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會展旅游的產品開發研究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楊瑞文
本文分析了開發重慶會展旅游產品的獨特優勢,選擇以旅行社為主的開發主體,按照產品設計緊扣時代脈搏與需求,突出會展旅游資源特色與文化內涵的開發原則,設計文化體驗型、休閑購物型、都市觀光型、節慶娛樂型等重慶會展旅游產品。
會展旅游 產品開發 重慶
會展旅游因能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和政府形象,且關聯產業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好、可促進舉辦地文明建設提高而廣受國內外很多城市青睞,并被視為城市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重慶市政府充分認識到高規格、高水平的展會不但是重慶展示自身實力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而且也有力地帶動其他會展活動的生機蓬勃開展,產生眾多具有特色的會展旅游產品,使重慶的會展旅游發揮重要作用。依托重慶市作為我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獨特區位優勢,開發優質的會展旅游產品,已成為重慶發展會展旅游的工作重心。
會展旅游是將會展業與旅游業有機對接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會展旅游概念作出各種界定,但目前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內涵。會展業界人士普遍認同的會展旅游是“MICE Tourism”(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 的簡稱),包括舉辦各類會議、展覽會、獎勵旅游、博覽會、大型文化體育盛事等活動在內的綜合性旅游形式。會展活動為傳統旅游業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并順應時代的需求而發展壯大。會展旅游產品是指旅游業為滿足與會者休閑的愉悅需求而專門開發的旅游產品及服務的總和,簡而言之,就是專門為參與會展旅行者提供的旅游吸引物及服務的組合。會展旅游產品具有消費檔次高、經濟效益好、信息交流廣、產業帶動大、季節性不明顯等特點。
2.1 開發基礎
胡錦濤在“314”總體戰略部署中提出了“把重慶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率先在西部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定位。《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把重慶打造成為“長江上游地區的‘會展之都’、‘購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形成區域商貿會展中心”。2013年3月28日正式投入運營的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是一座集展覽、會議、餐飲、住宿、演藝、賽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智能場館,加上重慶國際會展中心等場館,重慶市的展館面積可與京、滬、津等發達城市比肩,重慶成為名副其實的長江上游地區的“會展之都”。這為開發重慶會展旅游提供政策支持和較好的發展機遇,拓展開發會展旅游產品的更大空間。
2.1.1 區位優勢與交通便利
重慶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及“三位一體”的交通網直接帶動重慶會展旅游的快速發展,也為更深層次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區位方面,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政治經濟文化核心地區,東鄰湖北湖南,西面、北面接四川省,南靠貴州省,東北角與陜西省相連,承東啟西,輻射南北。它是中國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與資源富集的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及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在交通方面,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唯一匯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特大型城市,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三位一體”的綜合運輸體系。目前,重慶 有8條鐵路通向全國,境內有3000公里鐵路;建成高速公路2200公里,以主城區為中心“二環八射”公路干線已形成;水港年吞吐量高達2000萬噸以上;機場年運輸力突破2200萬乘客。在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重心逐步由東向西轉移的背景下,重慶依托西南地區交通樞紐中心的優勢,在經濟輻射效應、集聚效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發展會展業奠定產業基礎。
2.1.2 重慶會展經濟迅速發展
會展業的發展是會展旅游發展的基石。近幾年以來.重慶會展經濟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對重慶城鄉統籌經濟發展,提升重慶知名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已經建成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重慶市國際會展中心、重慶市展覽中心、重慶市農業展覽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重慶市三峽博物館等6個會展場館,總展出面積約32萬平方米,1000平米以上超大會議廳4個,可舉辦中型國際會議的五星級酒店22個,可承辦部分體育賽事活動的標準體育場館45個。先后承辦了“AAPP會議”、“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等國際大型知名會展活動;自主培育了“重慶投資貿易洽談會”、“三峽國際旅游節”、“中國國際摩托車博覽會”、“重慶高交會”、“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等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會展。大批規模和影響都較大的會展活動在重慶成功舉辦,有效促進重慶會展經濟的發展,也為會展旅游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2.1.3 豐富的旅游資源
重慶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的旅游資源,這對吸引各類會展活動的舉辦具有極大的魅力。重慶既有集山、水、林、泉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又有融巴渝文化、移民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爐的文化景觀。雄偉壯觀的長江三峽、璀璨奇麗的重慶夜景、火爆刺激的重慶火鍋都是重慶重要的旅游資源。以重慶水煮魚、毛血旺為代表的川菜最具民間特色,發源于重慶的火鍋為廣大中外游客所青睞。經過直轄十六年發展,重慶市旅游經濟已夯實基礎:截止2012年,重慶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點300余處,其中有世界文化遺產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71個,旅行社316家,四五星級酒店248家,旅游從業人數100萬,旅游收入以每年10%的速度提高。重慶的旅游資源為會展業發展提供有利的旅游條件。
2.2 開發主體的選擇
會展旅游產品開發的關鍵是會展業與旅游業的有效對接,而旅行社以其行業的獨特優勢在實現兩者對接中發揮重要作用。旅行社作為旅游業信息溝通的樞紐,與餐飲、交通、景區等部門是長期合作伙伴,在對與會者及觀展者提供旅游接待服務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如果讓旅行社介入會展行業中,不僅拓寬旅行業的發展領域,而且大幅度降低會展業的運營成本,使兩者實現共享和雙贏。目前,重慶已有一批規模、影響力大且實力雄厚的旅游集團,他們擁有優質的服務質量、運作大型團隊的豐富經驗,完全具備招徠、接待展會與會者、參觀者的能力。截至2012年,重慶市旅行社總量達3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2家,國內旅行社284家,眾多的旅行社將在會展旅游產品開發中扮演重要角色。故而重慶會展旅游產品開發應優先考慮以旅行社為開發主體,酒店、景區等其他開發主體為輔。
2.3 開發原則
2.3.1 突出會展旅游資源特色與文化內涵
特色是會展旅游產品的靈魂,而文化則是特色的基礎,賦有文化的會展旅游產品價值愈高,生命周期愈長。在對會展旅游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突出重慶會展旅游資源特色和文化內涵,將會展旅資特色源蘊含的無形文化內涵通過有形產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欲要將會展旅游產品打造成旅游產品核心內容,必須采用綜合手段開發融地域文化特色的健康旅游產品,將會展旅游的資源特色與文化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構建有重慶特色的會展旅游產品體系。
2.3.2 產品設計要緊扣時代脈搏與需求
現代人對旅游產品的需求呈現四個轉化:由傳統的觀光性旅游向專項旅游產品轉化;由靜態陳列式旅游項目向動態參與旅游項目轉化;由被動旅游向主動式、自助式轉化;由大一統的單一主題旅游向多元化主題的個性化旅游轉化。根據會展旅游者文化品位、社會地位、消費水平都較高的特征,提供會展旅游產品范圍應廣泛,讓會展旅游者有充分自由選擇的余地,故而重慶會展旅游產品可以設計為專項旅游產品,也可以設計為動態參與旅游產品,也可以結合地域特色資源進行旅游資源的重組,以內容、形式的多樣化,滿足世界各地的會展旅游者的喜愛和需求。
2.4 重慶市會展旅游產品設計
會展旅游產品主要包括主體產品和延伸產品兩個層次,主體產品是會展期間旅游企業負責參會人員食、住、行等方面的組織和接待服務,延伸產品是展會期間或者展會后旅游企業負責參會人員游、娛、購方面的組織與接待服務。顯然,前者是會展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后者則是會展活動成功舉辦的錦上之花。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愈多遠道而來的會展參與者不僅滿足于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還需求游、娛、購等其他方面的服務,這也正是旅游勝地受會展組辦方青睞的根本原因。因此,旅游企業不僅開發好會展旅游的主體產品,更要精心設計出符合市場需要的延伸產品。本文主要就重慶會展旅游延伸產品做探討。
2.4.1 文化體驗型會展旅游產品
由于會展游客的文化程度普遍較高,文化旅游因獨具的文化魅力而受到的他們青睞。重慶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文化名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又經近代風云變幻。重慶可以把紅巖村、曾家巖周公館、重慶大轟炸遺址、解放碑、紅巖魂廣場、渣滓洞、白公館、三峽博物館、紅巖等進行統一設計、包裝,形成一條體驗重慶歷史文化的精品線路;把重慶長江三峽、大足石刻、芙蓉洞、黑山谷、金刀峽、四面山、金佛山、石林、小山峽等景點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體驗重慶集山、水、林、泉、瀑、峽、洞等為一體的壯麗自然景色;把重慶的名菜、名食、名小吃,如張鴨子、火鍋、擔擔面、串串香、陳麻花等能夠代表重慶美食文化的特色美食融入體驗美食文化游中。
2.4.2 休閑購物型會展旅游產品
重慶市是我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亦是中國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商業繁榮,各類購物場所林立于市內的各個角落,其中包括眾多的大型購物中心,如重慶商場、金鷹女人街、重慶時代廣場、重慶美美時代百貨、太平洋百貨等。另外,重慶市還有許多有特色的購物街,如有“千年古鎮”磁器口、中國十大批發市場之一朝天門市場,還有“西部第一街”解放碑等商業圈等,這些購物街有的把購物和觀景完美結合,有的則匯聚西南地區特色小商品,物美價廉。在開發會展旅游產品時,重慶有必要利用“西南商品集散地”的優勢,充分開發本地及周邊地區特色商品,大力發展購物休閑購物旅游。
2.4.3 都市觀光型會展旅游產品
夜景是重慶最美的一張名片,與香港等著名城市并列。重慶市區三面臨江,一面靠山 ,倚山筑城,山中有城,城中露山,建筑層疊聳起,道路盤旋而上,由此形成獨特的城市風貌,讓人無論站在哪個位置,都能欣賞到層層疊疊的奇麗夜景。尤其南山一棵樹——修建在半山腰上的一個建筑,可俯瞰整個重慶的夜景,尤其是渝中半島和南濱路的夜景。重慶市在開發都市觀光型會展旅游產品時,應進行廣泛深入的市場調查,再根據賓客的不同喜好,精心設計出多條可供選擇的旅游路線。
2.4.4 節慶娛樂型會展旅游產品
重慶市每年都舉行眾多的節慶,重慶大足石刻藝術節、重慶桃花節、重慶火鍋節、三峽國際旅游節、山水都市旅游節、重慶金佛鄉冰雪節等等,其中,每年一度的重慶火鍋節、溫泉節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自從全球首個“世界溫泉之都”花落重慶后,重慶溫泉在數量和規模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五方十泉”、“一圈百泉”、“兩翼多泉”的建設形態基本形成,逐步構成東、南、西、北、中溫泉旅游產業集群。再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優化產業結構,拉長溫泉產業鏈,溫泉又是重慶的一張名片。重慶會展旅游產品的開發,可考慮與節慶活動的舉辦相結合,吸引會展游客的積極參與,這也有利于重慶市會展旅游的持續發展。
[1] 唐峰陵,何院民.梧州會展旅游產品開發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
[2] 王保倫.會展旅游發展模式之探討[J].旅游學刊,2003 (1).
[3] 秦宇.對旅游產品優化問題的思考[J].旅游學刊,1999 (5).
[4] 王春雷.國內會展旅游研究述評[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6).
[5] 陳麗敏.會展旅游產品開發特征及策略[J].中國會展,2007(5).
F590
:A
:2096-0298(2015)12(b)-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