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垚
在各部委的2015年工作部署中,“一帶一路”和“走出去”出現的頻率極高
201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落實2015年改革任務的責任重、要求高,各地區各部門要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及早部署,精心組織,提高改革方案質量,加大改革落實力度,深入開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確保各項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真正解決問題。
除了緊鑼密鼓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務,2015年中央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在這樣關鍵的一年,部委都要干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是重點
2014年底,曾有多家媒體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一年時間里全面深化改革的進度作出評估。結果發現,《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的60項改革任務進展參差不齊。有些已經步入快車道,有些則尚未起步。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這意味著,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7年間,年年時間緊迫。
因此,在已經公開的2015年各部委工作重點部署中,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
作為承擔宏觀調控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職能部門,國家發改委2015年的工作部署備受矚目。在2014年年底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花了極大篇幅介紹2015年的改革工作,包括完成好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改革任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項目核準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價格改革等。
這其中,旨在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本屆中央政府改革工作的重拳之舉。
財政部提出,2015年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對現有審批事項,加強制度建設,規范管理、優化審批流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
作為行政改革和經濟改革的交匯點之一,財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
已在試點中涉及央地關系調整的營改增范圍,將在2015年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領域。
預決算制度改革則在十八大之前便已展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5年的工作重點安排中說:“除涉密信息外,所有涉及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單位)均應公開預決算。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決算公開細化到經濟分類的款級科目。”
相比以上改革,金融改革在2014年邁出步伐,2015年被輿論賦予更多實質期待。
例如,已經開始推進的利率市場化,將是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繼續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在央行年度工作重點中,明確提到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貸款利率已經放開,存款利率有望在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后推進。2015年,央行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提上日程,這被視為是利率市場化的基礎。
過去一年多,國企改革尚在試點階段。在地方,廣東省、上海市出臺了國企改革綱領性文件;在中央層面,國資委選擇6家央企進行“四項改革”試點。因此,何時推出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頗受關注。
分類問題是國企改革的前提。2015年的國資委國企改革工作提出,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結合國資委近期的公開信息,有研究者認為,2015年國企分類和重組將會有一個明顯的變化。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元年
習近平曾把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并列,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戰略舉措。
2015年,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部門修法工作依然頻密。
多個部門的年度工作重點中,都將立法工作納入計劃。例如,工信部提出要推進重點領域立法,配合抓好中小企業促進法、電信法、原子能法、網絡安全法等立法和無線電管理條例、稀有金屬管理條例修訂;環保部提出繼續推動“土十條”制定實施。
不僅是立法,完善行政法規,減小自由裁量權濫用,也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國家稅務總局提出2015年分批推出稅收執法權力清單,抓緊出臺全國統一的稅務行政處罰裁量;環保部提出抓緊制定排污許可、環境損害評估鑒定等方面的具體規定等。
除了政策手段,修法也是推動改革的手段之一。例如,對于涉及重大利益分配的房地產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提出,要推動房地產稅立法。
相比局部修法,各領域的法律體系建設,無疑具有更宏觀的意義。
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要全面加強金融法治體系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將規劃體系和法規政策體系建設提上工作日程。
法治工作在國家知識產權局2015年工作中占據重中之重,除了法制建設,重點領域執法維權也是其工作內容。當下,這對創新驅動發展、轉型升級來說意義重大。
“一帶一路”和“走出去”
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以期開創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一帶一路”正從戰略構想走向落實。2015年2月初,有媒體報道,“一帶一路”規劃已經獲批并在小范圍下發,即將正式出臺。
在各部委2015年工作部署中,“一帶一路”和“走出去”出現的頻率極高。
例如,財政部2015年工作重點中,除了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要促進外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之外,還直接將“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對外交流合作的三個主要工作之一列入年度計劃。
財政部提供財政支持,工信部則著眼于產業本身。2015年,工信部將圍繞實施“一帶一路”等研究制定相關發展規劃和產業指導目錄,適時啟動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園區建設。
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支撐受到重視。國土資源部圍繞“一帶一路”突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部則將重在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
而作為中國“走出去”最為重要的產品,中國鐵路總公司仍將以拓展國外高速鐵路建設市場為重點,大力推進鐵路“走出去”。
商務部2015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優化全球資源配置,提升“走出去”水平。在其16項重要專項工作中,自主品牌出口增長、中非工業化伙伴、全球價值鏈躍升、境外經貿合作區創新等,均與此有關。
創新驅動“新常態”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習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態”。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呈現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創新驅動、結構優化升級,也是各部委2015年積極適應新常態的關鍵詞。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在工業領域的體現尤為明顯。因此,除了通過建立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制定促進新材料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手段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外,工信部特別強調將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智能制造作為2015年的工作重點。
作為當下最大的變量,互聯網成為多個部門新一年工作的切入點。商務部將規范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作為16項重要專項工作之一,農業部也將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列入年度重點工作。
除了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扶持,通過政策手段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另一方面。
國土資源部通過土地政策的“一保一壓”,尋找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一方面,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養老、醫療、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落實好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特殊用地政策,另一方面,對高消耗、高污染的項目,限制或嚴格禁止土地供應。
隨著環境問題影響日益嚴重,環境質量已經被視為經濟增長質量的一個表現。2015年,環保部將啟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戰略環評,遏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