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硯青 魯玉樑 李璇
摘 ? ?要: 以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為例,分析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及發展定位,提出在辦學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并探索相應的解決途徑。對學院的發展定位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分析、理清思路、摸清脈絡、圍繞獨立學院轉設提出可行性建議,為學院的“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建言獻策。
關鍵詞: 獨立院校 ? ?發展定位 ? ?轉設
近期,在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提出《關于2015年列入教育部專家考察申報設置高等院校的公示》中有36所高等學校更名或合并;與此同時,另有9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民辦院校。據統計自2011年2月,全國獨立院校里累計有40所轉設為獨立民辦本科院校。獨立學院的轉設,成為破解獨立學院發展瓶頸的最優化路徑。獨立學院轉設使其脫離枷鎖、擺脫沉重的財務壓力,走向積累資金、加大投資辦學、靈活專業設置等發展需求的康莊大道。
一、獨立學院的發展定位與轉設
轉設政策的提出,對獨立院校的發展如同雪中送炭,將獨立學院的未來歸納到民辦普通高等學校譜系。這個新發展定位為獨立院校提供了更大的平臺,這是其發展之路上難得的契機。
獨立學院只是一種過渡模式,是國家大力發展民辦高等教育的一種嘗試和探索。轉設后,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獨立學院脫離母體校,成為完全獨立法人的實體和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民辦高等教育學校。與此同時,獨立學院將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其屬性將歸屬于民辦高校的范疇,屬于民營運行模式,通過發展逐漸與公立大學形成良性競爭,利用靈活的辦學模式,開發潛力,提高教學水平。
獨立學院僅用了十幾年,便完成了發展初期的規模擴張,其規模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推動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但畢竟是這種進階式的發展選擇,并不是獨立學院創業初期的最終目標選擇,且在獨立院校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更多的問題與矛盾逐漸暴露出來,這就促使“時過境遷”之后為謀求更大的發展會有更多的新的訴求,急需新的制度安排和設計為其謀求新的發展。
二、珠江學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成立于2006年,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天津財經大學與廣東珠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獨立學院模式和機制合作建立的一所本科層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學院設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日語、視覺傳達設計、音樂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廣告學等41個專業及專業方向,覆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領域。現有專兼職教師400余名,在校生8600余人。如今,珠江學院辦校已十年,發展迅速、體系壯大,但在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學院今后的轉設與發展。
1.辦學定位與培養過程的脫節。
珠江學院建校初期,把建設有珠江特色的應用型獨立院校作為自己的定位。但由于學院辦學起步晚、資金薄弱而發展卻突飛猛進,從而在培養過程中逐漸出現了諸多問題。一方面學校建校初期以母校財經大學辦學理念為模板甚至完全照搬,另一方面在校園建設后期投資規劃方面又效仿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發展路線。由于天津學院成立較早、規模體制更完善且都是珠江集團投資,從而導致珠江學院現在的辦學定位受到母校與天津學院的影響。珠江學院沒有認清自己的發展理念,學院發展理念模糊,無法依據辦學主體的個性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
2.專業設置不合理。
在珠江學院的專業設置方面,教育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珠江學院開設的專業應該是天津財經大學已開設的專業。這導致珠江學院在專業設置方面與天津財經大學專業設置雷同,雷同率達到80%以上,相似度極高。專業雷同設置導致獨立院校必須依托母校的師資人才、母校專業的發展方向,從而無法有自己獨立創新的思路。另外,會計系和管理系是珠江學院的主創系部,但是現在天津的10所獨立院校中,有4所創辦此類專業系部。尤其是天津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和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校,在會計、管理、金融方面與珠江學院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3.缺乏人才儲備和建設機制。
珠江學院歷經10年的發展壯大,逐漸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年輕有活力的師資隊伍,但是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與其規模快速擴張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一方面學院沒有人事權招聘教師專業數量由創辦單位說了算,學院很難構建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學院沒有轉設人才引進的專門資金,很難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珠江學院采用“院中院”的模式,為今后學院轉設建立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但是由于人才引進問題,導致珠江學院雖然開設管理學院和藝術學院,但是師資少,根本到達不了一所專業學院的師資數量,一位任課教師一周要上二十多甚至三十課時的課程,這不僅影響教師的授課質量,而且容易引起人才流失。
三、解決珠江學院發展定位的對策和建議
1.辦學目標、人才培養合理化定位。
辦學目標合理化定位的前提是對辦學目標的準確認識,學校的創辦者必須明確學校的性質與辦學目的,準確認識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指導思想、發展戰略及治學方略等方面,以促進學校的快速發展。當前,隨著公辦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及生源的逐年減少,珠江學院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必須科學分析社會需求和學校所處的外部環境,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合理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空間,明確學校的目標、重點和辦學特色。面對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獨立學院必須跟隨市場的需求趨勢,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構造選取人才規格定位。同時應針對性地設定特色性人才培養類型,結合學院的辦學理念及學源狀況,制定新的目標定位。珠江學院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類型,并結合學生狀況、學校的學科和專業優勢,將人才培養規格定位為具有創業能力、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正確的目標定位,對高校來說就像漆黑夜里的一盞明燈,有了方向、少走彎路、大步前進。珠江學院歷經了十年的發展,應在進行兩個方向目標定位:如何建設獨立學院、建一所如何的獨立學院。
2.專業建設合理布局,形成學科群教學模式。
專業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組織,它直接決定著學校的招生、教學資源配置、教學活動組織及畢業生的就業取向。珠江院校應該在資金、師資配置上對優勢專業加大投入,使其做大做強,成為全市同學科領域的佼佼者。學院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社會需求預測,有針對性地選擇發展一些專業,而不是盡收所有熱門專業,分散了學校本來就不充裕的資源,學院應該使所選熱門專業能夠與已有優勢專業相匹配,這樣不僅能夠發揮優勢專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也能夠使熱門專業的融入增強優勢專業的發展。
珠江學院至今仍采用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組成的課程構架。這種課程構架不僅分割了基礎知識與動手技能的培養,而且打斷了課程之間內容的緊密連接。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應集中體現為“重基礎、多實踐、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應在學術型人才和職業型人才之間培養出既具有一定的學科基礎,又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的復合人才。這就要求學院在課程目標設置上緊隨社會發展變化及需求,且在每門課程的設計上要立足于學生知識拓展和能力的培養,避免課程與實際應用發生脫節。應投入更多精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加實踐、實驗教學和交叉性課程。在專家、教師、學生的參與下,重新組合成適合獨立學院人才培養需要和學生特點的課程模塊體系。創建素質+技能+應用、基礎+專業+實踐的模式。做到學科之間適度交叉與融合,建立部分學科成成綜合化。
3.廣泛引進人才,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機制。
加強建設師資隊伍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大學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普通高校相比,獨立學院多數青年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委以重任但經驗還是不足,尤其是面對獨立學院教師培養機制不夠完善的現實,教師培養的實踐過程中存在諸多困境,直接影響著青年教師的發展與成長。因此一方面,人才引進不能單一地選取“211”、“985”高校研究生、博士生,更應該引進一批與專業相關的高級人才,主要負責教學中實驗、實踐應用課程。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學院有能力、有經驗的外聘教師與青年教師之間建立導師制度,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學習資歷教師的教學特色,而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應指導年輕教師完善教學大綱制定及優化教學方式,從諸多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指導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同時制定青年教師到企業事業單位進修學習制度。青年教師需要與外界保持不斷的溝通交流,及時從外界的信息動態中獲取新的知識,并轉換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在實踐中提升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另外,必須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管理機制,實行績效激勵機制,注重教師的工作實績,不拘一格用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獨立院校今后如何發展、路徑如何選擇、轉設是否能實現這都關系到獨立院校未來的命運。獨立學院作為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改革與創新的典范,在維護獨立學院現有的成果基礎之上,更需要結合自身發展定位,權衡各方利益,亟待獨立學院更多的新嘗試,并使之轉化為未來發展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周文葉.學生表現性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9.
[2]張華,等.課程流派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309.
[3]李艷雄.關于獨立學院樹立教學中心地位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12):62.
[4]武書連.2003中國大學評價[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2):12-22.
[5]文東茅.走向公共教育:教育民營化的超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