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濤,馬小斌,惠文濤,馬一楠,黃珊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陜西西安710004)
MDT模式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管海濤,馬小斌,惠文濤,馬一楠,黃珊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陜西西安710004)
目的探討腫瘤學臨床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聯合MDT模式的教學效果。方法選取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來我院進行腫瘤學臨床實習的學生158名,隨機按班級分為對照組(傳統教學LBL組)和實驗組(多媒體技術聯合MDT組),分別按照各組教學方式進行腫瘤學臨床實習帶教,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及教學滿意度。結果實驗組理論成績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病例分析成績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多媒體技術聯合MDT模式在腫瘤學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明顯,安全性良好,適應現代腫瘤學診治理念,值得推廣。
多媒體技術;MDT模式;臨床教學;腫瘤學
我院作為教學醫院,承擔著本科生、研究生的臨床實習帶教工作。作為我院重點學科腫瘤科,床位200余張,日門診量200人次左右,年接收實習生300余人,目前的教學方法多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效果欠佳。如何進一步提高臨床實習生的帶教質量成為我科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科從2009年起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模式(Multi Diciplinary Treatment,MDT)[1],MDT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腫瘤特點,合理科學地應用各種影像及治療手段,以期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2]。本研究在腫瘤學臨床教學中應用MDT模式聯合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LBL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進行比較,探討多媒體教學聯合MDT模式在腫瘤學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西安交通大學2009級臨床醫學專業至我科進行臨床實習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采用多媒體教學聯合MDT教學法,共80人,其中男性50人,女性30人,年齡22~24歲;對照組采用傳統LBL教學法,共78人,其中男性45人,女性33人,年齡21~23歲。所有學生年齡及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1.2.1多媒體教學聯合MDT教學法根據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和特點制作腫瘤學的多媒體課件,在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突出授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盡可能做到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有機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
以胃癌為例,提供典型胃癌患者病史、臨床表現,向學生提出胃癌流行病學、病因、病理生理、診斷及治療等問題,學生通過查閱教材、文獻及胃癌診治規范獲取胃癌相關信息,并進行分組討論,進而聯合模擬MDT討論進行教學。具體實施方法:(1)臨床實習帶教前兩周給學生提供典型胃癌病例,向學生提出此患者的診斷需要哪些措施、如何鑒別診斷、如何進行確診、綜合治療的原則是什么、如需手術如何進行術前術后評估、術后輔助治療方案及時機、隨訪原則等問題,每5人一組進行自主學習,如查詢資料困難,教師可給予一定幫助;(2)兩周后進行科室討論,要求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帶教教師一起參與模擬胃癌MDT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腫瘤外科教師可制作相應的有關胃癌手術的幻燈片,直觀、清晰地反映胃癌手術過程,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可隨時提問及暫停,反復觀看手術視頻;放療科教師可將放療的定位、擺位、實施過程制作成多媒體視頻,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呈現;最后由腫瘤內科教師進行總結,將診治的全過程以視頻動畫的方式呈現,并就問題講解相關知識點,加強基礎知識及臨床實踐的聯合教學。
1.2.2LBL教學法由教師進行小班授課,按教材講解腫瘤學的治療原則和手段,適當加入一些臨床實例。
1.3教學效果評估
1.3.1胃癌診治知識評估采用答卷形式,內容包括理論及病例分析兩大部分,理論和病例分析各占50分,分別計算成績并進行統計分析。
1.3.2教學滿意度調查通過問卷調查進行滿意度分級,分為滿意、一般、差。問卷內容包括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對胃癌診治的應用、對胃癌MDT模式應用的理解、教學氣氛及教師滿意度。問卷當場發放當場回收,計算滿意率并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將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學生成績比較
通過考試成績比較發現,在理論知識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病例分析方面,實驗組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能夠把病例分析得更加全面,更加接近臨床實踐,不容易遺漏或忽略某些方面內容,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分)
病例分析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 P理論知識52.08±3.23 48.58±2.76 1.05>0.05 43.12±3.22 40.93±2.38 3.45<0.01
2.2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通過課后即刻調查問卷發現,實驗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學生樂于接受多媒體聯合MDT教學法,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n(%),人]
醫學教育的目標是讓醫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熟悉臨床分析問題思路、能夠鑒別診斷、有施治的能力[3]。腫瘤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涉及面極廣的學科,近年來,腫瘤治療原則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單一的外科治療演變為多學科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療,強調各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理念,即MDT模式[4]。MDT通過多學科的緊密合作向患者提供了個體化的診治方案及高質量的醫學服務,使患者獲得最佳治療效果[5]。因其鮮明的以患者為中心、個體化治療的特點,MDT模式已在歐美國家得到普及。MDT也是一種醫學教育模式,醫生可以從其他科室醫生的發言中獲得新知識,取長補短,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更新,不但年輕醫生獲得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高年資醫生也可以獲得許多別的科室或領域的新知識。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大量的圖片和說明性文字一并展示,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6-7],而且可以通過錄像模擬臨床,引入實例,靈活方便地進行啟發式教學,加強師生互動[8],因此提高了教學滿意度。
LBL教學法是最常使用的傳統教學法,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9]。既往腫瘤學教學均采用LBL教學法,在短時間內學生印象較深,但是和臨床結合不夠緊密,未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時間一長知識將弱化。本研究中的實驗組采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模擬胃癌MDT診治模式,由學生自己查找文獻,教師作為引導,同時帶教教師由外科教師轉換為外科、內科及放療科3個專業教師,對各種治療手段總結介紹得更加專業,學生得到的知識更加全面,印象更深。結果表明,實驗組理論成績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病例分析方面,實驗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這表明實驗組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更加全面,病例綜合分析能力大大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學生獲得知識途徑的增多,傳統教學法已難以激起學生興趣,同時傳統教學法學生參與較少,難免在課堂上走神,失去學習機會,同時也導致對教學方法的不滿意。本次調查發現,實驗組滿意率81.25%高于對照組57.69%(P<0.01)。這表明多媒體技術聯合MDT教學法獲得了學生的認可和滿意,在腫瘤學臨床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聯合MDT模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熟悉腫瘤治療模式,充分模擬臨床實踐。腫瘤的MDT治療模式已得到學術界認可,其可以優化手術方案、優化綜合治療方案[10-12]。在腫瘤學教學中應該堅持此模式,以便讓學生更加貼近臨床實踐,獲得更多關于腫瘤規范化的知識,因此多媒體技術聯合MDT教學法應該堅持。在研究中也發現,有部分學生對此教學法滿意度一般,這可能與既往已經形成的學習習慣和采用的教學法有關。
[1]吳一龍.惡性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的困境[J].循證醫學,2008,8(1):1-2.
[2]史朝暉,孫俊聰,劉大晗,等.多學科工作團隊模式提高腫瘤學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128-129.
[3]趙李祥.淺談醫學院腫瘤學教學相關經驗[J].群文天地,2012(2):226.
[4]覃玉桃.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對腫瘤學臨床教育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26):294-296.
[5]華長江.腫瘤多學科會診的現狀與展望[J].醫學綜述,2015,21(3):2431-2433.
[6]李婭,張明,陳彥,等.多媒體技術在放射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1):113-114.
[7]吳德華,劉莉,王劍,等.多媒體教學在研究生腫瘤放射治療學課程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8(11):127-128.
[8]鄧偉,黃天壬,利基林.多媒體教學在腫瘤流行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143-146.
[9]許莉,崔宏霞,孫超,等.PBL教學方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7):94-95.
[10]張常華,何裕隆,詹文華,等.多學科小組與胃癌診治[J].現代腫瘤醫學,2011,19(6):1238-1240.
[11]張霽,郝純毅.肝細胞癌多學科協作組模式[J].傳染病信息,2012,25(5):300-303.
[12]葉穎江,申占龍,王杉.結直腸癌多學科專家組診療模式[J].醫學與哲
學,2010,31(3):14-16.
G526.5
B
1671-1246(2015)22-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