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凌梅
(海南醫學院,海南 海口 571101)
營養學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焦凌梅
(海南醫學院,海南 海口 571101)
改革營養學課程教學,意在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并就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營養學;素質教育;創新能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強調:在護理教育專業知識中,增加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知識;在能力方面,注重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因此,我校改革護理專業營養學教學,加大素質教育力度,旨在提高護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從培養護生收集、處理信息和獲取新知識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等多方面入手,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護士。目前雖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就教學改革措施及存在問題進行介紹,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教學過程是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借助一定的教學條件,指導學生主要通過認識教學內容從而認識客觀世界,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自身的過程。根據營養學教學大綱要求,將教學過程分為3個部分,即課堂教學、臨床見習[1]、社區實踐,以豐富教學過程。
1.1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即基礎理論知識傳授。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將教材內容填鴨式灌輸給學生,而是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求知欲。應用多種形式的電化教學(電視、錄像、投影、幻燈及營養配方的電腦操作等教學手段),以及教研室自制的CAI課件,增加教學真實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就目前討論較多的營養學熱點問題,展開多方討論,注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
1.2 臨床見習
臨床營養實踐由營養診斷和飲食治療2部分組成。學生進入臨床后在帶教教師引導下,進行與飲食治療相關的實習,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患者飲食控制方案的設計、計算。首先讓學生根據患者的病史、身體測量指標等對其進行營養診斷,評價患者當前的營養狀況,并與患者溝通,進行膳食調查;然后結合患者的病理變化、化驗結果等資料給出營養診斷;最后根據診斷結果,同時考慮患者喜好及市場提供的產品,設計一天的食譜。此外,可利用營養編制軟件指導學生掌握特殊患者食譜的配制方法,并按飲食習慣和病情要求分配到各餐次。為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可帶領學生參觀醫院營養配餐室,以增強學生實際運用營養學知識的能力[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患者的主治醫生和主管護士對這一過程的實用性進行點評,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意識。這種將護理人際學、護理心理學以及健康指導等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其實用性,激發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進行整體護理的思路和方法。
1.3 社區實踐
在歐美發達國家,護理工作的對象已從單純的患者轉向廣大健康人群,護理工作的范圍已從醫院擴展到社區和家庭,護理工作的重心已從對疾病的防治轉向面對健康人群進行衛生保健和宣教。這些轉變不但增加了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而且也對護理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1.3.1 營養調查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按照規范程序進行營養狀況測定和膳食調查。讓學生登記自己或“特定人群”3天膳食攝入情況,并與人體測量和評價實習相結合,通過測量“被測對象”的基礎代謝、體質指數、體脂含量,對其膳食進行評價,從中發現“被測對象”存在的營養問題,并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以及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諸多原則提出如何逐步改善其不合理的飲食行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把整個社區作為學習環境,把學科課堂學習與現實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把自己所學知識傳授給更多的社區居民,為全民健康作出貢獻。
1.3.2 市場調研 要求學生就社會上一些有特色的食品展開調查。如保健品冠以“養生之道”“強身健體”是否確有其效?什么是無糖食品、無蔗糖食品?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開設營養學課程,提高學生的營養學知識水平。
我們已針對2008年10月的嬰幼兒奶粉事件展開了調查。學生從我國嬰幼兒的生理特點以及喂養狀況和食品市場現狀、存在問題等方面查找資料,進行市場調查,并分組討論形成報告。在討論總結課上學生對奶粉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國嬰幼兒食品的種類及營養配方奶粉還遠遠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需要;我國嬰幼兒食品與國際上有一定區別,同時認識到嬰幼兒食品的生產必須在營養科學的指導下進行,特別強調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設計和生產。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嬰幼兒輔助食品添加順序及特點,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嬰幼兒不同階段的食譜。學生從嬰幼兒的生理特點、營養需要,母乳營養素種類和含量特點,人工喂養嬰幼兒易產生營養素缺乏病等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出了補充維生素、無機鹽等不同品種、不同階段的嬰幼兒食譜。本學期我們已確定就兒童血鉛超標、加碘鹽等營養問題展開市場調研,以期提高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3 論文匯報 要求學生通過以上不同形式的營養調查,在生活觀察或查找資料的基礎上寫一篇課程小論文,以使學生掌握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要求,進一步培養其營養知識的應用、寫作能力。并安排時間讓各小組按照課題匯報方式講授,按PPT方式完成匯報工作。
實踐證明,營養學社區實踐,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創新務實精神和實踐能力。從學生成績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創造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大大提高。同樣也發現一些在學習中不主動不團結的學生,在合作性學習活動中存在滯后性,導致其成績較差。為此,針對存在的問題,課題組討論了相關解決措施。
2.1 教材方面
《營養學》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資料,內容應該由淺入深、涵蓋廣泛、全面實用。
2.1.1 存在問題 隨著營養科學的迅速發展,各種營養素的研究以及臨床疾病的營養治療取得了新進展,為營養學增添了不少新內容、新概念及新成果,一些原來未被人們認識或重視的營養素有了新的臨床用途,并已廣泛應用于社區衛生保健和臨床實踐中。但這些與臨床緊密相關且實用性很強的新知識卻未能及時反映到教材中,使得教材內容相對滯后[3],與社區衛生保健和臨床實踐銜接不上。
2.1.2 解決措施 PBL教學法的引入,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引下,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學科發展。可結合討論課的開展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對營養學知識的普及起到正確導向和指導作用。
2.2 實踐課
營養學實習應以護士在營養護理過程中的職責范圍為核心,適當補充實踐課程內容,以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2.2.1 存在問題 過去為配合理論教學,驗證性實驗多,創新和應用性實驗少;且重復單一實驗多,綜合性實驗少,導致實踐課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同時目前一般的三甲醫院營養膳食科室尚不健全,不能達到見習目的。
2.2.2 解決措施 可通過建立相對穩定的社區教學點,擴大實踐教學課堂[4];聯系專科醫院進行集中見習,達到強化學生學習的目的[5]。
2.3 教師要求
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除具有高尚的師德、現代教育理念外,還要有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功底,注重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
2.3.1 存在問題 目前情況是營養學理論授課教師多缺乏臨床實踐經驗,病例引入教學駕馭能力一般;醫院帶教教師普遍理論水平較低,知識更新較慢,不能滿足市場、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要求。在當前網絡時代,學生和教師對一些研究進展同時了解,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不能很好地解釋與引導。
2.3.2 解決措施 我校規定承擔理論教學任務的教師必須到臨床鍛煉。根據需要每周在臨床工作一天,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同時對醫院帶教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其理論水平。此外,通過網絡學習進一步彌補知識更新速度慢的缺點,使教師終身學習得以實現[6]。
2.4 學生要求
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學生能否與教師密切協調配合,是教學成果的一種體現。
2.4.1 存在問題(1)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追求時尚,自身存在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其對該課程相關內容有偏好與厭惡的選擇,使授課效果參差不齊[7]。
(2)由于沒有很好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幾組學生在市場調查時,不能與相關單位聯系得到所需資料,同時受訪對象也不能很好配合,導致其了解的信息不全面,分析問題不完善。
(3)部分學生沒有得到教師的正確指導,以完成任務的態度對待論文寫作及匯報,沒有達到預期目的;還有部分學生作業雷同,效果不佳。
2.4.2 解決措施(1)學生在學校和系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成立“服務團”,為其提供展示的舞臺和場所。使其在社區衛生服務的同時深化和利用營養知識,并為社會人群及非本專業學生提供營養指導,提高學生組織能力。
(2)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安排導師直接指導學生撰寫論文[8]。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世界。
通過教學改革,促使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轉化,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增強將來為患者服務的信心。
[1]閻雅更,董鳳利,張琳,等.營養咨詢體系建立與評價[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6(2):101-102.
[2]馮剛玲,丁玉松,馬儒林,等.醫學營養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農墾醫學,2009(2):186-188.
[3]胡志庚,孫靜.加強醫學本科生的臨床營養學教育[J].南方醫學教育,2007(2):38-39.
[4]陳驍熠,凌藝輝,王曉燕,等.臨床營養教學改革探索[J].實用預防醫學,2007(5):1596-1597.
[5]金科美.營養咨詢——醫院健康教育的新形式[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7(10):16-17.
[6]余清,余震,汪大望,等.加強臨床醫學專業臨床營養學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28-30.
[7]余清,余震,金偉瓊,等.護理專業《臨床營養學》教學的現狀調查及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32-34.
[8]厲芳紅,方芳,余清,等.臨床營養學教學現狀及在醫學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健康教育,2009(5):25-27.
G420
A
1671-1246(2015)09-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