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步森(江蘇省鹽城市雜技團 江蘇 鹽城 224700)
基于雜技基本功與技巧訓練的分析
陳步森
(江蘇省鹽城市雜技團江蘇 鹽城 224700)
雜技是一種趣味十足的歷史文化藝術,其在漫長的中華歷史長河中被廣大人民所銘記與傳承。本文對雜技的基本功與技巧訓練進行了詳細分析,以期對雜技藝術的傳承及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雜技;技巧訓練;基本功;訓練要素
近些年來,雜技藝術表演在國內的發展非常廣泛,并且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密切關注,同時其在技巧訓練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創新,相繼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所謂創新具體是指在節目技巧、主題晚會以及劇目化等諸多方面的創新發展,在演出的過程中以各種創新的樣式將雜技藝術表現出來,并且在該過程中不斷采用新節目和新道具進行雜技表演,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雜技基本功在傳統說法中是指腰、腿、跟頭、頂等四個方面。近幾年根據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需要,將舞蹈藝術歸列入了雜技演員的基本功訓練中,并且在雜技界得到了肯定與認可。在雜技藝術表演中,正是這種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創造出了一代代雜技演員創新、獨特、驚險的高難度節目表演,為精彩的藝術打下了堅實基礎。
雜技表演是一項以技巧表達為核心的綜合藝術,對于雜技演員來說,身體素質訓練、鼎功訓練、筋斗訓練和舞蹈訓練是基礎訓練,這也是雜技基本功狹義概念的四要素。
首先,身體素質訓練是指對雜技表演人員身體各個部位機能的全面訓練,包括對身體各個部位柔韌、開度、力量、力度、速度和控制平衡等方面的嚴格訓練,以此來改善身體各部位的機能,盡可能增強身體的承受能力,增加機體的可塑性,使得身體能夠承受更加高難度的技術、技巧訓練;其次,鼎功技術的訓練,即是對倒立支撐技術的專項訓練,以技巧的高難度訓練來增強受力部位腰腹的力量;再次,筋斗訓練的專項練習。在翻、滾、騰、躍等方面對雜技表演人員予以訓練,從前、后、側、屈、旋和騰空等方面對身體進行各種變異技能的技術訓練,以此增強肌體的空間感覺,提高表演人員的靈敏度和協調力;最后,舞蹈方面的訓練。這是雜技藝術表演中最為基礎的訓練項目之一,具體包括對手、眼、身、法和民間戲劇舞蹈的基本常識訓練,通過這種訓練來改變人體的自然形態,提高人體在表演過程中對雜技藝術力的表現力,使體態更加富于藝術的韻律感和美觀感。對于雜技藝術表演而言,上述基本要素是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且相互作用的。
作為專業的雜技演員,不僅要熟練掌握狹義的雜技基本功四要素,同時還要掌握專項雜技節目基本功,根據特定的專項雜技節目所要求的特有技巧來確定雜技表演的細節項目。不同的雜技表演主題具有與之相應的特定技巧,也有多種技巧之間的相互轉換,因而相對來說不同性質的節目具有不同的技術、技巧、技能和技藝的嚴格要求,所以在基本功的構成要素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雜技基本功和雜技節目基本功兩者在內在關系方面具有必然的聯系,但同時又不能相互替代,兩者在節目表演過程中應該相互結合并相互配合,以此為觀眾呈現精彩的節目表演。
對于雜技基本功的訓練不僅僅是一項技能的訓練,更是基本體能和基本智能的訓練,更加著重在意志和心理素質方面的鍛煉,所以,基本功訓練實質上是對演員的綜合能力訓練。通過這種綜合素質的訓練,使演員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怕驚險的意志以及穩定的心理素質,同時具備承受力、柔韌力、爆發力,具備靈敏的感受力等。
基本功的訓練是無法代替具體節目中的技巧和特技訓練的,一般在正式節目表演過程中,是不能將雜技表演技巧照舊搬上表演舞臺的,更不能直接將其作為節目的技巧動作,應該將其不斷予以升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變,適應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對于基本功訓練,無論在內容還是方法的應用上,均需要一定程度的改進和創新,在改進和創新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特別注意貫穿科學知識的訓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智能、技能和體能等方面的綜合水平。此外,強調基本訓練是一種綜合素質的訓練,針對各種節目中的特技表演和節目技巧進行深化訓練,才能不斷提高節目的質量,才能不斷產生新技巧,涌現出大量的新節目,創造出不同的節目效果和影響。
總之,真正成功的創新節目,不僅能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而且要給人們帶來長時間的正面影響。近幾年我國雜技藝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鑒于創新節目的藝術靈感。在傳統的雜技藝術團中,更多的是體力方面的表演,而現今的雜技藝術表演,智力是其中尤為重要的成功因素,而并非只是動作的難度和技巧的熟練性。所以,在雜技基本功的訓練方面,應當綜合各方面的藝術表演訓練,從而帶給觀眾非一般的視覺享受。
[1]袁永杰.雜技學員思想教育方法初探[J].魅力中國,2013,(2):103-104.
[2]林秋梅.淺談雜技基本功和技巧訓練對于雜技演員的影響[J].東京文學,2014,(1):24.
[3]劉勇.雜技演員內在表現力與肌張力[J].藝海,2011,(11):40-41.
J828
A
1007-0125(2015)02-0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