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智
新課標指出:創設情境有利于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是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常用的一種策略!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上創設“隨風潛入夜”的情境,在無痕中消除兩者的矛盾,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呢?
一、創設情境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生活化”
筆者在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巧妙地引用了一句俗語,“小腳愛穿大鞋。”問學生:“在家里,我女兒常常愛穿爸爸媽媽的鞋,你們在家是不是也這樣呢?”學生聽了興奮不已:“是的……”
“穿上爸爸媽媽的鞋子有什么感覺?”我繼續追問。
“很大”“很寬松”“很新奇,好像自己長大了”同學們七嘴八舌。
于是,我又問:“那你爸爸媽媽穿你的鞋子嗎?”學生都笑了,有的說:“我的鞋太小了,爸爸媽媽根本穿不上?!庇械恼f:“爸爸媽媽的腳比我的腳大好多,如果硬要穿,會把我的鞋撐破的……”
我接著點撥:“你能穿上爸爸媽媽的鞋,但爸爸媽媽為什么穿不上你的鞋?這種日常生活中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問題,竟包含著怎樣的數學知識?相信通過學習‘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后大家一定會明白,有所發現?!?/p>
反思:如此教學,聯系生活水到渠成,學生也興趣盎然,不僅讓抽象的“體積、體積單位”知識與生活形象地銜接起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從生活中善于發現數學問題的品質。
二、創設情境要注重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
作為一位一線數學教師來說,應立足自己的課堂,著力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溝通知識點的聯系,科學地思考問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為了突破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難點,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出示了一組日常生活中“紅—黃—綠”燈的變化,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它們變化的規律。當學生說到它們總是依次變化時,我情不自禁抓住契機補充強調:“它們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那么,我們可以說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種現象叫做循環現象。日常生活中的循環現象,我們在學習小數時也會遇到。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探究——循環小數,它是否也有這種循環特征呢?……”
反思:這樣的導入,由形象具體的事物表象直接轉入數字復雜的排列規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較好地處理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所以我們教學中應該創設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著密切關系的數學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地聯想,調動起學生內部已經形成的知識、經驗、策略、模式、感受和興趣,引領他們突破知識中的難點,創新地學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創設情境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不得不說傳統數學課堂,教師偏重學生知識技能的錘煉,人文精神的缺乏。盡管有些例題和習題有很明顯的人文價值,也被數學教師的為教學而教學,學生的為練習而練習所埋沒。但從學生的良好素養發展角度出發,培養健康情感、優良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一次記憶深刻的數學教學公開課上,一位教師教學“簡單的統計”時為我們做出了示范:上課伊始,老師沒有直接讓學生根據素材進行統計,而是創設“我救治的小鳥傷好以后怎么辦?”這樣一個貼近生活、引發思考、爭辯的話題。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出現了四種想法:(1)把小鳥留在家里比較安全,每天還可以給它喂食;(2)把它送到動物園,讓那里的叔叔阿姨照顧它,它還可以跟好多朋友一起玩;(3)讓小鳥飛回大自然,回到爸爸媽媽的身邊;(4)把它送給喜歡養鳥的人等。由于大家的意見不一致,激起了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白屛覀冇媒y計的方法把全班同學的意見體現出來吧”教師就這樣開始激勵學生。
賞析: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有必要去統計,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環保意識和人文關懷。所以,創設數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相結合的數學情境,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還能把審美情趣、健康的思想得到挖掘和升華,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得到同步發展。
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對我們小學數學課堂創設情境效果的形象詮釋。我們只有創設合理的情境,直擊學生的心聲,課堂教學效率才會越來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