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靜,任麗潔,崔福江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滄州 061001)
血壓測量結果誤差原因分析
董 靜,任麗潔,崔福江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滄州 061001)
通過分析血壓測量前準備工作、操作過程及其他影響因素3個方面,分析血壓測量時不當操作對所測血壓值的影響,旨在讓廣大醫務工作者明確規范操作的重要性,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規范測量血壓,避免測量偏差。
測量血壓;不當操作;測量誤差
血壓是生命體征之一,測量血壓是醫護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測量方法不規范會使測量結果出現偏差,直接影響對患者的診斷、處理和對治療結果的判斷。現對測量血壓方法及不當操作對所測血壓值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歸納總結如下。
血壓是一個變量,影響血壓的因素很多,測量血壓之前應進行適當的準備工作,以排除引起血壓波動的因素,使測量結果能夠反映受測者的實際血壓水平。
1.1 血壓計的選擇
現在臨床上多使用汞柱式血壓計,采用間接測量法來測量血壓。汞柱式血壓計測量血壓是間接測量法中最為準確的方法,與直接測量法相關性最好,為間接測量法的“金標準”[1]。汞柱式血壓計具有成本低,攜帶方便,測量方法簡便且為無創性檢查,可重復進行測量等優點。但要注意血壓計應定期進行校準,如水銀量是否充足,打開水銀槽開關后水銀柱凸面是否位于零刻度點,水銀量不足將使測量值偏低;檢查血壓計蓋子打開后是否能夠直立,血壓計蓋子傾斜會使水銀柱傾斜,所測值偏高;袖帶粘扣粘貼是否牢固也會影響測量結果。
1.2 適宜的溫度
若測量環境溫度太低,會使受測者肌肉收縮、打寒戰,從而使所測血壓值略高。
1.3 受測者的準備
受測者的血壓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情緒激動、爬樓梯或快步走等活動、飽餐、飲用濃茶或濃咖啡、吸煙、大小便前等均會使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血壓升高,但這些因素造成的血壓升高是暫時性的,不是受測者的真實血壓水平,故測量血壓應避開上述情況。測量前半小時受測者應停止飲用濃茶或濃咖啡,禁止吸煙,排空大小便,然后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在安靜的環境中休息5~10 min,之后再進行測量。但情況緊急時應爭分奪秒,爭取搶救時間,不應一味強調準備工作是否到位。
正確的測量方法是保證測量結果準確無誤的關鍵,臨床醫護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血壓測量方法及程序進行操作,避免測量誤差。
(1)受測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接受測量,充分暴露右上臂,測量血壓時袖帶與上臂之間不應隔有衣物,上臂著衣越厚,測量時壓力消耗越大,對肱動脈的壓力則越小,所測血壓值將偏高。但臨床醫護人員在為無血壓異常病史患者測量血壓時,可直接隔衣物(厚度<1.0 mm)測量血壓,衣物有一定的保暖作用,避免寒冷對患者的直接刺激帶來生理心理變化。但是對處于高血壓或低血壓臨界值的患者,在測量血壓時一定要按標準方法操作[2]。
(2)調整受測者手臂的位置,使肱動脈、血壓計零點與右心房(坐位平第四前肋,仰臥位平腋中線)在同一水平,以減少血液的重力作用導致的血壓變化。當手臂位置高于右心房時所測血壓值偏低,低于右心房時所測值則偏高。
(3)選擇合適寬度的袖帶,袖帶內氣囊至少應包裹80%的上臂。排空袖帶內的殘氣,將袖帶纏于右上臂,使袖帶下緣距肘橫紋2~3 cm,綁好后的袖帶松緊適度,以可插入一指為宜。袖帶過寬使大段血管受壓,以致搏動音在到達袖帶下緣之前已消失,故測得血壓值偏低;袖帶過緊使血管在未充氣前已受壓,測得血壓值偏低;袖帶過窄及袖帶過松(使橡膠袋呈球狀)均使有效測量面積變窄,測得血壓值偏高。若袖帶纏得過低,包過了肘窩,聽診器胸件只能塞到袖帶內,袖帶相對變窄;此外,由于聽診器胸件塞在袖帶內,使得袖帶變緊,所以測量血壓值有明顯的差異[3]。
(4)觸診肱動脈搏動時向袖帶內充氣,在肱動脈搏動消失后繼續充氣使汞柱再上升20~30 mmHg。采用觸診法測量血壓可以避免聽診間歇所造成的誤差,高血壓、動脈硬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容易出現聽診間歇,若采用聽診法進行測量,往往會使所測血壓值較正常值偏低。
(5)正確佩戴聽診器,將胸件置于肘部肱動脈搏動處。調節氣囊閥門,使水銀柱以2 mmHg/s的速度緩慢勻速下降。放氣速度超過2 mmHg/s,會顯著低估SBP,高估DBP[4]。放氣同時聽診肱動脈搏動聲,按照Kopotkof五期法判斷收縮壓與舒張壓。
(6)以同樣的方法重復測量一次,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進行記錄。一般測量血壓時,第一次結果往往較高,因此至少測量2次,中間間隔2 min,取其平均值,若兩次測量偏差>5 mmHg,應間隔2 min后再測量一次,取3次的平均值[5]。先后2次血壓測量相隔2 min,可使儲留在前臂靜脈內的血液充分回流,避免前一次測量對后一次測量的影響[6]。
3.1 測量環境
有些人去醫院就診時,醫生測量的血壓值偏高,但回到家中自己測量或24 h動態血壓監測(患者自身攜帶著測血壓裝置,無醫務人員在場)時血壓正常,這種情況稱之為“白大衣高血壓”或“門診高血壓”。這是患者在醫院這一特定環境中或見到大夫后精神緊張,血液中兒茶酚胺增加,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上升。但由于早期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具有波動特點,可能出現高血壓與正常血壓交替現象,因此這種“白大衣高血壓”應加強隨訪觀察。
3.2 患者體位
患者體位不同可導致測得的血壓值不同,坐位血壓值>臥位血壓值,而立位與臥位血壓值差異可達10 mmHg,因為坐位或立位時機體為克服重力對血液回流的影響,從而提高交感神經的張力,增加血管阻力。雖然心臟收縮力增強,但同時外周阻力也增加,心輸出量增加不明顯,因此坐位時收縮壓雖高于臥位時的相應測定值,但無顯著性差異[7]。
3.3 測量部位
對于第一次就診的患者來說,我們應該測量其雙上肢的血壓,必要時可測量腘動脈的血壓。但右上臂血壓多高于左上臂,這與解剖學相關。主動脈為體循環的動脈主干,主動脈弓的分支自右向左分別為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右側上肢的肱動脈來源于主動脈弓的第一大分支無名動脈,左側上肢的肱動脈來源于主動脈弓的第三大分支左鎖骨下動脈,因此二者能量消耗不同[7]。有資料顯示,我國國民左右上肢肱動脈血管的管徑,右>左占(58.79±3.83)%,左>右占(24.85± 3.36)%,右=左占(16.36±2.88)%[8],右肱動脈管徑粗者占了大多數。根據泊肅葉公式R=8ηL/πr4,血流阻力(R)與血管半徑(r)的4次方成反比,當阻力的血管口徑較大時,血流的阻力就較小,血流量就較多[9],血壓也就較高。要注意左右側血壓值的差異,當兩上肢血壓值出現偏差時,應取較高數值。
另外,偏癱患者患側存在血液循環障礙,故應測量健側上臂,以反映機體的真實血壓情況。
測量血壓看似簡單,但影響因素很多,細節操作失誤將造成測量結果偏差,我們在臨床上只有規范操作,避免可能造成誤差的因素,這樣才能得到準確的測量結果。
[1]周潔,于洪宇.不同測量方法和判斷標準對血壓測量值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8,6(2):3128-3129.
[2]唐婕莊,淑梅.隔衣測量血壓對測量值的影響研究[J].天津護理,2011,19(2):72-73.
[3]譚秀瑜.纏袖帶部位高低不同測量血壓效果的比較[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3):76-77.
[4]King G E.Influence of rate of cuff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on observed blood pressure by sphygmomanometry[J].Am Heart J,1963(65):303-306.
[5]陳文斌,潘祥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6]霍矗,陳愛武,姚薇.血壓計的位置對血壓測量值的影響[J].中國廠礦醫學,2002,15(1):74-75.
[7]姬荷.坐位、仰臥位血壓測量的對比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9):37-38.
[8]劉炎玲,趙曼一.600例左右肱動脈壓比較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1990,6(2):26-27.
[9]張鏡如.生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
G424.31
A
1671-1246(2015)13-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