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鞍山市委黨校 于詩琦
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
中共鞍山市委黨校 于詩琦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實行區域經濟合作是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地區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利益是雙方或多方合作的基礎,如何保障區域經濟合作中雙方或多方的利益對區域經濟合作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利益分享及補償機制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區域經濟合作 利益分享 補償機制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已成為我國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僅影響到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嚴重影響到了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發展。為此,實現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利益是各區域實現合作的基礎和前提,如果不能保障合作區域的經濟利益,那么區域經濟合作就難以維持,進而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障區域經濟合作的順利進行,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就必須把握好利益分享,采取有效的補償機制,保障合作區域的經濟利益,進而推動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
1.1 市場聯系不平衡
我國區域經濟合作之所以會實現,就是因為合作區域間有著共同的利益需求,這種利益的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的市場環境下的。然而,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我國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市場聯系表現得非常不平衡,由于對市場聯系不平衡,對市場信息掌握度不夠,不能夠及時了解到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而造成了各區域間的經濟差距不斷拉大。
1.2 協調機制不健全
區域經濟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合作機制基礎上的,合作機制規定了合作區域的經濟利益。然而就我國當前區域經濟合作來看,區域經濟合作協調機制主要還體現為黨政聯席會形式,如長三角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由上海、江蘇、浙江經濟合作與發展首長座談會、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長三角城市協作辦主任聯席會組成。這種合作機制參與主體單一,形式化特征比較明顯,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一些不合法、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給區域經濟合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區域經濟合作協調機制缺乏法律效力,不能保障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的合法利益。最后就是我國區域經濟合作受政府干預過大,使得區域經濟的發展失去了自主性。
1.3 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缺失
區域經濟合作通過對區域資源的重新整合,雖然能帶來地區整體效益的提高,但是,在區域資源整合過程中,區域內部不同行政區之間的利益格局將發生相應的改變,從中受益的部門和地區、受益的程度也不相同。就當前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對區域經濟合作利益分配、分享與補償方面卻沒有納入考慮范圍,更沒有對此進行專門性的制度安排,進而影響到了區域經濟的長期合作。
1.4 惡性競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然而就我國當前社會發展形勢而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在區域經濟合作中,許多地區為了更好地發展本區域的經濟,通常會采用一些不正當、不合法的行為來贏取市場,進而擾亂區域經濟市場秩序,影響到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5 區域產業結構趨同
在區域經濟合作帶來利益的同時,其中也凸顯了一些不足,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區域經濟缺乏創新,區域產業機構趨同,重復建設。在我國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就是當某區域經濟取得較為突出的成就時,其他區域就會跟風,照搬該區域經濟發展模式,進而造成了產業結構趨同的問題,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在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政府對區域經濟的干預過大,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會造成有些地方政府在項目投資上置全局性資源浪費、生產能力過剩而不顧,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復引進、生產、建設,進而嚴重影響到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2.1 加強區域經濟聯系
區域經濟合作的目的就是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進而帶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是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力所在,為了更好地促進區
域經濟的發展,保障區域經濟合作主體的利益,加強區域經濟聯系極其重要。首先,區域經濟合作主體要就合作內容進行明確,明確雙方的利益關系,當利益分享不得當時,就利益分配處在不利地位的要給予明確的補償,補償內容要明確補償方式、補償內容[1]。其次,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全面深入到區域市場,加強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全面掌握市場信息,進而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條件。最后,就區域經濟合作而言,合作區域必須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網絡,進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2.2 加強法治建設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企業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去,往往會采用一些不正當、不合法的競爭行為,進而擾亂市場秩序。如果在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出現了這種行為,就會損害到合作區域的經濟發展。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應就利益分享與補償內容、范圍、對象、標準,利益分享與補償基金籌集渠道,利益分享與補償的實施與監督等方面做出具體的制度安排[2]。鑒于制度的復雜性和系統性,為保證區域經濟合作及其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的有效供給,需要強有力的制度推動者。為此,作為政府,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法治建設,利用法律效力來約束市場行為,進而保障市場環境,為區域經濟合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進而為區域經濟合作主體的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2.3 健全利益分享及補償機制
利益是區域經濟合作的基礎,保障合作區域間的經濟利益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為此,在區域經濟合作中,首先要保障合作區域間的經濟利益,明確雙方的利益關系。作為政府,必須全面落實區域經濟合作策略,通過宏觀調控職能,對區域經濟進行合理調控[3]。加大區域經濟合作利益分享及補償機制的建設。
在利益分享及補償機制過程中,要明確補償方式和手段。目前補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實物補償,實物補償就是通過實物來對區域經濟合作中的補償主體進行補償。政府為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提供設備,先進的設備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這種補償方式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技術保障。二是資金補償。資金補償就是以資金的形式對區域經濟合作補償主體的一種補償,政府通過加大財政支出,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基金保障,節省區域經濟合作主體的資金成本[4]。
2.4 確立補償主體
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節約經濟的重要內容,有著重大意義。在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過程中,區域經濟水平的高低、資源優劣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合作利益的分配。針對補償機制,其補償主體需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利益得失來進行確立[5]。在等同條件下,經濟利益偏少或者處于不利地位的則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補償,而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中,政府作為補償的主要分配者,必須要明確補償機制,保障補償主體的利益,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2.5 走產業聚集規模道路
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產業聚集規模效應是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供給的經濟基礎,只有符合區域經濟合作主體的經濟利益,才能更好地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隨著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各企業間的經濟活動范圍有了明顯的擴大,地域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區域內產業擴散、轉移、集聚已成為各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是提高各地區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由于地區間經濟聯系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區資源優勢不同,必然會在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產生心理與實際利益上的不平衡[6]。為此,為了滿足區域合作主體的經濟利益,走產業聚集規模道路,應將各區域的產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便可以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能起到規模效應,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2.6 突出區域特色,打造區域經濟品牌
在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區域經濟合作的實現就是因為區域經濟存在獨特的優勢,有著區域經濟發展 共同的利益。就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而言,縮小區域之間的經濟差距已經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為此,我國區域經濟合作要想穩定地發展下去,就必須打造屬于自身的區域經濟特色,塑造屬于自己的強勢品牌。在區域經濟特色塑造過程中,要深度剖析區域地域文化,全面掌握區域特色及亮點,運用全新的媒體傳播視角與包裝手段,全景式展現區域風采,塑造良好的區域形象,進而更好地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2.7 更新觀念
在我國當前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各地方政府容易形成“各自為政”的習慣,同時,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地方會出現政府保護主義,進而影響到了區域合作的進程。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傳統的管理方式及理念已經很難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為了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政府就必須滿足相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及時地更新觀念,樹立合作共贏的意識。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各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內容也越來越廣泛。然而不同的區域其經濟水平、資源條件、產業規模也會不盡相同,在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會出現利益沖突,進而影響到了區域經濟合作。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在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過程中,就必須協調處理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利益關系,深刻認識到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的問題,加快完善區域經濟合作協調機制體系,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合作順利進行,進而推動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林民書,劉名遠.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J].財經科學,2012(05).
[2] 李楨,劉名遠.區域經濟合作利益補償機制及其制度體系的構建[J].南京社會科學,2012(08).
[3] 劉名遠.廈漳泉同城化區域經濟利益補償與分享機制[J].發展研究,2012(09).
[4] 林民書,劉名遠.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區域間利益分享與補償問題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3(02).
[5] 楊蓮,付恒.論我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協調機制構建[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6] 張沁.區域協調發展的利益機制構建[J].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3(03).
F207
A
2096-0298(2015)04(a)-108-03
于詩琦(1981-),女,漢族,遼寧省鞍山市人,中共鞍山市委黨校,講師,遼寧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地方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