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秀玉
摘 ? ?要: 新課程改革把主題探究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編排在每個單元學習的首頁,為單元學習提供指南,從而提高單元學習的實效性。然而教學實際造成主題探究學習的缺失,影響整個單元內容的學習。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單元主題探究活動呢?本文進行了例談。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 ?單元主題 ? ?主題探究
新課程改革對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教學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并把主題探究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編排在每個單元學習的首頁,為單元學習提供指南,從而提高單元學習的實效性。然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不重視單元主題的探究學習,學生更是不愿意參與主題探究活動,甚至視而不見,造成主題探究學習的缺失,影響整個單元內容的學習[1]。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主題探究的興趣及自覺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呢?本文結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探究活動——《我們的班徽,我們的座右銘》進行例談。
一、活動目的
讓同學們把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積極開發、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
二、活動方式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去思考、醞釀自己心目中的班徽;人人參與,交流合作,教師只做一個積極的組織者、支持者、欣賞者;提示學生查閱資料、調查訪問了解設計徽章的方法。
三、活動過程
(一)設境激趣,自主探究。
課堂播放視頻:《嫦娥一號》發射時的壯觀場面。
師問:大家猜猜剛才播放的是什么?(嫦娥一號)
再問:那你們還知道2007感動中國的一個特別獎頒給了誰?(學生搖頭)
繼續問:想不想知道?(想——)視頻播放:《2007感動中國人物特別獎——嫦娥團隊》。
畫面氣勢雄偉,主持人慷慨激昂地念著頒獎詞:一個千古不變的奔月夢想,幾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科技創新的轉折點,更是中國航天人完成代季交接的里程碑,從此我們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環顧宇宙,驕傲在中國人的心中蕩漾。教室里情不自禁地響起了一片掌聲和歡呼聲。
老師:你們知道嗎?這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僅有30歲。是什么精神讓這支年輕的團隊完成了中國人千年奔月的愿望呢?
學生馬上爭先恐后地作答:創新、自立、艱苦奮斗、團結協作……
老師:同學們說得對,你們覺得最主要的是什么呢?(團隊精神)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進行主題探究的首要環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興趣也是探究知識的起點。
老師:說到團隊,我們就是一個剛剛組建起來的新團隊,這個團隊就是我們的新班級、我們的新家,我們將在一起共同學習生活三年。那怎樣才能把我們這個團隊創建成一個優秀的團隊呢?今天我們來開展一個活動。
出示主題:設計《我們的班徽,我們的座右銘》
1.活動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大家群策群力,用代表不同意義的圖案組成一個精致、美觀、象征意義強的徽章。
(2)設計的徽章能很好地反映我們班級的特點,要求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圖案的含義。
2.評比方式
(1)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每組派一位代表上臺展示作品,并說明它的含義,然后把它張貼在黑板旁邊。把各小組的作品編上號,進行展示。
(2)一周內,由全班同學進行打分,分數最高的那一組就是第一名,同時嘗試把它作為我們班的班徽。
(二)解疑導撥,合作探究。
學生開始動手設計,老師巡視,與個別小組探究設計方案。
有的小組很快動手了,有的小組還在仔細琢磨,不知道怎樣組成圖案。這時,我引導學生拿出預先準備的一些徽章,了解一些設計徽章的方法。
師生共同參與,反復設計、反復修改自己的作品,在互相合作、探究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語文、藝術素養。
(點評:解疑導撥的關鍵就在“導”字,對于學生自學探究中的疑問,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切不可“包辦代辦”,把現成的答案,完整地告訴學生,也不應過多干涉,“牽著”學生走捷徑。總之,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其自主解疑的能力。)
過渡:通過剛才緊張的協作,大家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們進行展示。請大家抓緊時間,按預先抽簽的順序來好嗎?
(三)成果展示,鞏固探究。
各小組代表上臺展示作品,師生一起欣賞并張貼。
第二組:我們組通過研究討論,設計了一個由兩個大拇指組成的“心”形,這一顆心,象征我們班的同學互相關心,心心相連;兩個大拇指像兩個人在握手的樣子,象征我們班同學無論發生什么矛盾,還是會握手言和的。在班徽外圍,有42顆星,象征我們所有同學和諧相處在這個溫暖的家庭里。
第三組:我們設計的班徽是圓形的,外圍是42顆心,象征班級同學緊密團結在一起;在班徽的正上方,有一個閃閃發光的小塔,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中間隔著河流和許多山,象征我們要克服許多困難才能達到。
第四組:我們組設計的也是圓形,中心是一張寫著獎給優秀班集體的獎狀,獎狀外面有三個同心圓,最外的一個閃閃發光的圓代表的是我們這個班級團隊,中間的這個圓被緊密相連的小星星包圍,代表全班同學團結一心,不同顏色的小星意味著全班同學各顯其能,為班出力。里面小圓的外環展現的是青春的旋律,代表我們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
第一組:……
(點評:這一步既是對探究成績的鞏固,又是對探究效果的檢驗,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方法。)
過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班徽就要誕生了,到底哪一組的作品能成為我們的班徽呢?還是大家來做主吧,通過民主投票方式產生我班的班徽。
四、激勵評價,拓展探究
(學生既高興又緊張。)
(一)評獎。
1.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自主投票,產生班徽。讓學生行使自己的權利,體會自身價值。
2.老師宣布結果:第二組設計的班徽高票通過,獲得本次活動的第一名。
(二)獲獎小組談獲獎感言。
作品被選中的小組派代表談談自己的感想,鼓舞其他小組在下次活動中以更飽滿的熱情參加。
(三)對活動的建議。
1.請2~3個同學口頭點評。
2.老師可對各組作品作綜合評價,并提出完善方案,為下次活動積累經驗。
(四)共同欣賞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老師總結后活動圓滿結束。
老師總結:看到同學們的作品,老師老師總結后看到一顆顆火紅的心在跳動,看到一塊塊磁石聚集到了一起。作品體現了集體的智慧,把我們42個同學緊密團結在一起,把創建一個優秀班集體作為我們的共同目標。好,讓我們團結一心,克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我們為之自豪的集體,為我們學校增光。
(點評:這一環節是整個主題探究的動力系統,既要總結前三步探究活動的基本收獲,對學生的主動探究給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結論,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問題導向指路。如果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獲得了某種啟迪,學到了有用的東西,就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內部誘因得到強化,運用探究知識的成果激勵學生,讓學生得到滿足感、喜悅感,體驗成功探究的快樂。)
五、課后反思
(一)積極引導。
課改理念要求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本節課教師能按《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二)注重活動形式。
主題探究活動設計多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展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參與主題探究及課內小組間探究的熱情,形成了較為和諧的師生關系[2]。
(三)創造探究機會。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中學,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從設計的作品看,學生的想法還比較簡單和幼稚,應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探究的機會,鍛煉學生探究的能力。教會學生探究,開展好活動教學或組織好主題探究活動能更好地開發、利用思想品德課的課程資源。凡是有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活動所能開發與利用的物質的、精神的材料與素材都是課程資源。
(四)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探究權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把在思想品德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實踐中,可以提高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實現從傳統的“道德教育”向現代的“道德學習”轉變。同時,定期展示探究的成果可以保持學生探究的熱情。盡管新課程所提倡的研究性學習注重的是學生對問題的探索過程,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能力,但交流探究成果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既是對學生的一種必要的評價,又是對學生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中去的一種鼓勵和鞭策,同時能夠更好地促進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從而更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學中各單元主題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陳凱杰.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設計意圖淺談[J].吉林課改,2005(4).
[2]余少亮.主題探究活動問題設計淺談[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