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
【摘 要】歌劇和藝術歌曲是兩種不同的聲樂形式。在當代的聲樂演唱中,這兩種歌唱形式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兩者既是同一種音樂形式的載體,又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差別,因此歌者在演唱這兩種類型的作品時,必須對其進行準確區分和理解。本文以歌劇和藝術歌曲的發展及各自特點為切入點,對詠嘆調和藝術歌曲在演唱上的特點進行總結與比較。
【關鍵詞】詠嘆調;藝術歌曲;戲劇性;演唱
中圖分類號:J8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2-0041-01
一、歌劇詠嘆調的發展及演唱特點
在16、17世紀之交,歌劇誕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它因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而產生,由于具有深刻的藝術表現力,得到宮廷和皇權貴族的喜愛,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17世紀初開始,歌劇創作成為廣大作曲家的愛好。歌劇是一門綜合多種元素的藝術形式,程式化的演唱模式深刻地體現在其中,構成歌劇的重要藝術元素有宣敘調、詠嘆調、合唱和重唱等等。在處理歌劇詠嘆調時,劇中所處的環境和位置是歌者應當充分把握和理解的,并應和其它唱段聯系起來,這樣才能構成一部完整的歌劇。任何唱段和角色都是歌劇中的組成部分,它們相互聯系進而構成一個整體。歌劇中的詠嘆調部分旋律性較強,一般篇幅較大,富于戲劇性色彩,表現力豐富,充分體現出劇中某一角色的形象和內心多層次的情感變化。演唱詠嘆調時應注意:聲音形象要豎,要準確把握“后嘴”的演唱感覺。演唱要點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寬、厚、豎、亮。在演唱歌劇時,要全身心投入角色,以演帶唱,極富表現力地來詮釋整部作品,使演唱氣勢磅礴、情真意切。
二、藝術歌曲的發展及演唱特點
藝術歌曲興起于19世紀的奧地利和德國。舒伯特是藝術歌曲創作的關鍵人物之一,他從古典音樂和各種民歌中學習了豐富的歌曲創作手法,并與文學結合,寫出了大量經典的藝術歌曲。以抒情為主是藝術歌曲的特色,藝術歌曲是一種小型的聲樂體裁,以獨唱的形式進行表演和演唱是其主要特征,具有室內樂的性質。它是由詩歌、聲樂、旋律及相對獨立的器樂構成的有機整體,它也是文學與音樂、人聲與器樂高度結合的藝術形式。從形態結構上看,主要由詩歌、音樂和伴奏等各類元素構成,能較容易地體現人的各種內心世界和情感,和生活較為接近,結構較短小,在思想內容上容易被聽眾把握和理解。演唱時,藝術歌曲不追求音量的宏大,比較細膩美妙,因此需要十分柔和的音色,關鍵在于表現歌曲的意境和人物內心的情感。藝術歌曲缺少戲劇性的矛盾沖突與情節,體現的是一種普遍、抽象、易于產生共鳴、以含蓄為貴、柔美見長的演唱風格。從伴奏上看,藝術歌曲通常采用鋼琴伴奏,鋼琴和音樂作品的旋律相輔相成、協調一致,與歌曲旋律共同承擔著對音樂作品的表達。
三、歌劇詠嘆調與藝術歌曲在演唱上的差別
(一)發聲狀態。歌劇詠嘆調的發聲十分強勁有力,戲劇性色彩相當突出,以飽滿、強勁的氣息為支持,喉嚨打開相當充分,咽壁始終處于最大的挺立狀態,歌唱時氣息的柱狀感特別強,大量采用胸聲進行詠嘆是其特點,聲音寬大而厚實,焦點主要在后上方,演唱時整個身體都參與演唱,采用整體的共鳴。而藝術歌曲演唱時多用明亮的音色,混聲、半機能是其特點,歌唱的氣息十分具有彈性,氣息支持著柔和的歌唱并隱藏在歌聲中,各聲區在演唱時都帶有胸聲,但是由于其聲音抒情而柔和的特點,在聽覺上不是很突出,歌唱時喉嚨咽壁始終處于穩定的打開狀態,歌唱的內口充分打開,聲音焦點的位置居中偏前,演唱時聲音的線條比較清晰、理智,音色稍明亮,音量有所控制,真假聲混合的運動較多。
(二)音量。歌劇詠嘆調由于富有戲劇性,演唱者往往需要運用十分宏大的音量和戲劇性的聲音來傳達情意,故強勁有力的聲音是演唱詠嘆調的必需條件。而藝術歌曲則大不一樣,它大多用鋼琴伴奏,音量上不需要過于寬大,也沒有大幅度的變化,這是由其抒情的特點決定的。
(三)聲音表現。由于歌劇詠嘆調中存在著不同的、復雜的人物關系,歌者要根據自己飾演的角色去把握人物內心和情感的變化,充分為劇情服務。而藝術歌曲較多采用詩人的詩歌,因此要表現出詩歌幽靜、浪漫的特點,須用輕聲以及在高音聲區上漸強或漸弱的歌唱技術來駕馭聲音,演唱時也需要用不同的音色來體現作品,目的是為了能準確地刻畫人物形象和細微的心理變化,所以演唱時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多樣的音色和細致的語調充分地體現在藝術歌曲當中。
(四)音色。歌劇詠嘆調需要認真把握人物角色的特征和各種變化,選擇相對的音色,應表現出戲劇性的特點,把劇中人物所需要表現的音色表現出來。而藝術歌曲需要去表現細膩的情感,演唱時須采用不同音色和語調,所以在演唱的過程中一切都要有所控制,即使是很短小簡單的藝術歌曲也要有準確的音色來表達歌曲的內涵,充分給人一種歌曲的畫面感。
參考文獻:
[1]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鄭路.淺析藝術歌曲演唱與歌劇演唱的差異[J].樂府新聲,2006(3).
[3]于善英.歌劇詠嘆調與藝術歌曲的不同特性及其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寧波大學學報,2005(4).
作者簡介:
董 曉,女,漢族,鄭州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