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聶玲,王慧,王全意,龐星火*
(1.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13;2.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100069)
對預防醫學本科生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的思考
楊鵬1,2,聶玲1,2,王慧1,2,王全意1,2,龐星火1,2*
(1.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13;2.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100069)
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過程。闡述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從多個方面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將實習生培養成優秀的傳染病防控后備力量提供一些參考。
預防醫學;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
在人類歷史上,傳染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發生在公元6世紀的鼠疫大流行曾造成全球1億人死亡[1],近年來很多新發傳染病的出現對人類造成巨大的挑戰,例如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暴發[2],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3]。自2003年以來,我國傳染病防控能力顯著提高,其中人才隊伍建設是提高傳染病防控能力的重中之重。目前,傳染病防控人才主要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其對于傳染病防控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本單位常規承擔兩所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實習,本文旨在分析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如何提高此專業實習的教學工作。
1.1學生對疾控中心實習缺乏興趣
很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填報志愿時,第一志愿并未選擇預防醫學專業,往往是第二志愿或者通過調劑選擇此專業的。在學校和臨床醫院的學習結束后進入疾控中心實習時,從心理上缺乏學習熱情,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比較迷茫。
同時,實習學生認為疾控中心的技術含量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帶教教師未能將學生所學書本知識與疾控中心工作內容相融合,未能充分展示疾控中心的專業特點,使實習生錯誤地認為疾控中心的工作內容僅僅就是報數、采樣和檢測等。
1.2在傳染病科實習時間過短
實習生在疾控中心傳染病科的實習時間通常不超過兩周,使傳染病防控方面的很多知識和實踐技能難以在短時間內展示和傳授給學生。
2.1培養實習生對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榮譽感
在實習生進入疾控中心傳染病科實習時,應讓其認識到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義。傳染病科通過傳染病監測、疫情處置、風險評估和科學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從人群水平實現傳染病防控,保護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可產生重大的社會效益。我們會給實習生舉一些影響重大的例子,例如:2003年SARS防控、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2008年奧運會保障以及汶川地震救災防疫等,加深實習生對傳染病防控工作意義的認識。
2.2讓實習生了解傳染病防控專業的學科定位
應讓實習生認識到傳染病防控專業是一個多學科融合、多學科互補的技術含量極高的專業領域,涉及的學科包括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傳染病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應用數學等。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傳染病公共衛生醫師,不但需要重溫在學校和臨床學習的課程,更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同時,應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4-5]。一名優秀的傳染病公共衛生醫師應具有廣闊的視野,能夠通過網絡資源獲取最新的疫情信息和技術指南,這些資源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控中心、美國疾控中心、歐盟疾控中心、ProMED-mail等。通常我們在向實習生進行以上介紹后,即可以樹立其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一改其關于疾控中心工作技術含量不高的錯誤認識。
2.3明確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的內容
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應該全面、深入地向實習生展示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核心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3.1傳染病監測傳染病監測是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傳染病監測主要包括明確診斷的傳染病病例監測、癥狀監測以及病原學監測。
(1)明確診斷的傳染病病例監測。在我國,明確診斷的傳染病病例監測主要是通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通常稱為“大疫情網”)實現的。對于此監測的實習,可通過授課的方式,依托計算機演示,向實習生介紹此監測建立的背景、目的和意義;通過此監測系統所報告的傳染病種類;監測過程如何實施;系統中各個模塊的功能等。
(2)傳染病癥狀監測。傳染病癥狀監測是明確診斷的傳染病病例監測的補充。很多帶教教師在向實習生介紹某一癥狀監測時,僅介紹此監測的監測對象、監測地點、監測時間、監測內容,對于癥狀監測建立的目的和意義介紹不足。
我們會向實習生介紹為什么要開展癥狀監測。明確診斷的傳染病監測通常依賴醫生的診斷甚至于實驗室檢查結果,然而自患者發病就診至病例明確診斷與報告會經歷較長的時間,傳染病疫情的發現會出現明顯的滯后,影響疫情的及時處置。在疫情發生的早期階段,會出現一些傳染病相關特征的異常,如傳染病相關癥狀病例數、單位集體缺勤情況等,通過收集這些數據,及時發現其在時空緯度的異常聚集,從而盡早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的苗頭,為后續的公共衛生響應贏得時間。
我們在講解某一癥狀監測時,除介紹工作要求外,還會介紹這一監測的設計理念,使實習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根據當地情況設計監測體系。以流感樣病例監測為例[6],我們會介紹為什么大疫情網監測不能滿足流感監測的需要、如何選擇監測哨點等。
(3)病原學監測。應讓實習生了解到病原學監測是疾病監測的擴展,實現了從病原體水平掌握傳染病流行的特征和規律。可以一個病原學監測為例,介紹如何選擇監測對象、檢測方法以及如何采集和轉運標本。可以讓實習生進入實驗室觀摩,從而對病原學監測有具體認識。
(4)監測數據分析。傳染病監測數據的有效分析對于傳染病預測預警、風險評估和防控措施制訂非常重要。應讓實習生認識到傳染病監測數據分析不僅是簡單的數據匯總和三間分布描述,應利用數學模型開展預測預警和時空演化規律等探索。帶教教師應讓實習生了解到數學建模是監測數據分析的重要手段,可實現從流行病學特征描述到內在機理演化規律挖掘的突破與升華。
同時,針對病原學監測,除了對于常規指標的描述外,還有更為深入的分析。以流感病原學監測為例,除了對流感病毒分離陽性率、毒株型別分析外,還需要對流感病毒的基因變異、抗原性、耐藥性特征進行分析,在病原體水平對流感流行特征進行挖掘。
2.3.2傳染病疫情調查處置(1)基本知識介紹。通過授課的方式,讓實習生了解傳染病疫情包括個案疫情和暴發疫情,根據不同傳染病的危害和影響設定報告標準,并對處置流程進行講解。可采用案例教學法[7],使實習生加深對疫情處置的了解。對于暴發疫情,我們應重點講解如何建立病例定義進行病例搜索、如何解讀流行病學曲線、如何將病例對照研究等應用于病因探索,使實習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同時,我們會強調病原學監測在疫情調查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疫情定性的依據,另一方面有助于感染來源以及關聯性分析。例如,對從H5N1禽流感病例和環境標本分離的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進行比對,可從分子水平判定病例的感染來源。
(2)實際操作技能。個人防護裝備使用是疫情調查處置的基本技能。我們會向實習生詳細講解個人防護裝備的穿戴和摘脫順序,并說明其中原因;讓其了解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的概念;現場演示如何采集咽拭子標本等,如何進行包裝和標本轉運等。
(3)開展演練。由于在實習期間不一定能夠碰到典型的傳染病疫情發生,因此可以通過演練使實習生加深對疫情調查處置的認識。針對某一典型案例,通過向實習生進行角色分配,真實地重現傳染病調查處置的全過程。
(4)參與現場處置。若在實習期間發生了傳染病疫情,在培訓到位、確保生物安全的情況下,可帶領學生進行現場調查處置,這不僅是專業技能的訓練,更是心理素質的錘煉。
[1]楊上池,鄭文達.回顧鼠疫的流行歷史關注印度肺鼠疫的新暴發[J].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1995,18(2):115-118.
[2]北京市防治非典聯合領導小組、信息組.北京市SARS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12):1096-1099.
[3]錢海坤,楊鵬,張奕,等.時空掃描方法在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探測中的應用[J].國際病毒學雜志,2011,18(6):170-174.
[4]余芳,鐘曉丹.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創新性學習的策略研究[J].大學教育,2013(9):13-14.
[5]賈連群,羅瑩,柳春,等.網絡資源輔助生物化學雙語課堂教學的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104-1106.
[6]吳雙勝,楊鵬,王小莉,等.應用Serfling回歸模型估計北京市流行性感冒相關超額流感樣病例數[J].國際病毒學雜志,2011,18(6):179-183.[7]趙鐵牛,王泓午,步懷恩,等.案例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0):13-14.(*通訊作者:龐星火)
G424.4
B
1671-1246(2015)22-0090-02
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13-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