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長春工業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與保障體系研究
王美
(長春工業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長春130012)
近年來,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活動日益成為促進大學生就業、激發工程院校活力、推動地方產業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力量。教育活動的正常運行與教學體系的成熟構建需要科學的評價機制和完善的保障體系作為支撐。本文在對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解讀的基礎上,尋求一種嶄新的視角和思維,構建一種以CIPP評價模式為原型的創新創業評價機制和以質量導向為核心的創新創業保障體系。
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評價機制保障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區別于傳統教育形式、著重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思維、情感、技能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以素質教育為內涵的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其目的是達到傳統知識、專業技能與創業素養有機地整合的平衡狀態,使受教育者具備創業所需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變革,達到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雙本位目的。
“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是理論與實踐、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抽象概念與具體思維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它既是理論學習的繼續、補充和深化,又是傳授學習方法、技能與經驗的教學過程,它既是理論學習的繼續、補充和深化,又是傳授學習方法、技能和經驗的過程”[1]。地方工科院校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是在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和專業背景的基礎上,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借助合作探究、問題情境、模擬實訓、項目式、案例式等教學路徑與方法,使學生具備以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職業素養的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有機結合體,涵括諸多教學設計和思維構思因子。這些因子有明確的指向性和目標性,強調學生以直接體驗的方式解決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創業問題,使其在認知水平、自主性、創新性等方面有所提高。
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系統完備的整體,其運行不僅需要先進的人才培養目標理念作為全局引領、成熟的教學實施模式作為內部支撐,更需要科學的評價機制與保障體系作為外部助推。因此,地方工科院校要不斷更新發展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穩定、長效的質量保障與動態監控機制,“逐步完善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創新創業教育為動力'的新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體系”[2]。
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運用一定教育測量方法與技術手段,對實踐教學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完成程度和質量呈現效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本研究應用CIPP評價模式對實踐教學效果和水平進行實然呈現的同時,也會為教學質量和教育決策科學化程度的提高提供參考。
CIPP評價是由斯塔弗爾比姆的在1966年創辦的一種教育評價模式,它“以‘為決策提供信息的過程'為評價定義,也稱為決策導向或改良導向評價模式,其包括Context(背景)評價、Input(輸入)評價、Process(過程)評價和Product(結果)評價”[3]四個步驟。引入CIPP評價模式后,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是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內涵的指導下,在工程訓練、創業實踐的基礎上,由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背景評價、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投入評價、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過程評價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構成。因此,CIPP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評價是對CIPP評價的延伸和發展,其是在CIPP原有理論范式的基礎上,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為中心,對實踐教學的整個體系流程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模式。
(一)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背景評價
“背景評價是在特定的情況中,評估需求、問題、有利條件和機會,是實踐教學評價的基礎,決定實踐教學開展的必要性及教學目標。背景評價具有診斷性,為計劃決策服務”[4]。由于教學背景的評估需要大量專業人員的參與、前期實地的調研與考察,因此地方工科院校應該建立一支由學校領導、專家學者、教授、企業代表組成的專業化的獨立教學評估機構對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做出估計,并對實現計劃的各種方案的特點和途徑加以識別和評定,從而避免盲目地實施計劃。地方工科院校開展教學評價時要對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對多種實施方案進行系統論證,并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模式。論證過程中要樹立科學思想,以學生為中心,以滿足學生的創新創業認知、情感、技能為論證依據。此后,再參照經濟學的生產要素理論對各個實施模式的師資配備、實踐基地的建設規模、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等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進行評估。
(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過程評價
“過程評價的本質就是對選擇方案實施過程中進行監督、記錄、反饋,以不斷調整和改進實施的過程”[4]。地方工科院校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過程評價就是在制定一套動態、全面的實踐教學效果監控流程和標準基礎上密切關注教師和學生雙元主體踐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進度,并在教學實踐管理中積極融入以質量為中心的科學思想,建立系列追蹤監控系統和有效的信息反饋渠道,從而對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實踐活動、實踐項目等一系列連貫環節進行全程的檢測與評估,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表現,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宏觀運行和微觀操作提供動態的反饋和調整信息。
(三)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效果評價
結果評價就是“目標評價,對教育實施過程的結達到目標的程度進行判斷,也即終結性評價。它主要是測量結果,并給予解釋和價值分析”[5]。對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效果評價則是對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實施成效的終結性衡量或某階段的節點性評判。地方工科院校應該設立一套完整、具體、可操作化較強的創新創業效果指標,如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社會認可程度、教學資源利用程度、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程度和實踐教學模式推廣程度等。此外,這種評價環節還要采用多元主體參與、多元視角分析的定量與定性結合的考評方式。評價類型大體可分為學生對教學體系的評價、教師對教學體系的評價、院校對教學體系的評價、社會(主針對企業)對教學體系的評價。
教學保障是學校教育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推動著辦學水平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更保證和支撐著教學體系建構及完善。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只有建立了體系完善、層次清晰的保障體系,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才會獲得穩定的動力支持和蓬勃的生命能量。
(一)師資保障
目前,地方院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數量有限,梯隊結構存在很大弊端,一些高校由于不具備專業的教育師資,其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人員大多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充當兼職,這造成了創新創業師資力量整體素質不高、專業化水平不強。面對現狀,培養一支由“學者型企業家”和“創業者學者”組成的專業化優秀師資隊伍是開展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地方工科院校應該立足本校,采取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內部培養是指地方工科院校內部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一些中青年在職教師骨干通過產學研發合作的方式進入企業進行掛職實踐,感受創新創業過程,并將自身理論知識融入到企業產品的構思與設計中,從而拓寬自身的理論視野;外部引進是指借助工程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聘請一些掌握崗位核心的高層技術人員、享有社會威望的企業家及具備成功創業經驗的管理者和風險投資者進入到學校的兼職的實訓指導教師隊伍中,使行業生產技術前沿的發展動態與企業的運作機制等方面進入學校系統。無論是內部培養還是外部引進都要選拔一些優秀的創業教學或項目帶頭人。因為他們對整個實踐教學體系對導向力或影響力,有利于師資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所以才能使學校成為微型的技術先鋒和創業前沿聚焦站,才能保證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高質量完成。
(二)經費保障
高等教育辦學發展離不開充足經費的支持,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開展、實踐基地的建立、師資隊伍的建設更需要國家、地方財政經費的保障。首先,要加強中央財政對地方工科院校的財政宏觀調控功能,建立專款劃分制度,用于工科院??蒲邪l展與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開展的專項基金分配,使中央政府教育經費的覆蓋范圍擴大,確保中央與地方高等教育公平的實現。其次,“一個地區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當地社會發展的程度具有強正相關性”[6],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在政策上積極鼓勵高校相關課題項目的申報與立項,在資金上大力支持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開展,保證教學經費的投入,通過地方政府的多層面推動,地方經濟的產業格局才能得到優化。第三,針對地方工科院校本身,在爭取有關部門創業項目財政經費支持的基礎上,一方面,要努力拓展社會經濟來源,通過校企互動,產品合作研發,創業基地孵化等機制,爭取相關產業鏈條的經費投入,爭取社會力量對創業實踐教學的捐贈。另一方面,要加強學校內部的經費預算管理,減少經費安排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經費與實踐項目掛鉤機制。
(三)政策保障
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新生成分,是一種常態的教育活動和特殊的社會活動。其順利開展必然涉及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這需要建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支持體系;其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各種社會因素的相互配合,這更需要一系列相配套的制度政策規范進行協調和保證,需要建構相應的社會支持體系來落實”[7]。社會支持體系的集中落腳點就是引領政治主流的政府宏觀政策。因此,黨中央領導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要高度關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中央相關部門在確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戰略思想上出臺一些高起點、高質量、層次化、系統化的宏觀政策。這些政策可從高校就業指導計劃、創業培訓、創業基地建設等角度進行制定和落實。此外,地方政府作為支持地方工科院校的重要后備力量,一定要為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具體來說,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根據中央指示精神,深入考察地方區域產業經濟布局特點、工科院校創業實踐教學開展條件之后,聯合地方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等機構共同制定一些如 《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見》、《支持和促進創業的地方稅務政策》等地方指導政策,為地方工科院校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提供精神統領和制度保障。
(四)管理保障
科學、健全、合理的內部管理制度是提高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質量的有力保證。第一,地方工科院校要制定多類型的實踐教學規章制度和文件,且這些制度體系一般要有層級梯度性,從宏觀到微觀,從概括到具體。如學校創業人才培養規劃、創業實踐課程安排計劃、工程創新教學大綱、創業園區管理細則、教師實踐教學評估方案,等等;第二,地方工科院校要明確各個實踐教學機構與組織的職能范圍,制定獎懲制度,強化決策層、管理層、督導層和執行層的責任意識,設立實踐教學督導組或者教學督導委員會負責對學校所有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進行引導和監控;第三,建立教師與學生的檔案制度,校企合作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進入企業進行技術操作鍛煉的機會,地點和人員的流動性更需要完善的檔案制度的建設,便于其對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中人員及活動的監管;第四,地方工科院校要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的競選招標制度,為學生自主創辦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公平、開放的競爭平臺。
(五)環境保障
地方工科院校在學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建設上要凸顯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理念,著力營造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激發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梢岳眯蟆鍒?、廣播、網絡等手段,對一些規模較大、反響較好、層次較高的創業競賽和創意活動,一些成功的創業典型和經典的創業案例,一些結構完善、理念新穎的工程基地和實驗中心進行廣泛宣傳,營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并重、學術探索與人性訴求并重的創業沃土和寬松環境。此外,在硬件設施建設上,學校還要引入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滿足學生的創新實驗需求;創立智能化的網絡信息系統,為學生提供一個便捷的在線模擬創業實戰平臺;構建校企合作基地和創業孵化園區,實現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雙贏。由此可見,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都是創新創業依托的載體。地方工科院校一定要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力求營造開拓進取、銳意求新的創業文化氛圍。
[1]曲藝.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理念的內涵及應用[J].教育探索,2009(6):28.
[2]李飛標,徐志玲.論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J].繼續教育研究,2011(6):121.
[3]鄧風.CIPP評價模式在實踐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1(29):171.
[4]朱丹.CIPP評價模式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評價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
[5]陳如.教育評價模式與發展特征探析[J].江蘇高教,2000(1).72.
[6]趙艷林,等.地方工科院校專門設置與服務地方互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6):67.
[7]薛敏興.關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目標定位的理性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3):89.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課題 《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2010CX062)
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地方工科院校第二課堂育人機制研究》;2014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一般課題《高校第二課堂優質教育的發展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