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半截塔鎮中心衛生院, 河北 圍場 068450)
剖宮產術中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
黃麗娟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半截塔鎮中心衛生院, 河北 圍場 068450)
目的:探討研究剖宮產術中應用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選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行剖宮產的產婦7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在胎兒娩出后,剖宮產術中觀察組給予益母草注射液和縮宮素,對照組給予縮宮素。觀察兩組術中、產后2h及24h的出血量、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術中、其中觀察組在術中、產后2h及24h的出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產后24h出血總量超過500mL者觀察組共2例(占5.6%),對照組9例(占25%),兩組有顯著差異(χ2=5.258,P<0.05)。結論: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能促進子宮收縮,明顯減少產后出血,用于剖宮產術中預防產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益母草注射液; 縮宮素; 產后出血
一般在胎兒分娩后24h之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者,醫學上稱之為產后出血,產后出血達到1500mL及其以上者稱之為難治性產后大出血。產后出血是產科最為常見的嚴重并發癥,為產科危癥之一,主要是因為宮縮無力,臨床主要表現為產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續小量出血,重者會發生休克。而對于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在短時間內即可能引發全身凝血功能障礙,若不能及時有效的止血,患者可因循環血量急劇下降造成全身組織缺血缺氧而死亡。
每年因產后出血導致我國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目前,促進宮縮藥物主要有縮宮素、欣母沛、麥角新堿、卡孕栓等,可起到加強子宮收縮,預防產后出血的作用。但這些藥物多有一些副反應及價格昂貴,就使得不能作為患者的常規用藥。因此,預防產后大出血很關鍵,探討研究有效、安全的預防產后出血的方法很有必要。經相關文獻研究發現,目前縮宮素在臨床上運用比較廣泛,但是采用單一的縮宮素有時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尋求安全、有效的聯合用藥方法是醫學一直在臨床上推廣。益母草作為傳統的縮宮調經藥物,不但經濟實惠,而且治療效果較好,基本沒有毒副作用,彌補了單一用藥的缺陷和不足。筆者選取在我院行剖宮產的產婦72例,探討研究了剖宮產術中應用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在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72例行剖宮產的產婦均為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住院患者,產婦年齡在20~37歲,平均年齡(27.2±3.8)歲;初產婦51例(占70.8%),經產婦21例(占29.2%);胎齡30~42周,平均胎齡(35±0.5)周。自主要求剖宮產者17例(占23.6%),有剖宮產指征者55例(占76.4%),包括雙胎、巨大兒、羊水過少、胎位異常、子宮瘢痕、胎盤早剝、子癇前期、過期妊娠等。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6例。兩組產婦年齡、胎齡、剖宮產原因等方面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對觀察組36例患者于剖宮產術中胎兒娩出后宮體注射40mg益母草,宮體注射20U縮宮素,靜脈滴注20U縮宮素。對照組:剖宮產術中,待胎兒娩出后宮體注射20U縮宮素,靜脈滴注20U縮宮素。記錄兩組產婦術中、產后2h及24h的出血量。
1.3 術后觀察及療效評價:以專用紙墊收集并測量產婦出血量(10cm×10cm為10mL)。產后24h出血總量>500mL者,診斷為產后出血。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的計數資料對比用χ2檢驗。
兩組患者術中、產后2h及24h的出血量如下表1所示,觀察組在術中、產后2h及24h的出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產后24h出血總量超過500mL者觀察組共2例(占5.6%),對照組9例(占25%),兩組有顯著差異(χ2=5.258,P<0.05)。綜合上述指標,觀察組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情況具體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出血量的比較(mL)
剖宮產術是指妊娠28周或28周以上,經剖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手術[1]。早在17世紀前期,Trautaman與Gusth成功施行了活體剖宮產術,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了[2]。隨著醫學科學與剖宮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剖宮產術在解決高危妊娠、胎位異常、宮內窘迫、難產等方面的難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剖宮產新生兒并發弱視和呼吸系統功能異常的幾率高于通過陰道自然分娩,并且抵抗力較低,不但不能降低圍生兒的死亡率,反而會增加了孕婦死亡率;剖宮產孕婦術中出血、術后血栓、再次妊娠發生子宮破裂和前置胎盤的機率也較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大;因此對無醫學指征的孕婦,不主張行剖宮產術[3]。產后大出血是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約有50多萬孕產婦死亡,其中產后出血占25%。因此,預防和治療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產婦出血對保證產婦生命至關重要。
剖宮產術后大出血的原因較多,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產婦子宮收縮乏力。由子宮收縮乏力引發大出血的機率高達80%,另外,產婦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高齡產婦、初產婦、體力透支等諸多因素導致縮宮乏力;雙胎、羊水過多、巨大兒等情況導致子宮過度膨脹,可使子宮收縮乏力[4];有流產史、多次妊娠易導致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前置胎盤、胎盤剝離等危險因素容易造成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合并肝病、血液病、心血管病可引起子宮肌纖維缺血缺氧導致宮縮乏力。上述因素均可導致產婦產后出血量增加,導致孕婦因失血過多而死亡,所以在剖宮術中應早期識別,引起高度重視。
縮宮素是一種從家畜的腦神經垂體中提取或由化學合成的小分子多肽,具有選擇性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縮宮素能與人體內的縮宮素受體相結合,促進子宮收縮,并提高子宮收縮頻率,具有很好的臨床價值,廣泛應用于產科。縮宮素是臨床上防治產后出血的主要藥物,療效顯著,價格低廉。臨床上常規應用方法:第一產程靜脈滴注小劑量縮宮素增強子宮收縮力;第二產程適當加大縮宮素劑量,起到子宮強直性收縮的作用;第三產程出血量較大時,靜脈推注或靜脈滴注縮宮素使子宮保持收縮狀態。縮宮素用于防治產后出血時有以下幾點需特別注意:①必須準確把握好應用時機,縮宮素的應用應在胎兒頭部娩出之后,以免子宮收縮造成胎兒缺氧;②必須準確掌握好縮宮素的劑量。用量過多將導致嚴重并發癥,一般建議先采用最小劑量給藥。。而且縮宮素與縮宮素受體結合存在飽和現象,飽和之后加大劑量不會增加收縮子宮的效果,反而使得不良反應大大增加[5]。臨床建議,若第一次應用10~20U縮宮效果不明顯,數min后可追加劑量10~20U,累計劑量達40U縮宮效果仍不明顯者應停止給予縮宮素。
益母草具有調經、活血、祛瘀、清熱解毒、消腫利尿之功效,有注射液、口服液、片劑、膠囊、水煎劑、流浸膏、膏劑等多種劑型,臨床應用廣泛,可用于原發性痛經、子宮出血、產后子宮復舊、產后出血、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等,是臨床常用的婦產科用藥,還可用于乳腺增生癥。基礎研究證實,益母草能增加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強度、張力、頻率及子宮活動力[6]。多項臨床研究報道稱[7],益母草對產后出血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產婦應用益母草后,產后2h及產后24h的出血量均有明顯的減少。現代藥理研究提示,益母草可興奮子宮平滑肌、使平滑肌收縮增強,殘留組織排出、肌層壓迫達到止血的目的[8]。方浩等[9]報道預防產后出血應用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效果良好。
為了進一步探究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在剖宮產術中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作用及安全性,筆者開展了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術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與對照組均顯著減少,這一結果進一步證實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能更好的預防產后出血,二者具有協同作用。目前,益母草注射液在臨床已廣泛應用,宮壁注射后,2min就能起到宮收縮作用,且作用緩慢而持久。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是生物堿,縮宮素是通過與縮宮素受體相結合而發揮作用的,二者的作用機制不同,存在協同作用。同時,縮宮素起效快,作用時間短,而益母草注射液起效較慢,半衰期長達6h,持續作用時間長,二者聯合用藥,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1]Fenwick J,Gamble J,Hauck,Y.Reframing birth:a consequence of cesarean section[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6,56(2):121~130.
[2]韓亞,王豫黔.剖宮產手術指征的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09,5(11):171~172.
[3]周玉英,何芙蓮.剖宮產術中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8(2):206~208.
[4]張麗珍,毛瓊蘭,唐容瑜,等.對65例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1,6(1):43~44.
[5]羅文夢.益母草注射液與縮宮素在預防剖宮產術后出血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4):1134~1135.
[6]徐愛群,曾蔚越,吳大蓉,等.益母草注射液縮宮止血療效初步觀察[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07,3(2):88~90.
[7]劉淑建.益母草注射液預防剖宮產術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0):2877~2878.
[8]郭鵬,高穎,張靜澤,等.益母草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8,17(1):83~84.
[9]方浩,周聰云.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術中及術后出血的療效[J].海峽藥學,2010,22(3):129~130.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44
1006-6233(2015)04-06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