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春,楊閃閃,杜芳芳
(1.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2.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0;3.遼寧中醫康復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作業治療中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架構分析及應用”教學設計
肖利春1,楊閃閃2,杜芳芳3
(1.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2.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0;3.遼寧中醫康復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介紹作業治療中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架構的理論學習,以及在案例中如何使用ICF架構去分析問題的教學方法,試圖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較快領悟作業治療的理念框架,同時思考教學中的優缺點,尋求更好的應對策略。
作業治療;ICF架構;教學設計
對于初學者來說,作業治療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先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架構正是對作業活動的整體展示[1]。因此,我們選擇“作業治療中ICF架構分析及應用”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試圖將初學者引入作業治療理念框架中。現將教學設計內容匯報分析如下。
康復治療學或作業治療學專業大二學生,初次學習作業療法,每班30~40人。
課前教師制作教學相關PPT資料,多媒體教室一間,將全班學生分為4個小組,并將教學相關資料(病例等)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要求學生掌握ICF架構相關理論知識,初步學會用ICF架構進行案例分析,學會小組(團隊)合作、溝通交流技巧。
4.1 復習舊課
通過提問方式復習上次課相關知識(如作業活動及表現模式),用時5分鐘。
4.2 導入新課
結合課前預發的相關資料,觀看治療師為黃先生進行評定的視頻,讓學生思考并記錄黃先生存在哪些問題?根據以上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健康包括哪些內容?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學生可能會回答身體結構方面的內容較多,更多的是對醫學生物模式方面的思考,在教師提示下,可能會想到心理健康問題,從而深入到醫學生物—心理模式,此時學生已充滿了好奇心,可以進一步提出醫學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以“健康”為切入點引入ICF的概念。用時10分鐘左右。
4.3 ICF簡介及架構分析
首先講解ICF的中文名稱為國際功能、障礙和健康分類系統及其架構圖,并將作業表現模式圖與ICF架構圖進行簡要對比分析,讓學生從作業層面更好地認識ICF基本架構。
接著逐一分析ICF架構中“健康狀況”“身體結構和功能”“活動與參與”“個人因素”“環境因素”等板塊的內容。每一板塊教學方式類似,首先選取幾張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學生分析,找出其異同點及相互關聯,并選派小組發言,然后教師歸納總結,通過動畫形式進一步分析講解各功能及影響因素間的聯系。用時30分鐘。
4.4 從溥儀的人生認識ICF
通過對ICF架構每一板塊及其間關系的講解,學生對ICF架構有了一個基本認識,但不一定深刻。接下來我們引用溥儀的故事用ICF架構進行分析,讓學生初步學會ICF架構在案例中的應用,同時進一步加深學生對ICF架構的理解。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關于溥儀的視頻,小組討論并口頭匯報如下問題:他健康嗎?他存在哪些問題?請按ICF架構進行問題分類并分析。最后教師總結,進一步強調ICF架構理論。用時35分鐘。
4.5 布置任務
結合黃先生的病例資料,讓學生課后從治療師的角度分析完成以下任務:(1)黃先生存在哪些問題?(ICF架構)(2)試為黃先生制定康復目標及建議。任務要求:(1)各小組制作PPT。(2)各小組選派一名學生進行病例匯報。(3)小組成員準備回答教師及同學的提問。用時10分鐘。
4.6 小組匯報與總結
本次內容主要通過PPT形式進行小組匯報,各小組分享對病例中ICF架構的理解,以及各因素間關系的闡述,同時回答教師及其他同學的提問,最后教師予以點評總結。用時30分鐘。
4.7 學生反思
請學生再次拿出第一次課記錄的黃先生的問題,前后對比思考,并回顧本次課程內容的學習情況,寫下反思日記,選取小組代表發言,讓學生進一步理解ICF架構及應用。用時15分鐘。
主要通過3方面進行評價:(1)匯報表現,考查學生對ICF架構的理解及匯報思路,占50%。(2)PPT制作,考查學生資料收集情況及編排的條理性,占30%。(3)學生的參與性,考查學生匯報、討論及提問中的表現,占20%。
6.1 以“顧客”為中心
本次授課對象為大二學生,他們剛剛接觸到作業療法,對其內涵往往理解不夠,因此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不宜過多過高,以學生掌握ICF架構理論為主,適當輔以應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學生將來進入臨床打下基礎。同時,以學生為“顧客”,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及實施時,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到底需要學到什么,真正做到“以顧客為中心”[2]。
6.2 教學案例選取
溥儀的故事家喻戶曉,他雖然身體正常,但為什么不會穿衣吃飯呢?我們選取從身體與結構正常的溥儀入手,呼應前面對病例分析的缺陷,強化作業治療中“活動與參與”層面,讓學生更能體會到作業治療的意義所在;同時提示學生要全面分析問題,不要局限于身體方面,要注重活動與參與方面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從而學會用ICF架構分析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ICF架構的理解。
6.3 教學思路清晰
本次課程設計中,教學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前后呼應。把ICF架構形象化,對每個元素都有詳細分析,在分析前每個元素的引出與講解都與學生互動,包括提問與特異性圖片的提示,便于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合作。在內容銜接點上自然而不重復,每個元素的解釋都可以由上一元素或者其他元素引出,在授課時學生不會由于跳躍性而分散注意力,而是一直跟隨教師的思路直達課程目標。
6.4 教學方法豐富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案例教學、視頻動畫教學、看圖分析并提問、小組討論與匯報、總結與反思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分析問題;小組討論時多種思維的互補與交融,能夠讓不同思考方向得到融合,在此過程中不但加深了學生對ICF架構的理解,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與溝通的方法。教學實施每一環節緊扣教學目標,注重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值得各院校推廣。
制作PPT及匯報過程能夠促使學生思考、討論、探索,提高制作及教授等多方面技能,而這些都是作業治療師需要掌握的技能。此階段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成為合格的作業治療師。
6.5 教學中的不足
本次課程設計,由于各院校教學條件及學生素質不同,具體實施時還需要進行一些調整。教學中偏重于ICF架構的框架式教學,教學對象為初學者,較局限,教學內容較表淺,沒有詳細解釋ICF的多層面架構,在深入應用及分析元素間聯系方面有所欠缺,還需要在其他課程與臨床實踐學習中進行補充[3]。
[1]邱卓英,陳迪,陳艷.構建基于《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的現代康復學科和康復教育知識體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2):1193-1195.
[2]楊永明,孔志華.以顧客為中心原則在職業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8-10.
[3]邱卓英,王博,劉智淵.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及其應用研究[C]//2005中日腦癱學術交流大會暨康復新技術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康復研究中心,2005.
G421
B
1671-1246(2015)09-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