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摘 ? 要: 高校學生社團是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自由結成,并且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群眾組織。高校社團打破年級專業的限制,團結興趣愛好相近的學生,發揮特長,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文章就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找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旨在促進社團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高校學生社團 ? ?管理 ? ?教育
在全球化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這對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沖擊力較大。該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強烈關注,同時也是高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之一。此外,在高校體制的不斷改革下,素質教育深入發展,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出現了許多新變化,高校傳統思想教育模式遭到挑戰。針對此,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和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大學生生活中高校社團是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以多樣性的活動、類似于社會企業體制鍛煉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高校人才素質的提高作出巨大貢獻。當今,在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下,傳統教學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班級這一角色逐漸在學生中被弱化,學生社團集結的是興趣愛好類似的學生,學生之間的交流更能產生共鳴。因此,對大學生而言,學生社團是個發揮潛力的適宜舞臺。從某個角度而言,素質教育在大學生的教育中顯得較明顯。
近年來,高校社團層出不窮,而且類型越來越廣,據數據統計得出,高校社團少則幾十個,多則上百個,其中85%的學生表示參加過社團活動。不同社團的性質不盡相同,而且絕大部分的社團是跨院系的校級社團,每個學生都會參加多個社團。高校是學生進入社會前最后的學習場所,銜接從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過渡,因此,高校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充分鍛煉自己、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得自己更快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崗位。當今,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現實與理想差距太大,某些大學畢業生不能較好地適應新環境。針對這一現狀,高校應當培養綜合素養過硬的綜合性人才,將學生進行社會化培養,以滿足其社會發展需求。
高校學生社團體現出一定的社會化,對社團活動任務有明確的分工和要求,可以說,能夠較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鍛煉場所。此外,高校學生就業協會社團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及就業技巧,讓學生過早地了解企業的需求,并且定位好目標。高校社團打破院系和班級,更像一個容納百川的社會,可遇見不同專業的形形色色的人,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社團活動,開闊自己的眼界,得到與其他學生交流相處的機會,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高校社團即一個小社會,學生在承擔各項任務過程中可提高自己對社會的了解,進而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畢業后臨危不懼地面對社會現實,加快成為社會需要合格人才的步伐。
二、社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學階段是學生完成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時期,據心理研究學家研究,大學階段的學生,是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還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可以說,大學時期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時期,但當今大學生社會化遠遠落后于實際需求。某些企業紛紛反映,大學畢業生不能適應工作環境,甚至畢業一兩年的學生在適應工作上也差強人意。這一現象的出現顯然是因為大學生社會化任務沒有較好地完成。高校社團的出現,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社會交往能力,增強了對社會的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具體而言,高校傳統行政班級以年級和專業劃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圍繞專業班級授課的。但是新環境下,當代大學生個性意識強烈,自我意識、主體意識逐漸強烈,傳統的說教、灌輸式的思想教育已經不適合當今發展。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化,班級功能弱化,社團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因此,在高校社團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顯得極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社團為載體,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滲透力。理論社團已經成為高校學生進行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一條重要渠道。此外,利用現在學生主體意識強的特點,通過社團活動創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各種條件,讓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通過社團活動得以釋放,采取啟發式的引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這樣能彌補原來單調枯燥的不足,學生更易于接受,效果更好。
三、學生社團管理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價值觀取向存在錯誤
當今某些社團忽視社團本質,過于重視舉辦活動的多樣性。如某些技術性、理論性較強的社團為吸納更多學生舉辦一些功利性和娛樂性質的活動,可以說缺乏相應的嚴謹性及嚴肅性。社團提倡自主創新,因而有些學生為走另類,讓社會上流通的低俗文化進入社團中,出現非個性化、非審美和非文明化的傾向。
(二)高校學生社團商業化愈演愈烈
大學生作為重要的消費群體,被商家青睞無可厚非。學生社團為了更好地舉辦活動,需要一定的資金贊助,所以需要和社會的商家合作。商業是社會的主體,社團涉入其中并非壞事,但商家過于注重自己的利益,過濃的商業氛圍和物質精神侵蝕校園高尚的學術精神,社團往往不能免俗,成為商家利用的對象。
(三)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不夠規范
高校中絕大部分的社團管理不夠完善,缺少相應的管理章程及重要的管理方式,過于依靠管理人員的引導。而社團團員雖然具有充分的自由,但缺少約束力,容易出現活動無人參加的現象。此外,高校社團缺乏正確的評價機制,辦團隨意,活動開展隨意,起不到社團教育人、培養人的作用。
四、針對社團管理與教育問題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設
高校社團積極發揮育人作用,首先以黨建為核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在高校中,一些具有條件的社團可成立社團黨支部,便于更好地開展黨建的工作,擴大輻射力。此外,加大對社團干部的發展力度,將社團中愛黨、程式、守信、熱心的干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推薦給黨組織。此外,以社團多動為載體,加強日常思想教育,社團活動內容不僅豐富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創造出能夠凝結和團聚大學生,增強學校凝聚力、向心力、影響力及競爭力的新方法與新理論。大學生社團倡導的社團精神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及外延,并且給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活力。深入挖掘社團活動中的思想教育,豐富思想教育內涵,讓學生在參加社團活動中便受到教育。
(二)加強學生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高校作為學生教育的最后階段,不僅是培養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如何適應今后社會的需求。因此,在高校社團管理和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謙謙有禮,成為社會急需的棟梁之才。對大學生而言,首先應當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參考文獻:
[1]白寧寧,蔣本桂.論新時期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科技信息,2011(18).
[2]黎進.關于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湘南學院學報,2012(01).
[3]任志宏,趙平.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