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偉
新課程改革主導的是學習要緊貼生活教學策略,其目的是要讓學生擁有豐富的直觀經驗。《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更強調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盡量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開展貼近生活運用的教學活動。英語教師是實踐新課改的執行者,更應該透徹把握如何讓英語教學和生活緊密聯系,把新課改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實處,把理論經驗變成學生真正掌握的實際技能,從
而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在實際教學中我也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靶向”性的教學
“靶向”性的課堂教學。在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把教學目標集中或分解到每個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就感知并掌握了新知。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充分運用這些新知來進行交流。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一種技能,而不僅僅是一門知識。
“靶向”性的課堂教學其實質是讓學生運用課堂上新認知的詞匯和語句,并針對預定的教學目標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I like...ing.句型時,我就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愛好,同時只能用I like...ing.這個句型。Dance—dancing , run—running.這樣不規則變化的動名詞同時也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樣不但強化了詞匯和句型,同時也體現了英語這一語言工具的交際作用,使得學生很輕松,自然地在完成教學活動的同時也有效地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
小學英語課堂,“靶向”性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要分析和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完成這一教學活動所需的知識儲備和教學器具的準備,預設本次課堂教學活動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以及會有什么樣的效果。我在自己的英語課堂上就采用了“靶向”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去完成特定教學活動,同時體驗完成這樣的教學活動后英語給學生帶來的樂趣,讓英語這門學科活起來、用起來,學生也從中掌握了應學會的知識和技能。
二、注重英語教學的情境
情境的設計是要讓學生有意無意地融入其中去,在準備階段可以提示或暗示學生可以運用哪些已知的知識,從而使學生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完成了新授知識的學習。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一定要體現出他的交際作用,也就是要發揮他語言工具職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要靈活使用,要有所變化,要讓他活起來。這種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老師教不出來的。學生首先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心理障礙,大膽說出來,勇敢地用起來,在老師的指引下正確地學、說、用,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語言知識體系。
要想把英語這門語言學好,首先就要讓英語活起來,什么是活起來——要用英語進行交流,交流的過程中要有變化。老師可以示范在不同的語境中有時候它也是有變化的,創設不同的語境讓學生感知并運用英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進行英語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等方面來感知并學習新知,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現代化設備的積極作用
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他可以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迅速、大量、圖、文、聲等全方位地呈現所要學習的內容。它能讓聲音和圖像、聽覺和視覺、語言和情景相互交融,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這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解放了粉筆,解放了教師,突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只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技術,充分發揮其優勢,就可以最大限量地激發并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四、全面、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
評價是一門藝術,對學生好的評價不僅可以使其有成功感,
更可以激發他努力學習的斗志。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等級評價與評語相結合,對待學生不同的情況要靈活使用。這樣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有效的。鼓勵是對孩子最基本的評價,鼓勵是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的催化劑。有時候對學困生小小的安慰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甚至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中,我們都在孜孜追求讓每個學生每節課都有所收獲,讓他們感受英語、學習英語。我也在努力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新穎的小學英語課堂,給學生呈現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小學英語課堂,讓學生樂在其中。通過實際教學中的這些嘗試,使得我的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聽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學習信心十足。我由衷地感到很高興,也深刻體會到了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變化。這些只是一個開始,還有許多教學方面的工作等待我去完成,我還要不斷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
并把它們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豐富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邢新力.科學認識的建構性[J].東岳論叢,1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