂上,因為聽不懂,因為管不住自己,常常“心飛萬里”、“手不停息”,一張卡片,一個小繩都會令他們“樂此不疲”。教師如果直呼其名,答不上問題浪費時間,分散其余學生注意力。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每名學生有所獲,教師可用一些簡單的問題來進行提問,以此來引起其后進生對學習、紀律重視,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參與學習,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沿著老師的期望發展。
小學生活潑好動,“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是教師課堂紀律管理的一種智慧與能力。
新課伊始,學生從教室外活動后還沒有平息下來,不可能齊刷刷地坐那等著老師上課。這個時候,教師別急于授課,靜靜地站前邊,用眼睛巡視警告:該上課了!待孩子進入狀態后講課。課間溜號了,停下來,溜號的同學會感受到老師的用意。這樣看似停停歇歇,浪費點時間,其實學生注意了,聽進去了,反倒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有的孩子之所以違法紀律是沒事可做。作為教師,在習題設計上針對不同學生把握好“梯度、難度、廣度、深度”,為那些差異生設計點能解決的習題,這樣他們有事做了,課堂紀律也會更好些。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好的課堂紀律,教學內容很難完成。小學生年紀小,注意力不夠集中。表揚不可少,但是適當“懲罰”也有必要。采用“以動制動”的策略,往往也會收到好的效果。
首先引導學生自定目標。孩子是班級的主人,老師制定的班規往往有“盛氣凌人”之處,孩子們“被迫接受,受壓抑”,很多時候因為懼怕不得不遵守。隨著年級的升高,越發逆反。與其管孩子,不如孩子管自己。每個孩子都有可塑性,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學習生活目標,因此教師在開學前引導學生從紀律、學習、衛生等方面自己制定新學期發展目標,由于是結合自身情況指定的,可操作性強,教師督促,堅持一階段就會收到實效。
其次自我管理。小學生年紀小,活潑好動,課上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老師的威嚴固然有震懾作用,但過于嚴厲,孩子們課堂上就不那么“活”。孩子是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的教育應該“以生為本”,班規由學生自己制定。大家集中歸納,課堂上有哪些不利于學習的因素?把發現的記錄下來。針對這些,違反紀律怎么辦?按孩子們說的做。尤其是那些“搗蛋”的,少制定,多考察,按照孩子自己制定的“獎勵”,這種獎勵孩子們做了,不是“變相體罰”,而是“內心觸動”。如違法課堂紀律了,讓學生寫過程,什么時間,犯了什么錯誤,自己有什么危害?對別人有什么危害?以后打算怎么辦?寫中認識,然后宣讀,讓學生整體都得到教育。不僅如此,教師還要跟蹤,讓學生把自己犯錯誤的“檢討書”回家給家長宣讀,得到父母的開導。“三位一體”,和抓共管,這樣由孩子自己管自己,認識上去了,就會修正錯誤,課堂紀律才會更好。
夸美紐斯曾說;“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房里沒有水”。小學生年齡尚小,只有課中的紀律與課堂管理井然有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才能日有所獲,教師工作授課才會更開心。
吉化第三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