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康樂燕, 李斌飛, 黃錫強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廣東 中山 528400)
右美托咪啶輔助椎管內麻醉臨床鎮靜效果研究*
陳 勇, 康樂燕, 李斌飛, 黃錫強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廣東 中山 528400)
目的:探討右美托咪啶輔助椎管內麻醉的鎮靜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的下肢手術患者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抽取180例下肢手術患者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0例,兩組患者行相應的椎管內麻醉,之后均給予右美托咪啶負荷劑量靜脈泵注,0.4μg/kg;之后給予右美托咪啶泵注至手術結束,觀察組維持劑量和速度為0.2μg·kg-1·h-1。對照組維持劑量和速度為0.4μg·kg-1·h-1。結果:除時刻T0外,觀察組各時刻點Ramsay鎮靜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寒戰,惡心,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心動過緩和呼吸抑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0.2μg·kg-1·h-1劑量的右美托咪啶具有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們建議在椎管內麻醉中,可從小劑量開始,根據需要酌情追加劑量。
右美托咪啶; 椎管內麻醉; 鎮 靜
椎管內麻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以保持清醒,患者術后盡快恢復,術中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影響也相對較小,相比于全身麻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1],在臨床應用非常廣泛。但是由于椎管內麻醉本身麻醉程度相對較淺的特點,加之患者在術中保持清醒,有時候手術環境對導致患者產生心理身心應激反應,進而影響到血流動力學[2]。因此,有必要給予鎮靜干預。右美托咪啶作為鎮靜劑在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因此,我們擬初步探討右美托咪啶的鎮靜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80例下肢手術患者,ASAⅠ~Ⅱ級,預計手術時間均在60min以上,均無嚴重的呼吸系統、心血管、內分泌系統疾病,無相關的麻醉禁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90例。觀察組年齡(55.6±12.7)歲;男51例,女39例;麻醉方式:腰麻13例,硬膜外麻醉17例,腰硬聯合麻醉60例;ASAⅠ級76例,ASAⅡ級14例。對照組年齡(55.2±12.2)歲;男48例,女42例。麻醉方式:腰麻12例,硬膜外麻醉15例,腰硬聯合麻醉63例;ASAⅠ級75例,ASAⅡ級1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麻醉方式和ASA等級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不同用藥情況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術前禁飲禁食12h,入室后給予鼻管吸氧,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多功能監護儀檢測相關血流動力學指標。兩組患者依據個人情況進行相應的椎管內麻醉,阻滯平面均控制在T6以下。麻醉成功后,兩組給予右美托咪啶負荷劑量靜脈泵注,0.4μg/ kg,10min內泵注完,之后給予右美托咪啶泵注至手術結束,其中觀察組維持劑量和速度為0.2μg/·kg-1· h-1。對照組維持劑量和速度為0.4μg/·kg-1·h-1。
1.3 效果觀察:Ramsay鎮靜評分。6分:深睡,難以喚醒;5分:嗜睡,可喚醒,但反應遲鈍;4分:嗜睡,易喚醒;3分:對指令反應敏捷;2分:安靜合作;1分:煩躁不安。其中4分為鎮靜過度,1分為鎮靜不足,2~3分為鎮靜滿意。分別統計T0(麻醉前),T1(給予右美托咪啶15min),T2(給予右美托咪啶30min),T3(給予右美托咪啶60min),T4(手術結束)各時刻點的Ramsay鎮靜評分。不良反應:包括寒戰,惡心,嘔吐,心動過緩(HR<55次/分)和呼吸抑制(SpO2<90%或呼吸頻率<l0次/分)等。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統計分析所得的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Ramsay鎮靜評分:分別記錄T0(麻醉前),T1(給予右美托咪啶15min),T2(給予右美托咪啶30min),T3(給予右美托咪啶60min),T4(手術結束)各時刻點的Ramsay鎮靜評分,具體如表1所示。除時刻T0外,觀察組各時刻點Ramsay鎮靜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且數值更接近于鎮靜滿意分數范圍。

表1 兩組各時刻點Ramsay鎮靜評分
2.2 不良反應:分別統計兩組患者不同用藥情況的不良反應情況,具體如表2所示。觀察組寒戰,惡心,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心動過緩和呼吸抑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相關不良反應均經過對癥處理得到控制。

表2 兩組不良反應 n(%)
右美托咪啶是一種α2腎上腺能受體高效激動劑,可以有鎮靜、抗焦慮的作用。該藥物的半衰期短,終末半衰期是2h,分布半衰期是6min,因為其較短的分布半衰期使得右美托咪啶作為臨床理想的靜脈麻醉藥。α2腎上腺素受體主要分布在外周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自主神經節突觸位置,通過與相應的α受體激動劑結合發揮作用。右美托咪啶是一種高選擇性的新型α2腎上腺素激動劑[3],其與脊髓后角突觸后膜的α2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可抑制感覺神經遞質的釋放,產生鎮痛效果;其與腦橋和延髓的籃斑核的α2受體結合,可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產生鎮靜效果;其與外周和中樞神經系統突觸前膜的α2受體,可導致副交感興奮和交感阻斷,降低血壓和心率,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由于右美托咪啶的上述作用,因此在麻醉中可用于鎮痛,鎮靜,有助于減少病人躁動,降低能量消耗和術中出血量,有助于保持清醒的手術視野。目前關于右美托咪啶的鎮靜作用爭議不大,較為引起爭議是選擇最佳劑量,以達到有效性(鎮靜效果)和安全性(副反應)的最佳平衡[4,5]。趙博等同行對右美托咪啶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Meta分析顯示[6],椎管內麻醉方式中,該藥可明顯縮短阻滯起效時間并延長其作用時間,但呼吸抑制和心動過緩也會明顯增加。劑量越大,可能鎮靜過度,相關的副反應增大;劑量過小,可能鎮靜不足。我們查閱了有關文獻,發現從0.2~0.7μg·kg-1·h-1的劑量都有同行涉及,其中(0.2~0.4)μg·kg-1·h-1較為普遍。因此我們選擇這兩個劑量進行研究。
從觀察結果來看,觀察組各時刻點Ramsay鎮靜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且數值更接近于鎮靜滿意分數范圍,提示0.2μg/(kg·h)的劑量具有更好的鎮痛效果,當然,對照組雖然有部分時刻點的數值屬于鎮靜過度,但并不嚴重,基本也可以接受。但若綜合安全性來考慮的話,從表2可以看到,觀察組寒戰,惡心,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心動過緩和呼吸抑制顯著低于對照組,顯示了更高的安全性。賀顯建、俞虹等的報道顯示[7],0.2μg·kg-1·h-1劑量的右美托咪啶具有更好的綜合有效性和安全性。從本次觀察結果來看,我們認為,0.2μg·kg-1·h-1劑量的右美托咪啶雖然不一定是最佳劑量,但具有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我們建議在椎管內麻醉中,可從小劑量開始,根據需要酌情追加劑量。
[1]楊進輝,周利華,辛典,等.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全髓關節置換術中鎮靜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現代醫院,2012,12 (8):33~34.
[2]劉明,孟秀麗,郭向陽.右美托咪定單次負荷量在椎管內麻醉中應用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l3(10):903~905.
[3]陳彬,肖曉山,聶瑞霞.右美托咪定在甲狀腺手術頸叢麻醉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2):101~102.
[4]奉光舉,張杰,羅怡君,等.鹽酸右美托咪啶在椎管內麻醉下的鎮靜效應分析[J].西南軍醫,2011,13(3):476~478.
[5]趙若光.右美托味定用于腰硬聯合麻醉病人術中鎮靜的臨床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0,32(6):30~32.
[6]趙博,馬虹.右旋美托咪啶用于椎管內麻醉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12):1419~1426.
[7]賀顯建,孟祥忠,焦向陽,等.右美托咪啶用于椎管內麻醉鎮靜的臨床觀察[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1,32(6): 445~447.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45
1006-6233(2015)04-0649-03
2014年廣東省中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科研立項課題,(編號:2014J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