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江輝,楊 彥(鞏義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河南 鞏義 451200)
?
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預后相關因素分析
鐵江輝,楊 彥(鞏義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河南 鞏義 451200)
目的 探討彌漫性軸索損傷(DAI)患者的預后相關因素。方法 選取100例DAI患者,在傷后6個月對其進行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并將1~3分者納入預后不良組(n=43),4~5分者納入預后較好組(n=57)。記錄并分析患者臨床、影像學指標及其預后相關因素,并對傷后6個月的GOS進行多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結果 2組單一因素比較:預后較好組年齡、住院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DWI腦中軸病灶數目、表觀迷散系數(ADC值)、雙側瞳孔異常和正常較預后不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性別、病因以及CT分級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AI患者傷后6個月GOS多因素回歸分析:住院GCS、雙側瞳孔異常、DWI腦中軸病灶數目以及ADC值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且GCS預后準確率最高。結論 住院GCS、雙側瞳孔異常、DWI腦中軸病灶數目以及ADC值,尤其是住院GCS與影像學等較為客觀的指標相結合,對判斷DAI患者的預后更為有效。
彌漫性軸索損傷; 預后; 相關因素; 回歸性分析; 格拉斯哥預后評分
彌漫性軸索損傷(DAI)作為顱腦受損的一種類型,成為致使顱腦損傷病患出現死亡、重癥殘疾以及植物人的重要原因[1]。對影響DAI患者的預后因素進行分析,不但能為臨床治療方式提供依據,還能客觀預測DAI患者的預后[2]。現今,對DAI患者的預后的研究多受限于一種臨床影響因素或者單一的影像學檢測指標,為了減少單一影響因素對其他因素的干擾,筆者DAI患者臨床預后相關因素進行回歸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選擇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鞏義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100例DA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58例,女42例,年齡25~67(38.4±2.3)歲。納入標準:1)均符合DAI臨床以及影像學診斷標準。2)MRI存在彌散加權成像以及相關較為完整的資料。3)對其傷后6個月均有隨訪結果記錄。4)均無顱腦外傷以及顱內病變史,無較為嚴重慢性病史,無嚴重多發傷病等發生。
1.2 研究方法
1)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方式,對患者各項基本資料進行記錄:性別、年齡、病因以及MRI資料等。受傷后6個月對患者采取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分數為1~3分者將其納入預后不良組(n=43),4~5分納入預后較好組(n=57)。
2)患者均進行常規CT檢查,檢測結果分為輕、中以及重三個級別。患者均進行MRI常規序列以及DWI檢查。MRI檢測儀器是GETwinSpeed 1.5T超導型掃描儀;DWI序列是TR/TE=9 000 ms/75 ms,使用單次激發平面回波,在3個正交方向上加以實施彌散梯度脈沖。在DWI上對患者腦部中軸部病灶數進行測量計算,通過相關處理軟件處理后得到表現彌散系數,在大腦感興趣區域測定ADC值,對7個部位ADC值進行測定后計算其平均值。觀察DWI腦中軸病灶數目以及雙側瞳孔情況。
3)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計,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一因素分析
對患者年齡、住院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DWI腦中軸病灶數目、表觀彌散系數(ADC值)、性別、病因、入院后瞳孔變化以及CT分級單一因素進行分析。2組單一因素比較:預后較好組年齡、住院GCS、DWI腦中軸病灶數目、ADC值、雙側瞳孔正常以及異常與預后不良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性別、病因以及CT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單一因素分析
2.2 DAI患者傷后6個月GOS多因素回歸性分析
DAI是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包括年齡、性別、車禍、墜落、打擊、CT分級以及瞳孔變化等。其相關因素賦值表見表2。
對DAI患者6個月GOS多因素回歸性進行分析發現,住院GCS、雙側瞳孔異常、DWI腦中軸病灶數目以及ADC值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在這些因素中,GCS預后準確率最高。見表3。

表2 相關因素賦值表

表3 DAI患者傷后6個月GOS多因素回歸性分析
DAI是顱腦受損中一種較為常見、原發性受損以及病理發生改變的類型,是導致顱腦受損患者重度殘疾以及植物人的重要因素,也是致使顱腦受損患者長期昏迷唯一一種較為確切的原因[3]。
由于年齡不斷增長,患者DAI病癥以及顱腦受損后并發癥不斷增加,大腦中功能性神經元數目不斷減少,其修復能力也在逐漸下降。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預后不良組年齡明顯高于預后較好組,但是最終在回歸性分析中,年齡這一因素沒被納入回歸方程中。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的對象集中在20~50歲。雌性激素對于細胞凋亡過程的抑制、調節免疫和炎癥反應的抑制以及對大腦興奮性毒性進行拮抗等相關功能已經得到認定,但是性別能否對DAI患者的預后產生影響并未確定[4]。因為CT對DAI較為特殊病理變化病灶的檢出率很低,故其對DAI患者預后有一定的限制性,本文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觀點;除此之外,病因與DAI患者預后也無較明顯關系。
瞳孔發生異常反映出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升高,進而提示患者腦干受到壓迫。所以,瞳孔大小以及光反射出現異常會作為傷情評估以及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發現,雙側瞳孔異常、正常與患者預后有關系,經過回歸性分析發現,單側瞳孔出現異常不能成為影響預后的因素,而雙側瞳孔出現異常是影響預后的較為重要的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DAI與其他顱腦損傷有不同之處。DAI患者由于非占位性病理改變,顱內壓往往不高而較少出現腦疝情況,單側瞳孔異常更多反映出視神經受損或者視覺傳導通路及中腦部位局限性損傷,而雙側瞳孔異常提示腦干部位廣泛受損或者伴發彌漫性腦腫脹發生腦疝[5]。
由于影像學水平不斷發展,DWI對于DAI患者病灶檢出率明顯高于MRI和CT檢測結果,能提供較多的影像學信息[6]。本文結果顯示,腦中軸部位ADC值對DAI患者預后具有獨立的預測功能,回歸性分析結果也顯示,GCS預后準確率最高。
綜上所述,住院GCS、雙側瞳孔異常、DWI腦中軸病灶數目以及ADC值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在這些因素中,GCS預后準確率最高。將各種臨床影響因素與影像學的檢測結果等較為客觀的指標相結合,對判斷DAI患者的預后更為有效。
[1] 馮振廣,李牧,夏爽,等.聯合磁敏感加權成像和擴散加權成像對腦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和預后評價[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1):33-38.
[2] 刁正文,周長清,陳卉,等.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3):299-301.
[3] 費立博,狄佳,聶時南.神經生長因子聯合神經節苷脂干預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2):155-158.
[4] Padua L,Di Pasquale A,Liotta G,et al.Ultrasound as a useful tool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nerve lesions[J].Clin Neurophysiol,2013,124(6):1237-1243.
[5] Johnson V E,Stewart J E,Begbie F D,et al.Inflammation and white matter degeneration persist for years after a singl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Brain,2013,136(1):28-42.
[6] 余松祚.彌漫性軸索損傷診療[J].浙江臨床醫學,2013,1(11):1701-1702.
(責任編輯:羅芳)
2014-10-19
R651.15
A
1009-8194(2015)06-0058-02
10.13764/j.cnki.lcsy.2015.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