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我們常說:好習慣,早養成,有教養,益終生。在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方面,我注重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
一、明理激情,以課堂為陣地,以常規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律性、自覺性較差,但可塑性強也是低年級學生最大的一個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教風帶動良好的學風,注重點滴積累,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聽課習慣的培養
低年級孩子上課,一般都會存在這樣的習慣:有些孩子上課鈴聲響后才想起去上廁所,老師都已經來上課了,他們才想起準備這節課的用品;上課時喜歡做小動作,玩鉛筆、橡皮,交頭接耳,做著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回答問題不習慣舉手等。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講,這些應該屬于低年級課堂中的正常現象。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些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我們的課堂教學,影響著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讓學生樂于接受,也感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更好地實現學校精細化教學管理,進一步規范課堂行為,針對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還制定了本級部的課堂常規,更好地規范了課堂,實現了有效教學,促進了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提筆即是練字時——書寫習慣的培養
漢字是我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主要載體,具有嚴整、大方、秀氣、瑰麗等特點。在教學中我下大力氣抓好學生的寫字基本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寫一手漂亮字。當學生在書寫時,我就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并隨時提醒學生寫字要做到的“三個一”。讓學生只要一提筆,就有意識地注意糾正自己的姿勢,并持之以恒。這樣對于書寫習慣的培養就成功了一半。有時還會在他們的作業后用紅色筆批上:“你的書寫工整多了,老師佩服你。”這樣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了寫字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了“提筆即是練
字時”。
二、小學生衛生習慣的培養
在兒童時期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小樹立環保意識,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小學生衛生習慣的培養:
1.良好形象,勤于保持
良好的個人衛生形象,能夠引起他人的尊重,也是對別人尊重的表現。孩子清潔身體、保持衛生,能夠防止細菌入侵身體,也能給人良好的印象。不依賴家長,養成保持個人清潔的好習慣。
2.垃圾不落地,校園更美麗
校園的美麗,是從每一個人做到“垃圾不落地”開始的。把日常衛生管理作為班級的常規工作來抓,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衛生習慣的教育,積極做好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衛生,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及時表揚優秀學生,對衛生做得不好的提出批評和指導;教育每個學生樹立起主人翁責任感,時時處處為學校和班級著想。有效保持環境衛生,營造一個凈化、美化的校園環境。文明,讓校園更美麗!
3.好習慣,常養成
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得到強化并形成穩固的行為方式。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熱情的口頭鼓勵。長期努力堅持,不斷去完善、去改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社會風氣。
三、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小學生安全習慣的培養
生命頑強時像一座大山,經風雨而彌堅,脆弱時則如一棵小草,不經意就會受到傷害。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交通安全常識,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我利用每天的安全教育及班會課,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
四、魚知水恩,幸福之源——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培養
“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其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使他們明白時時刻刻都在享受父母、師長、朋友、學校和社會的恩惠,要心存感恩;讓他們懂得對生活和他人要心存感激,學會給予愛、播種愛,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讓別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樂。
習慣就像汩汩涌動的流水,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著一個人的性格,進而決定著他的命運。好習慣,近乎于美德。好的習慣,具有巨大的推動力。學習是一種習慣,讀書是一種習慣,優秀是一種習慣,而奉獻也是一種習慣。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總之,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要做到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為了孩子的未來,祖國的明天,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
參考文獻:
王生.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新課程學習: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