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娜日
改革開放后,我國一直處于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但今天的現實要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加快經濟轉型,實現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正是這一現實的呼喚,客觀規律的使然,我們必須在快速發展之后,建立一個有質量、有效益、代價小、生態佳的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新常態的內涵就是:經濟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要素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帶來了新挑戰也帶來了新機遇,主動適應新常態,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對助力行政事業單位健康高效運行具有現實意義。財政部印發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無疑也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防止貪污、舞弊行為發生,促進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制度保證。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不良影響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方面積淀的問題還是過去的延續,必須充分認識。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內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層面,內控意識薄弱。二是內控制度殘缺,內控機構缺乏獨立性。三是單位內控機構不健全,缺乏內控管理人員。四是重大事項的集體決策和審批制度執行不到位。五是預算執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約束。六是預算外資金監管不力。七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內控評價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八是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遠滯后于現實需求。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正確審視存在的問題,堅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圍繞“經濟中高速增長、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大局,從變化中更新思維觀念,樹立機遇意識,正確履行行政事業單位各自的組織機構職責,拓展公共服務領域,深化自身改革,加強制度創新,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以健全完善的制度建設,為全面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二、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途徑與措施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為上層建筑的管理制度建設必須與之相適應。因此,要充分認識經濟發展的變化,以變化為參照,尋求新時期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途徑與措施。
1.加強環境控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把建立良好的內部環境作為控制建設的目標,強化組織領導,提高單位組織對內控作用的認識,從單位領導到全體人員要力求形成重視和參與內控建設的氛圍,定期培訓、展開宣傳、解析內涵、組建機構,積極調動各類人員掌握和運用涉及內控制度建設的政策,以此增強內部控制的剛性和嚴肅性,保證這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得到落實。
2.強化制度控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應發揮制度管控的作用,從行政事業單位各個重要環節和從事經濟收支活動的全過程、全方位建立控制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內部控制的要求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設置或確定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崗位,充分發揮單位財務、審計、紀檢、檢察等機構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層次清晰、便于操作、內容細化的內控制度和執行機制,形成制度與實踐的良好契合。
3.建立完善的集體決策和議事機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行政事業單位的決策權應該受到相關機構的監督,重點是對重大事項的調查研究、風險分析和論證程序,必須采用集體決策制,以此規避錯誤和風險。
4.落實財務管控和業務過程的協同,強化資產管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協同好財務管控和業務過程的工作融合。內部控制是基于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的有機結合,財務內部控制是單位內部控制的核心,通過嚴密的財務控制制度,按照不相容崗位的要求,發揮財務相互牽制、相互制約作用,使單位內控制度能夠有關鍵性保證。此外還必須使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實現有效銜接和信息交流,讓財務控制滲透到業務活動的每個環節,由此才能形成單位“全過程、全方位”的內控。同時,還應加強固定資產的清查,針對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正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內控制度。
5.夯實收支核算基礎,實現預算控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發揮經費預算管理在內部控制中的中樞作用,用科學、合理、完整、嚴謹、可行的預算為單位內控工作建立前置性的制度保證。
6.加強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健全監督機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將預算外資金納入管理范疇。從制度安排上講,任何資金都必須進入預算管理,這是單位內控制度的基礎,囿于歷史的原因,可能還有一些資金暫未列入預算,但必須重點進行監督,堵塞漏洞。預算內外的資金,無論怎樣管理都應建立應有的收支依據、標準與制度,健全監督機制,把單位的內控方向直指防止資產損失浪費和腐敗現象的發生。
7.開展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監督工作。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評價監督制度,形成應由單位全體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監督機制。通過評價、監督、檢查內部控制系統運行的過程和結果,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的落實。
8.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推動內控建設。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充分認識“互聯互通”的內涵,緊跟形勢的變化,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提高內部控制水平。
9.跟進審計控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按照2014年10月27日國務院公布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把審計控制作為內控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風險防控,實現常態化審計監督。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組織領導
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進一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建設,組織領導是關鍵,應著手以下工作:
1.思想認識要到位。單位領導要結合經濟新常態帶來的變化,充分認識內控制度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起領導負責、責任明確、有關部門機構落實、全員參與的組織體系。
2.保證機構人員到位。結合經濟新常態帶來的工作變更,調整充實內審機構或工作落實機構,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加強培訓,使新形勢下的內控工作有機構人員和適應能力的保證。
3.物質保障到位。結合經濟新常態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工作著重點、關注點都會有不同,增加或調整工作成本在所難免,因此必須落實工作經費,提高物質保障能力,以物質保障催生新形勢下內控制度建設的落實。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行政事業單位與以往相比,其工作方向會有新的轉變,其工作重點會有新的轉移,相應的內控制度建設也會出現新變化,我們必須樹立應變思維,更新觀念,以變應變,讓內控制度建設在傳承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建設伴隨“新常態”發揮更加扎實有效的制度保證作用。
(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會干部學校)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