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偉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惠州516025)
創新教學環節夯實針灸實踐技能
張鈞偉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惠州516025)
衛生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實用型的中高等醫學專業技術人才,因此,加強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尤為重要。筆者在多年的中醫針灸教學中,注重從強化身心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等多方面加強學生針灸技能訓練,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環節;針灸;實踐技能
衛生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實用型的中高等醫學專業技術人才。因此,除了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外,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筆者多年來從事中醫針灸的教學與臨床工作,體會到針灸理論雖然比較抽象,但是針灸又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想使學生喜愛和掌握這門學科,必須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技能培養[1]。因此,筆者注重從以下5個方面實施針灸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針灸是一種體力與腦力相結合的技術,針灸醫生首重“治神”,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氣功鍛煉是提升針灸醫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良好途徑,它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實現調節和控制意念的目的。《黃帝內經》指出“用針之要,勿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必一其神,令志在針”;“粗守形,上守神”。醫者的注意力是否全神貫注是針刺得氣的必備條件;氣功的“調形”是鍛煉學生體能、提升操作技巧的重要手段;氣功的“調息”是提高學生生理機能,增強針灸調氣能力的有力保障[2]。因此,針灸醫生可經過氣功鍛煉使自己具有充沛的精力、強健的身體、敏銳的指感、穩定的心理素質。
一般來講,在短期內學一些氣功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鍛煉方法是可能的,但要想得到進一步的效果,必須在初練的基礎上長期堅持鍛煉,不斷積累經驗和成果,才能達到目的[3]。為達到氣功的教學目標,必須在訓練方法上大膽突破,要求授課教師有敬業和奉獻精神。以傳統功法訓練的“百日筑基”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為期3個月的功法訓練,主要利用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6:00—7:20的時段,由授課教師陪同,科學指導,嚴格訓練,做到耐心細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循序漸進,一絲不茍地完成各項訓練項目。同時,采取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實踐考核有樁功、少林內功、易筋經3個部分,樁功要求每一個動作站樁時間在30分鐘以上,能熟練、標準地完成少林內功和易筋經的動作要領。對操作考核的重視,促使學生更加自覺主動地進行功法練習,并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訓練。
針灸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刺或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內容包括經絡、腧穴、針灸方法及臨床治療等部分。針灸具有治療范圍廣、收效快、療效高、操作方便、相對安全、科學性強等特點,因而數千年來,它不僅在我國醫療保健事業中起著巨大的作用,而且對世界醫學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少學生對針灸療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筆者在講授經絡的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結合生活實際、臨床及實驗研究去分析經絡,如經絡傳導、氣功、解剖、“上病下取”及民間有關的針灸療法等,并告訴學生一些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針推治病方法,如牙疼按合谷,急性腰痛按揉曲池或手三里,落枕按少澤,女性月經量多灸隱白、大敦等,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更深的層次去認識生命,讓他們更有興趣去了解針灸診治原理和嘗試操作。
除講授理論知識外,筆者一是充分結合實際,采用“以人體為中心”的互動教學法[4],進行點穴示范,并將經絡腧穴與解剖學、中醫學基礎、生理學、病理學等內容結合起來,把抽象的經絡腧穴變得具體實在;二是組織學生以3~4人為一組進行取穴練習,加深學生對腧穴定位、穴性的認識,熟練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三是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互點穴練習;四是教師利用上課時間進行再示范,糾正錯誤,使學生能較好掌握穴性及準確的取穴技巧。
在學生對經絡、腧穴有較全面的認識后,依據針灸操作簡單、方便、廉價、受限制少的特點,筆者注重從以下幾方面提升學生學習針灸的自信心。
4.1注重增加針灸操作示范及操作練習的機會
主要是利用課外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將針具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首先在紙墊、棉包、肥皂等物品上進行針刺練習;其次在自己身上試針,最后學生之間相互針刺練習。在人體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消毒及注意預防針刺意外。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練習,大大增強了學生操作的信心。
4.2注重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必須到臨床一線,展現較高的專業理論和臨床水平,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針灸的信心。
4.3注重常見病的現場診療教學
針灸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選取常見病進行現場教學,最好是學生中的一些常見病,如感冒、軟組織損傷等。組織學生觀摩,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針灸操作的全過程,并見證針灸治病的“神奇”。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宣傳,加深了對針灸的認識,使學生克服了“畏針”心理,增強了學習針灸的信心,培養了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
4.4讓學生充當“醫生”的角色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基本掌握了針灸操作技能及針刺注意事項,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充當“醫生”的角色,對“病人”(主要是讓患有痛證或運動傷的學生充當)進行針灸治療,讓學生體會針灸治病術的“神奇”,這樣就會使其有一種成就感,增強了其學習針灸的信心,并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一般常見病進行規范的針灸治療。
多媒體作為現代化教育的先進手段,具有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是針灸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目前,不少院校根據教學和臨床需要,錄制了許多針灸方面的視頻,我們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有關經絡腧穴和常見病針灸治療的教學視頻,教師必須及時進行現場講解、指導和示范。通過集聲音、圖形、經絡、腧穴于一體的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針灸的感性認識,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和強化操作技能訓練的同時,還要結合針灸理論進行嚴格的技能操作考核。要求經絡的畫經、點穴、針刺手法在真人身上操作,艾灸、拔罐、電針、耳針、頭針等根據病癥模擬臨床在真人身上進行操作考核,同時還要說出相關理論知識,促使其認真地進行理論學習、強化技能訓練,積極主動地完成目標教學的要求。
經過實施以上完整的針灸教學環節后,絕大部分學生能很好地掌握針灸治病術,基本可對常見病進行獨立、規范的診治。從多年來實習醫院反饋的信息顯示,學生的針灸技能操作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步入社會后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1]陳美仁,郭翔.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高技能針灸人才[J].中醫藥導報,2007,13(5):115-116.
[2]曠秋和.針推專業學生應重視修練氣功[J].中醫藥導報,2009,15(7):104-105.
[3]王啟才,周慶生.針醫心悟[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1.
[4]孫嘉欣,劉志杰.芻議高校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式教學[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19(5):4-5.
G420
B
1671-1246(2015)22-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