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力(欽州學院 音樂學院,廣西 欽州 535099)
舞臺主持專業人才應具備的三種能力
譚力
(欽州學院 音樂學院,廣西 欽州 535099)
在我國,主持人的歷史并不長。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主持人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在主持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從傳播能力、語言能力和審美能力三個方面來探討舞臺主持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可以對舞臺主持專業人才的能力作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為舞臺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舞臺主持;傳播能力;語言能力;審美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主持行業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態勢,舞臺主持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狹義上的舞臺主持是指晚會主持。在整場晚會的表演中,主持人要做的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報幕,更要掌控整場晚會的氣氛、引導在場觀眾的情緒、影響和把握晚會的傳播效果。近幾年,舞臺主持與廣播電視結合得較密切,影響面日益擴大,影響力度日益增強。但舞臺主持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有所不同,它講究的是舞臺藝術效果和組織傳播效果(在演播廳專門為電視轉播錄制或直播的晚會除外),其專業能力和要求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有所區別,亟需加以研究。
截至目前,在國內外的相關文獻中對舞臺主持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舞臺主持作為一種特殊的主持類別,其傳播能力是我們首先要關注的。一個優秀的舞臺主持人,應該是一個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者。什么是主流價值觀?主流價值觀是指社會大眾對相同的一整類事物往往擁有不同的價值判斷,自然在取舍上就會產生某種傾向性——贊成一種,反對另一種。當大部分人都持有其中同一種看法時,便形成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每個人對待事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面對許多新生事物時難辨是非,固執已見,有的甚至作出一些影響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傳播主流價值觀不僅僅是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主持人肩負著的一種特殊的社會責任,更是提高全國人民精神境界的必要做法。
近幾年來,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和平穩定,各式各樣的晚會充實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人們越來越開始注重“自身價值”和“生命價值”。如何在舞臺上有效地向受眾傳播正確的價值導向,是舞臺主持人必須思考的課題。以“我”的語態與觀眾溝通與對話,這個轉變語態的過程,既是實現“人格化傳播”的過程,也是考量主持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的過程。[1]這就要求每一個舞臺主持專業人才必須提高個人的政治道德修養、了解傳播規律、具備傳播能力、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全心全意的敬業精神。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素質和全心全意為黨和人們服務的理念,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動態和把握好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修整和自我革新;才能在舞臺上,熟練自如地以自己的方式,激發受眾的“共鳴”,把主流價值觀更有效地傳播到受眾的心里,讓受眾在歡樂之余潛移默化地接受主持人傳播的正確價值導向。
對于一臺晚會來說,主持人的精彩主持無疑是整臺晚會的點睛之筆。更為重要的是,舞臺主持的現場性決定了出錯的不可彌補性。如何更好地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和素養,是我們需要關注和思考的。舞臺主持的職業特點,就是通過源源不斷的語言與受眾進行溝通并向受眾傳播信息。而這種溝通,不像舞蹈藝術家可以用曼妙的舞姿、柔軟的身體向觀眾傳遞想要表達的主旨;也不像演奏家可以通過動聽的音符、起伏的節奏向觀眾輸送想表達的情感內容。主持人在面對受眾的時候,只能靠自己的嘴巴,不停地“說”。這時,就出現了每個舞臺主持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說什么”、“怎么說”。
(一)語言的運用
舞臺主持不同于電視節目主持,沒有字幕這樣的輔助功能,主持人僅僅只是靠著“嘴”在說話。受眾在晚會中接收信息的方式是主持人說什么他就聽什么。一旦主持人的思維不清晰,表達不夠明確,說話啰啰嗦嗦甚至語無倫次,就會使得受眾難以理解晚會的內容,讓受眾產生厭惡感,影響他們對于晚會的評價和感受。在這種情況下,提升主持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舞臺主持人在主持晚會的時候,應該盡量地修正自己的語言用詞,注重推敲語言細節,語速不要太慢或太快,避免受眾聽不清主持人說話。特別是在互動環節中,盡量注意不使用過多的口頭禪,力求用詞精簡準確,不渲染賣弄,避免太長的句子讓受眾感到費解。其實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句話修飾過度,反而弄不清什么是最主要的內容。除此之外,舞臺主持人在遣詞造句的時候,應該注意多用第一人稱代詞,即“我”、“我們”。這樣在主持過程中往往能較好地體現主持人的主持意識和控場意識,有效地提升晚會的主持效果。
(二)語體的轉換
宣讀式(朗誦體)和談話式(談話體)是晚會主持中最常使用的兩種語體。善于傳播者同時必定是善于運用語體者。[2]一個專業的舞臺主持人,如何做到對語體的自如轉換?首先,就是語境的正確把控。語境,簡單來說,是語言運用的環境。語境是語體產生的基本條件。作為舞臺主持專業人才,一定要了解當下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大語境”,熟悉廣播電視及傳媒行業發展的“中語境”以及掌握舞臺主持時身處的“小語境”,結合自身的條件和特點,挖掘出一套“我”的語體。其次,需要有作為傳播者的強烈責任感。包括對傳播內容承擔責任、激發對受眾傳播的強烈愿望和自身狀態的適當調整。我們在主持晚會的時候常常會發現,開場時朗誦般的聲情并茂確實能打動人心,但如果全場都是朗誦式的說話,那么晚會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晚會是面對現場受眾的,其藝術傳播效果的實現還要依靠現場觀眾的親身參與和反饋。朗誦詩歌文章一樣的主持方式雖然在晚會開場和結尾時讓人感覺很大氣,但不會讓觀眾有參與感,會讓他們覺得有距離感,所以保持分寸感很重要。一個好的舞臺主持人應該能在不同語體間轉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主持樣態,讓受眾有共鳴,才能達到最好的主持效果。
服飾美,是晚會藝術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表現個性、情感和修養的功能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服飾是一種文化,它能顯示出一個人的心靈和內涵,它往往對于一場晚會的成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同性質的晚會需要選擇的服裝也不同。例如,華人跨年晚會,就可以選擇中國民族氣息濃厚的服裝;而新年音樂會這樣的場合,就應該選擇較為正式的西裝、禮服。主持人只有了解晚會內容,把握晚會主題之后,才能在晚會中通過服飾來展現自己的藝術品位,塑造出個人形象特征,從而彰顯個人魅力。
儀態美也很重要。在晚會現場,主持人常常需要大幅度地走動來調動受眾的情緒,而在看似簡單的“走路”中,往往會出現許多問題。主持人應該注重整個身體形態的有力端莊,保持穩定的氣場。雙臂要自然下垂,步伐輕盈穩健,不輕浮混亂。這樣的“走路”才能給受眾一種穩健大方、精神自如的美感。除此之外,體態語言也是對有聲語言藝術傳播的有力補充。體態語言作為作品內涵和情感世界的綜合體現,要求主持人在眉眼、肢體、身姿、動作上,既要具有鮮明的表現力,又要舒展、大方、靈活,以滿足觀眾的藝術欣賞需求。[3]對于舞臺主持人來說,適當地運用一些體態語言,可以讓其語言表達更豐富、更形象。
晚會中最重要的是語言美。主持人藝術化的語言所體現出來的美感,成了主持人個人魅力的重要因素。從傳播學意義上說,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就是借助大眾傳播媒介并以語言為載體的傳播信息的藝術。[4]舞臺主持雖不屬于大眾傳播,但也以群體傳播或組織傳播的方式面向受眾,它仍依賴語言進行信息傳遞,所以舞臺主持人的語言同樣是藝術化的語言。董卿曾在《愛我中華——民族團結專題文藝晚會》中介紹一個在草原人民哺育下長大成為國家棟梁的、曾經是孤兒的女人的特殊家庭時,在結尾處這樣說道:“國家的孩子,因為有了‘國’的重托,因為有了‘家’的哺育,才使得這些不幸的孩子擁有了幸運的一生……”[5]她以“國”和“家”巧妙地進行結尾,既烘托出了整場晚會的主旨,又顯示出十足的語言藝術美感和文化底蘊,取得了相當理想的藝術傳播效果。
當前的中國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繁雜的社會生活和多元的文化思想為舞臺主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要想成為一名真正有能力的舞臺主持專業人才,除了要具備上述三種能力之外還要擺脫千篇一律的主持方式,探索具有自己特點和風格的藝術道路;要具備過硬的文化底蘊和綜合素養,在主持上開拓創新,努力探究舞臺主持的唯一性。只有這樣,舞臺主持藝術及人才培養才能走向更好的未來。
[1]董卿.主流價值觀的創新傳播——CCTV大型綜藝晚會的主持傳播策略之探討[J].電視研究,2010(06).
[2]李水仙.播音主持藝術的語體特征[J].新聞界,2005(05).
[3]張藝霄.聲樂藝術在舞臺節目主持中的應用[J].民族音樂,2011(03).
[4]肖沛雄,張天健.主持人語言藝術的傳播學思考[J].新聞界,2007(02).
[5]孫倩.淺析晚會節目采訪的特殊要求[J].今傳媒,2012(07).
J812
A
1007-0125(2015)02-0116-02
譚力(1984-),男,廣西河池人,碩士,講師,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研究方向:影視理論、播音主持教育教學研究。
本文系欽州學院科研課題“基于組織傳播理論的舞臺主持傳播策略研究”(編號:2014XJKY-34B)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