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
一堂課教學的成敗取決于多種因素,而對課文重點部分的教學設計是否成功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進行課文重點段的教學呢?教師在教學課文重點段時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分步引導,層層深入
課文的重點總是與作者的寫作目的密切相關,在文中往往占有相當的篇幅,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時十分注意鋪設階梯,使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理解課文內容。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寫小女孩擦燃火柴產生幻想這一段課文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默讀,看看小女孩一共擦了幾次火柴,每次都幻想到些什么;接著讓學生想想小女孩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美妙的幻想,這些幻想反映出小女孩眼前是怎樣的現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朗讀體會,并加上教師動情的描述,一步步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二、展示形象,強化感受
文章是作者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寫成的,因而如果我們教學時能根據課文內容再現情境,并讓學生在其間充分感受,則有助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教課文的重點段時往往想方設法展示課文情境,強化學生的感受。這樣讓學生始終在課文內容相對應的、連續的情境中學習,強化了感受,不僅使學生易于理解課文,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適當補充,進行鋪墊
如前所述,課文的重點往往也是理解的難點,教學時要想使學生理解到位,就需要教師想方設法充實內容,為他們作好鋪墊。教師在教學時常常選擇一些與課文的重點部分相關的內容作為補充材料,結合課文進行閱讀。如教《海底世界》一課中介紹海底魚類內容的一小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讀《海底的冷燈》一文,豐富學生海洋魚類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弄懂了海底魚類發光的秘密。這樣適時、適度地補充一些材料,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路,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
四、啟發想象,豐富體驗
在教學課文的重點部分時根據內容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豐富學生的體驗,這又是常用的突破重點的方法。在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教師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到夏夜在院子里看星星和月亮的情境中,再利用音樂啟發學生想象飛向月亮,學生有的說好像身子變輕了,有的說好像腿變長了,有的說好像已經坐上了月亮。教師繼而把一個小朋友的畫片貼在她在黑板上所畫的月亮上,再讓學生想象飛上藍天后坐在月亮這只小船上看到些什么。這一系列的想象活動使學生在頭腦中將課文內容化作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使他們深深體會到課文的豐富美感。
五、及時點撥,深化理解
在教學課文的重點部分時,教師往往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抓住時機,及時點撥,使學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如在教學《寒號鳥》一課時,教師在學生充分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故事的發展過程,列出提綱,進行朗讀和復述訓練,繼而對原提綱略加修改,讓學生將原故事改編成一個寒號鳥不死的故事,并讓學生給寒號鳥取新名,最后補充教學古詩《明日》。這樣的教學環環相扣,逐步深化,使學生理解了課文所說的美好生活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道理。
總之,在教學課文重點段時在內容上應注意拓展延伸,方法上應重視引導點撥,理解時應注重感受體驗,從而十分成功地完成課文重點段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