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徐文萍,宋鳴子,朱瑩,嵇月娥
(江蘇建康職業學院,江蘇南京211800)
情境案例-合作探究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王芹,徐文萍,宋鳴子,朱瑩,嵇月娥
(江蘇建康職業學院,江蘇南京211800)
在中專護理的生理學教學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實施情境案例-合作探究教學法,相比傳統的講授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臨床思維能力得以明顯提高,教學效果良好。
情境案例;合作探究;生理學
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但其內容復雜、相對抽象,成為歷屆學生公認難學、難懂的課程。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了有效地改變當前這種狀態,我們把情境案例-合作探究教學法引入生理學教學中。
情境案例-合作探究教學法就是以情境案例中的問題為主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地進行知識構建。在這個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樂學、會學、學會,同時也鍛煉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職業院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的人才,因此生理學教學不僅要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突出生理學的臨床實用性,學生從情境案例中獲取所需要的醫學知識和應用技能,這樣也可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案例,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1]。
(1)授課對象:2013級護理(3+2)一班、二班、三班全體學生,共150人。
(2)選用教材: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體生理功能》,為全國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教材。
(3)具體實施步驟(以第8單元中的“體溫及其調節”為例[2])如下。
①案例引入,提出問題。授課時,簡短介紹完授課目標與內容后,將準備好的案例以導課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并提出相應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應考慮學生本身的特點,中專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相對較差,沒有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問題的設計應難易適中,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太容易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情境案例:王某,校田徑隊隊員,參加常規訓練。在更衣室內室溫為20.0℃,濕度為30%,運動前測其口腔溫度為36.8℃,身體無任何不適。當時室外溫度為33.0℃,濕度60%,他來到室外后,皮膚有溫熱感并開始變紅,運動時他開始出汗,運動結束后測其口腔溫度為38.5℃,無特殊不適。
問題1:王某運動前及運動后的體溫是否正常?體溫的正常值及生理變動如何?問題2:王某為什么會出現皮膚變紅、出汗?人體的散熱方式有哪些?根據散熱原理,如何降低高熱病人的體溫?問題3:體溫相對恒定有何重要意義?機體是如何維持體溫恒定的?
②學生自學。學生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為學習目標,對問題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認真研讀課本,積極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有疑問到解釋疑問的過程就是學生知識不斷豐富、認知不斷發展的過程。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更多的疑問,通過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會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小組合作探究。教師事先給學生分好組(6人一組),就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及學生自己產生的疑問進行分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在各個小組之間巡回,扮演指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期間會有學生不斷地向教師請教問題,教師在回答時應注意不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注意提示和引導,促進學生進一步討論、思考,將討論引向深處[3]。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拓寬了思路,深化了知識,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④學生展示,教師點評。討論結束后,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將自己組內的答案及疑惑公布出來,教師進行匯總,并對學生的展示進行點評。點評要精彩到位,對重點著重強調,錯誤內容要及時糾正,使點評恰到好處,同時教師也要用賞識性的語言多表揚、多鼓勵學生,打消他們怕說錯的顧慮,增強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展示,可以檢驗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⑤教師歸納總結。這一環節以教師精講為主、學生提問為輔。對于學生學明白的知識,教師沒有必要重復,沒有學透的可通過教師的精講來進一步學習掌握。在學生渴望解釋疑問的心理狀態下,教師針對疑點、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歸納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
這堂課學生學習的態度和表現較以前的傳統教學有明顯的好轉,課后我們對這節課內容進行了一個小測驗,學生的成績很理想。同時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訪問調查,90%以上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和自學能力,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多應用情境案例-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情境案例-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都是教師“自導自演”,整個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在情境案例-合作探究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的全過程,課堂由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單向交流變成學生和學生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提高了課堂的效果和學生自學的能力[4]。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給了教師壓力,教師由原來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課堂教學的難度大為增加,為了應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充分備課,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同時,課堂充滿不確定的因素,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這對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也有利于其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情境案例-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課堂的節奏較難控制,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時,教師當堂難以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待于廣大同仁在運用過程中解決完善。
[1]沈寧,趙薇.生理學課堂中病案教學的應用體會[J].文教專論,2014(8):63.
[2]梁尚棟.疾病的生理學機制——生理學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3]劉玉紅.問題教學法在中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8):52-53.
[4]陳小華.情境學習理論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1):111-113.
G424.1
B
1671-1246(2015)22-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