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路衛(wèi)
進入21世紀,新的時代給了我們更多的契機,也給我們帶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那么,在教育進入現(xiàn)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我們該怎樣給學生一節(jié)完整的語文課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重視預習的作用
預習是個很好的學習習慣,最好讓學生在正式學習課文前通過預習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如果學生在課前對生字詞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課文內涵有了一定的認識,這都將大大縮短課上處理生字詞和略讀課文的時間,讓教師有更寬裕的時間來處理課文中出現(xiàn)的細節(jié)問題。另外,學生讀過課文后教師也可以提前和學生談談對課文的認識,詢問學生對課文中主人翁的看法、對事件的態(tài)度等,這不僅可以讓教師在教授課文時心中有底,也能借助課前交流拉近師生的距離。
二、在處理生字詞的時候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要讓學生明白生字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做到掌握以致運用才行。漢字筆畫繁多、字義多變,學生往往感到很難掌握。所以,靈活的教學方法既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捷徑,也是鼓勵學生學習的靈丹妙藥。我經常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比賽擴詞,開展小型的漢字聽寫會,效果很不錯。學生既掌握了字詞的寫法,還在聽寫過程中因為害怕落后而仔細聆聽教師對詞語的解釋,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課文的精講
整篇課文的生命幾乎都在這個精講當中。如果一個教師在課前做足了功課,那么肯定知道課文作者的介紹、課文寫作背景的描述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對這篇課文產生的促進作用有多么重要。在這之后,教師還要注意情境教學的導入,讓學生的思想融入課文產生的氛圍當中,感受主人翁的心情,理解主人翁的思想,體會主人翁動作眼神話語的含義。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做到不能自己一人滔滔不絕地講而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邊聽、邊讀、邊思考才是學習的好習慣。
四、課后反思
這個課后反思不能只是老師的作業(yè),學生也應該和老師一起完成。在課堂上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對人物有什么看法,對事件有什么態(tài)度,對哲理有什么啟發(fā)等等,這都將有助于對課文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鞏固。這里需要教師注意的就是引導的作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態(tài)度往往暗示著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態(tài)度,所以如果教師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早下結論,就會禁錮學生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