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琦(廣東財經大學 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廣東地區老年人文娛產品產業創新發展意義和方向
宋琦
(廣東財經大學 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510320)
廣東地區經濟發達,且具有嶺南文化的明顯特征,而老齡化是當下產品設計的新
。本文結合實際對廣東地區老年人文化娛樂產品產業創新發展的意義和方向進行分析,以助力相關產業發展。
廣東地區嶺南文化老年人文娛產品創新發展
從地理區位看,嶺南地區中部被北回歸線橫穿,高溫多雨,內有中國第三長河珠江為首的眾多河流,孕育出繁盛的動植物,外有較長的海岸線和較早開放的港口,加上高山峻嶺阻隔較少受中原政治風波影響,整體經濟發展平穩而有活力。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造就了嶺南文化,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兼容并包,形成自身特色,在文化內涵中具體落實到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關鍵詞上。
嶺南地區終年氣候較為濕潤,溫暖宜居。廣東是全國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以廣州為例,市民政局在2014 年10月首次公布2013年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數據,廣州戶籍老年人超133萬,占戶籍人口16.03%。廣州開始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人的壽命不斷增長,退休之后還有很長時光,養老金水平也在不斷“再提高”①。而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老年人“價值觀、消費觀與生活方式在不斷更新,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正在向高層次、高質量、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花錢買健康、買年輕、買舒適、買享受、買方便正成為老年人的生活追求”。
處于嶺南文化環境中的廣東地區老年人有著更加開放和現代化的生活習慣,在娛樂健身、旅游、興趣受好等方面有著“高于全國水平”②的消費力,走親訪友和旅游外出的時候,經常會互贈和購置一些形制功能俱佳的趣味文娛產品給自己或家人朋友把玩,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時間和經濟能力的寬裕,文娛產品也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玩伴。
(一)產品功能單一,同質化嚴重。
老年人日常文化活動主要有:
廣場活動類如廣場舞、太極拳、太極劍等;棋牌類如象棋、撲克、麻將等;書畫類如書法、畫畫等;外出類如短期旅游、爬山、遠足等;交際類如飲茶、老年大學等。這些活動需要用到的產品包括收音機、音響、器具、牌副、文房用品、攜行包具、餐具等,基本就是傳統大眾性的產品類目,功能上并沒有為老年人度身定制的考量,形式單一、性價比不高、產品體驗沒有亮點。
筆者在近年的研究中與國內很多銷售人員和消費者交流,哪怕是在經濟發達和思想開放的廣州和深圳地區,人們都普遍認為老年人文娛產品是可有可無,大眾思想依舊停留在“老年人產品無所謂,隨便能用就好”的階段,對專業的老年人產品并無太多認識。在廣州進行的問卷調查資料顯示:老年人群體中目前擁有老年人智能產品的不到10%,企盼開發老年人文娛產品的占65.42%,最希望買到的是老年人健身器具、益智玩具和觀賞藏品。逢年過節希望有子女或親友送老人產品的占23.54%,有75.63%的老人表示能接受100元以上價格的老年人產品。筆者在廣州一德路、廣州萬菱廣場、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國內一線到五線城市的百貨零售商場等地進行走訪調研,看到文娛、教育、玩具等柜臺里幾乎都是操作簡單適合幼兒的玩具,遙控飛機、變形玩具、毛絨娃娃……這些專門針對孩子的玩具琳瑯滿目,品種豐富齊全,而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益智、康體、文娛類產品卻難見蹤影。國內老年人產品線品種奇缺,幾乎是一片空白,同質化現象嚴重,迫切需要產品的創新研發和產業的轉型升級。
(二)技術與文化的聯系薄弱,缺乏共鳴。
廣東地區制造業發達、產業技術領先;嶺南文化務實謙虛、兼容并包。但現有的少量老年人文娛產品從策劃、制造工藝到包裝營銷各方面都沒有將技術和文化進行良好的結合,沒有與時俱進的功能設置和開拓性的精神面貌,更沒有地域文化的特色,進入商品流通環節后由于形象薄弱,缺乏消費者的心理共鳴,因此無法形成整體產業競爭力,很快被市場淹沒。
縱觀世界范圍內,由于老齡化社會趨向而帶來的系列問題都是急需解決的難點,改善老年人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是普遍性的需求。老年人文娛產品是一個有效的切入口,從經濟發展規律、社會文化研究和產品設計思路綜合考慮,這個切口要順應廣東地區的經濟基礎、產業結構和人口發展趨勢,并且應該回歸到嶺南文化土壤,從根源上考慮老年人文娛產品產業的發展。
(一)植根優良經濟基礎。
當前國家形象正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在這場經濟、文化的轉型革命戰役中,制造業發達的廣東地區是重要的發動機,在優良的經濟基礎上考慮產品研發,才能演化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活力的老年人文娛產品產業。
(二)對接政府需求考慮實驗性和承接性。
廣東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齡化問題嚴重的大省,以廣州為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而深圳在5年后也接近進入老齡化社會。這種人口結構意味著老年人文娛產品產業可以在廣東地區開始發力,在構筑和諧社區、打造創新居家養老模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等方向上進行創新研發,這種珠三角城市群需求體量驅動下的老年人文娛產品研發可以考慮實驗開創性和承接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示范作用,可以對接政府的多重研究需求,成功之處可作兼容借鑒,不足之處可作參照以規避風險。
(三)對接民眾需求考慮接地氣和性價比。
對于很多產品研發的路徑而言,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是創新源泉。老年人文娛產品的研發和推廣要找到新渠道,除了不斷提升新的科學技術生產力,植入嶺南文化元素和創意功能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例如竹子就是廣東特產材料之一,材料質樸、性價比高,可以在嶺南文化務實、創新的內涵中融入趣味日常使用功能,導出老年人文娛產品方案。
(四)重視售后關懷。
現代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升級已經不能再局限在單一和局部的視角。單一的大眾化產品構成容易被復制,過分追求特立獨行又可能會被市場拋離。產業化的發展還要考慮到群眾基礎和后續黏性,廣東地區的老年人有自己的行為特點和消費偏好,將其對保健、食品、娛樂、旅游等方面的需求點與高質量、個性化、多元化、方便舒適的售后關懷期望值結合起來進行產品研發和體驗引導,形成跨界資源整合,才能產生復合競爭力,為老年人文娛產品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廣東地區在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務實、兼容而具有開拓精神的嶺南文化背景下,基于老齡化社會趨勢需求和優良經濟基礎的推動作用打造老年人文娛產品產業,是順應時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借鑒作用的行動。在此過程中,政府發揮服務功能制定政策,各地研發、生產、營銷機構一起動手,勤于交流,互助互補,以堅實步伐走上產業拓新發展之路。
注釋:
①2013年5月廣州企業離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已達2833元,位居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首,深圳更高。2014年1月8日召開的國務常務會議決定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
②2011年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深圳老人在健身娛樂、營養保健、旅游方面的支出高于全國。
[1]李權時.嶺南文化(修訂版)[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
[2]柯漢琳.嶺南文化研究的三個問題[J].嶺南文史,2005,19(02):70-75.
[3]劉益.嶺南文化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J].人文地理,1997,12(01):45-48.
[4]中國消費者協會.2013年中國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R].北京:中國消費者協會,2013:1.
[5]張圣寬.老年人怎樣才能更幸福[M].新世界出版社,2011.
[6][美]烏爾里克(Ukrich,K.T.),[美]埃平格(Eppinger,S.D.).產品設計與開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為廣東財經大學校級科研項目《從康體文娛產品開發的角度研究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編號:14ZXRE7600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