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道勝
淺談解決部門分割財政分配權問題的途徑
●羅道勝
財政是代表一定階級利益的國家為了滿足社會的共同需要,強制性地集中一部分社會產品向全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分配活動和分配關系。財政具有分配、調節、監督三大基本職能,而分配職能是財政最基本的職能。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由于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部門利益驅動等原因,常常出現一些部門分割財政分配權現象,弱化了財政分配權,不利于政府對社會公共資源分配的掌握和實現資源分配的公平、公正。部門分割財政資金分配權主要表現為:通過各種臨時性機構代行財政收支分配職能;通過制定地方政策支解財政資金分配職能;一些資金實行條塊撥款弱化了財政分配權。部門分割財政分配權現象的存在,對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推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構建公共財政體系產生一定的危害,不僅削弱了政府對財政收支分配的主導權,不利于財政支出效益的提高,也容易產生腐敗,增加財政負擔。
解決部門分割財政分配問題,對加強財政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分配制度,維護良好的財經秩序將起到積極作用。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部門分割財政分配權問題:
第一,建立財政部門為主導、其他部門積極配合的財政分配制度。各級政府應積極支持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在出臺一些重大政策和規定的時候,要聽取財政部門的意見,使出臺的規定措施符合財經法規要求。無數實踐證明,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財政部門的意見和建議能夠站在全局的高度來考慮,是比較中肯的,也比較少摻雜部門利益,但財政部門的意見往往會得罪其他部門的利益,在關鍵時刻要支持理解財政部門履行職責。財政是為黨委、政府理財的,該繳財政的錢就一定要先繳財政,該用的錢通過程序安排,這樣政府才能掌控全局,財政部門才能全面掌握財政收入的使用去向,合理安排財政支出。其他單位和部門根據各自職能組織收入、制定項目實施規劃、計劃,落實項目進度,但不得代行和越權代理財政分配權。
第二,各種臨時性機構不得收受財政收入。臨時性機構負責人是黨政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人員都是從不同部門、不同行業抽調過來的,思想意識、業務素質、把握政策的水平不一,加上大量資金流向,容易誘惑人。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各種臨時性機構的管理,收支活動一定要符合政策法規,規費收入、基金收入、其他收入等政府性收入不得進臨時性機構的賬,納入財政統一管理,費用開支和項目支出由政府 (財政)核撥,保證基本支出需要,把辦事的錢和辦公的錢分開來核算。
第三,建立單位基本支出保障機制。部門分割財政分配權的一個重要動機是牟利,一是為部門牟利,解決單位經費不足;二是為個人牟利。建立單位基本支出保障機制,保證單位正常運轉是防范挪用套取財政資金的有效途徑,要加強對單位編制、人員的動態管理,建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補貼保障體系,做到同級別、同檔次人員工資待遇基本相同,擴大財政統發工資面,建立公用經費定額管理制度,保證單位辦公、用車、出差等支出基本需求,逐步解決單位經費苦樂不均的問題。推進部門預算改革,逐步擴大部門預算改革范圍,單位各項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特別要打破預算外資金部門利益化格局,統籌預算內外財力。
第四,逐步擴大財政直接支付范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加快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建立財政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盡快組建財政國庫支付機構,取消委派會計。在財政性基本建設和城建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支付的基礎上,將所有生產建設性資金納入財政直接支付范圍,屬政府采購范圍的物品按照政府采購程序辦理,對單位零星支出實行備用金制度,定期報賬。對年初沒有明確具體項目的預算資金,一定要細化到單位、到項目,并根據項目進度付款,使部門無機可乘。■
(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