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忠
[摘要] 目的 針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進行臨床效果的觀察。 方法 選取5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照患者及其家屬治療意愿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采取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進行醫治,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進行治療。就其臨床結果和預后進行觀察。 結果 術后6個月對50例患者進行隨訪,按照GOS預后評價,其中,對照組死亡6例(死亡率24%),預后良好(包括恢復良好及輕度殘疾)14例,預后較差(包括重度殘疾及植物生存)5例。觀察組死亡3例(死亡率12%),預后良好(包括恢復良好及輕度殘疾)20例,預后較差(包括重度殘疾及植物生存)2例。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能有效降低顱內壓,減弱損傷清除血腫,使腦功能得到保護,改善預后,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故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法。
[關鍵詞] 重型顱腦損傷;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51.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2)24-167-03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in 25 case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ZHANG Jianzh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League Hospital of Xilin Gol, Xilinhot 02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in severe head injury criteria. Methods 50 case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selected, who were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sh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findings and prognosis were observed. Results 50 cases postoperative were followed up after 6 month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S prognosis, in which, 6 cases (24% mortality) d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gnosis was good (including good recovery and mild disability) in 14 cases, the prognosis was poor (including severe disability and plant survival) in 5 cases. 3 cases di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2% mortality), the prognosis was good (including good recovery and mild disability) in 20 cases, the prognosis was poor (including severe disability and plant survival) in 2 c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mplement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tracranial pressure, reduced damage to remove the hematoma, can protect the brain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outcomes and enhance patient survival, it can be used a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method.
[Key words] Severe brain injury;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Clinical efficacy
重型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由交通事故重物打擊或高處墜落等意外導致的外科臨床急癥,死亡率和傷殘率都極高,診斷處理如不及時則會直接威脅患者生命,作為目前創傷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治療已經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那么應當怎樣改進重型顱腦損傷的疾病發展情況并降低其致死率呢?英國研究者最先主張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而歐洲和美國等國家也陸續提出傾向暴露顱底以降低顱內壓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此中以美國研究者主張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醫療應用最為廣泛[1]。國內研究者表明,標準外傷骨瓣開顱術在醫治重型顱腦損傷的醫療效果比常規骨瓣開顱術要好[2]。它是近年來國內外普遍采用的一種安全有效地治療法,對降低疾病的死亡率有明顯效果。本研究便以我院收治的25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的臨床效果,作出分析,現報道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5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照患者及其家屬治療意愿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采取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進行醫治,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進行治療。每組2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15~68歲,平均39.7歲,其中男18例,女7例,比例為2.57∶1,病患從傷后到手術的時間在1~22h之間,平均4.3h,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2例,重物打擊7例,高處墜落6例,入院時GCS評分:3~5分9例,6~8分16例,臨床表現為持續昏迷13例,單側瞳孔散開8例,雙側瞳孔散開4例,入院時均行頭顱CT平掃檢查到:硬膜外出血8例,硬膜下血腫13例,腦內出血4例。觀察組年齡16~69歲,平均39.9歲,其中男17例,女8例,比例為2.13∶1,病患從傷后到手術的時間在1~24h之間,平均4.2h,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1例,重物打擊7例,高處墜落7例,入院時GCS評分:3~5分10例,6~8分15例,臨床表現為持續昏迷12例,單側瞳孔散開9例,雙側瞳孔散開4例,入院時均行頭顱CT平掃檢查到:硬膜外出血9例,硬膜下血腫12例,腦內出血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受傷時間、原因和GCS評分以及臨床表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病患采取常規手術治療。
觀察組病患進院后均采取美國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手術從顴弓開始切開到上耳屏前1cm,在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到頂骨正中線,并延至前額發跡部。頂部骨瓣旁開正中線2~3cm,并常規咬除蝶骨嵴,讓骨窗前緣盡量接近前、中顱底窩。然后放射狀切開硬膜充分顯露顱底組織結構(額、顳、頂葉等)。除去顱內血腫及被破壞的腦組織,使硬膜敞開并清洗硬膜下間隙,減張縫合硬腦膜,術后行常規氣管切開術,并關注前期腦功能的保護,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內環境穩定。
1.3 治療效果評定
按照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價臨床效果。5分:恢復良好,雖然有輕度欠缺但能夠正常生活;4分:輕度殘疾,可以在保護下工作并且能夠獨立生活;3分:重度殘疾,平常生活需要照料但能維持清醒;2分:植物生存,長期昏迷,僅有最小反應;1分: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50例患者術后復查頭顱CT,顯示血腫都已除去。依照GOS標準,在手術后6個月實行隨訪,其中,對照組死亡6例(死亡率為 24%),預后良好(包括恢復良好及輕度殘疾)14例,預后較差(包括重度殘疾及植物生存)5例。觀察組死亡3例(死亡率為12%),預后良好(包括恢復良好及輕度殘疾)20例,預后較差(包括重度殘疾及植物生存)2例。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顱腦損傷(head injury)是臨床神經外科多見的急性重癥之一,我國于1960年制定了“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的分型”標準,將顱腦損傷的病情分為輕中重三種,作為國內公認的標準[3]。其中造成重型和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惡性顱內壓(ICP)增高。顱內血腫壓迫、創傷后或術后腦水腫加重都是導致顱內壓急劇升高進而造成繼發性腦損害的首要原因,所以及時有效降低并控制顱內高壓不僅能影響患者的預后,也是阻止病情惡化和降低死亡率、致殘率的關鍵[4]。
終止原發性損傷及防治繼發性損傷是重型顱腦損傷的救治目的,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一般取決于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包括患者的年齡、自身抵抗力、有無慢性病等患者的自身狀況,以及及時的診斷和搶救治療。從臨床救治角度來說,臨床醫生無法改變前兩個方面的情況,只能對原發性損傷后一段時間發生的繼發性腦損傷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治療[5]。由創傷性腦水腫和顱內血腫導致的占位效應是繼發性損傷的典型效應,它能導致腦受壓和ICP升高,并隨病灶擴大使ICP升高增重引起腦移位,甚至腦疝、死亡[6]。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依照GOS標準,在手術后6個月實行隨訪,其中,對照組死亡6例(死亡率24%),預后良好(包括恢復良好及輕度殘疾)14例,預后較差(包括重度殘疾及植物生存)5例。觀察組死亡3例(死亡率12%),預后良好(包括恢復良好及輕度殘疾)20例,預后較差(包括重度殘疾及植物生存)2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在操作上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它的暴露面積很大,可以充分暴露患者額、顳、頂葉、前中顱窩底,便于除去顱內血腫及損傷區的被破壞的腦組織,減輕術后不適,避術后繼發性血腫的出現。其次骨窗范圍大(12~15cm)位置低,有利于顳葉溝回疝復位,可避免壓迫側裂靜脈和大腦凸面血管,減輕對腦干的壓迫,促進腦疝復位,有效控制顱內高壓,使腦組織得以保護,對患者術后蘇醒有利,提高了治愈率。同時它還可以改善腦組織氧分壓和腦血流,使動脈供血及靜脈回流通暢,能夠減小腦組織缺血性損傷,減輕腦血管痙攣,明顯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不過需要指出,處理重型顱腦損傷時,需要綜合分析病情,根據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呼吸、循環和顱內壓變化等,準確判斷病情發展。由于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創傷相對較大,操作時間較長,出血較多,術后易發生局部腦膨出及囊性變,故對嚴重合并傷、生命體征不穩定或已休克的患者應慎用[7],雙側瞳孔對光反應消失,呼吸微弱接近停止等生命體征嚴重惡化的患者則不建議此手術[8-11]。
綜上,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不僅增加了搶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是救治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較為安全有效的理想手術方法,值得進一步探討及推廣應用。不過,雖然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明顯提高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但仍有較高的死殘率,如何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仍是臨床醫生和學者們所要解決的重要難題[12-13]。endprint
[參考文獻]
[1] 楊秋榮,孫志宏,劉棟梁,等.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醫治重型顱腦損傷48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08,16(3):216-218.
[2] 帥暉.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醫治重型顱腦損傷48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13(6):96-97.
[3] 李軍.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醫治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15):91-92.
[4] 成杰,王麗萍.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醫治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06,35(12):34-35.
[5] 許進昌.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救治重型顱腦損傷80例醫治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0,16(8):1013-1015.
[6] 李勇.標準大骨瓣開顱術醫治重型顱腦損傷48例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2010,54(42):107-108.
[7] 左春生,譚永康,施小龍.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醫治重型顱腦損傷32例分析[J].安徽醫藥,2011,15(6):744-745.
[8] 張龍,劉保國,何黎明,等.均衡性與非均衡性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學,2014,35(4):547-549.
[9] 孫文棟,劉振杰.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和控制性減壓術防治老年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731-4733.
[10] 馬書明,楊勇,李正楊,等.雙側開顱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研究[J].激光雜志,2014,40(4):67.
[11] 李傳友,毛青.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對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19):2206- 2207,2211.
[12] 張毅,柏魯寧,柯尊華,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腦積水形成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9):519-522.
[13] 周偉.老年雙額顳部重型顱腦損傷的不同手術方式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735-5736.
(收稿日期:2014-1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