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緯
筆者在退休后經常在香港、內地及外國大學講解制定反貪策略之法。我經常教導學生,在制定策略之前一定要進行一個宏觀分析(environmental scanning)。我相信讀大學其中一個目標,乃培養大學生有宏觀的思路,避免狹窄思考(narrow vision)。可惜,在今次學運,市民完全看不到學聯有宏觀和清晰的目標,甚或全盤去審視行動能否達致目標,市民看到,只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常搬的龍門,處事進退失據、出爾反爾,表現極不成熟。
學聯應該做的,是靜下來好好用宏觀角度去思考以下的問題。
香港的大學生有否思考香港在中華民族的定位
以往香港的大學生,在現代中國史上確有很多有意義的舉措,包括對抗日本侵略、保釣運動和中文合法化運動等。但近年,在某些別有用心人士推動下,所謂“本土化”竟將香港人和中國人對立起來。辱罵內地人士是蝗蟲、去中國化,數典忘祖,將自己和國家割裂。香港的大學生是否應撥亂反正,積極研究融合內地香港兩地之法,而非加劇內地香港兩地人民的撕裂?
認識近代中國史,了解自己的國家
以往的中國,多災多難,一頁一頁的歷史,每每都交織著血和淚。大家有否好好認識中國近代史?現代中國經過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強欺凌、國共內戰導致數百萬無辜人民死亡,全國統一后,又有文化大革命等種種人禍,幸而在八零年代開始,前領導人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三十年間令中國從一個被世界歧視、最貧窮的國家,一躍而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黎民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大家有否研究個中原因,而非盲目批評今天的中央政府和政治制度?
理解國際形勢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采取圍堵政策,用不同手段來制衡中國,包括心理和網絡戰,現時這個民主運動會否根本是歐美國家在背后打的心理戰?大家每天獲提供免費早餐,有否想過資金從何而來?大家會否在不知不覺中被利用作制衡國家發展的棋子,甚至成為分裂國家的幫兇?
西式民主的利與弊
大家提倡和擁抱西式民主,但有否同時研究西方民主制度的好處和壞處、而不是一成不變地盲目追求西方的民主?有否看到世界上有數不清的所謂民主國家,風光背后實則民生凋敝,貪污腐敗程度遠超中國這個沒有西式民主制度的國家?
就算是美國這個民主第一大國,你們知道他其實因為民主造成的民粹主義,早令國家陷入破產邊緣?美國國債高達137.3萬億美元,以GDP計算,要美國所有人完全不消費八年才能清還,我們是否真要盲目追隨已崩潰的美式民主制度?相反中國現時的財政儲備是全球第一,大家認為誰優誰劣?
事實上,就算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是普選產生的,但近日的民調卻顯示:美國總統的信任率低于一半,33%的受訪者更直指奧巴馬是當代“最差”總統。至于國會議員,支持度更只有7%!西式民主一定帶來良好管治?我看未必。
由是觀之,大家是否要思考一個中國或者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呢?大家要明白,香港再非昔日的天之驕子,我們在中國的經濟地位已逐漸下降。在九七年,香港的GDP占全國25%,絕對是舉足輕重,但時至今天,已跌到僅余3%。如果香港繼續爭拗,不思進取,很快就會淪為中國“二線”城市?大家是否應該集中精力,增加香港對中國發展的貢獻呢?
香港非獨立政治實體
香港不是一個獨立國家,是全國三十多個省、一百多個城市的其中一個,易地而處,假設你是中國領導人,會否考慮在處理香港政改的時候采取一個較為謹慎的態度,避免因為政改操之過急,影響國家得來不易、穩定和持續的經濟發展?
關鍵時刻,學聯要考慮將來歷史的審判:你們將會是中華民族的英雄還是罪人?如果學聯代表犧牲自己的前途,對中華民族的民主發展卻又毫無寸進,這又有何意義?(摘編自香港某網站,作者曾任廉政公署首位華人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首長)
破壞容易修補難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破壞容易修補難”,“占中”事件傷害香港的聲譽,例如在會展舉行的電子展,有參展商表示人流不夠,有三成外地買家沒有來港,而美酒佳餚巡禮亦要由中環新海濱區搬到啟德進行,有商戶退出活動。蘇錦樑認為,現時要避免這種破壞,由短期變成中長期,經貿處及貿發局會向外國伙伴,強調香港的營商環境仍然良好,當局亦會關注中小企的營商情況,有需要時會對貸款措施作出彈性處理。他又呼吁“占中”人士盡快結束行動,恢復正常,令投資者恢復信心。
10月12日港媒報道,香港老牌開發商俊和發展集團致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稱對學校未阻止學生“占中”感到失望,決定終止贊助這三所大學獎學金。集團認為,激進的“占中”不能爭取到民主目標,只會令香港的經濟、民生受損,更會沖擊香港的法制系統,集團贊助的項目必須符合其價值觀和信念,亦希望此次舉動可提醒各大學校長,要保護下一代免受政治角力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