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兆苗,劉艷玲
(安徽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金融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不斷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成為人們不斷關注的焦點。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多次提到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提出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然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存在漏洞。因此,如何正確監管互聯網金融需要監管部門和市場不斷的摸索。
一般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主要包括新型網絡金融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財機構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監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機構,包括融資性擔保公司以及一些小額貸款公司等。三是機構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監管不足或規避監管的業務,包括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證券化以及部分理財業務等。
(1)中間業務:從事期限、流動性和信用轉換的中介具有銀行特性,因而屬于間接融資的范疇。(2)不易監管:由于發展速度較快、規模較大,監管層難以應對,往往不受相應的監管,也不享受相關的保護。(3)高杠桿率:影子銀行的產品往往集中于高信用風險、低流動性的長期金融資產,且一般資本的杠桿率比較高。
由于影子銀行有著獨特的運作流程,以及存在的特征,使得影子銀行面臨著諸多風險。具體有:(1)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期限錯配的現象普遍存在,理財產品的平均期限一般為2—4個月,然而這部分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于一般在一年以上的投資,造成影子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2)信用風險:民間借貸市場集中體現了影子銀行的信用風險,一些銀信合作的信托類理財產品也存在信用風險。(3)傳染性風險:影子銀行業務復雜而且透明度不高,但是影子銀行與傳統銀行之間的互動性和相關性非常高,造成影子銀行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一旦影子銀行出現資金鏈的斷裂,必然造成金融市場的動蕩。
狹義上看,互聯網金融是指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資金融通功能的機構、行為、工具以及市場的統稱;而從廣義上來看,一切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業態應該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因此,廣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應當包括但不限于網上銀行、在線理財、網絡借貸、網絡金融產品營銷以及第三方支付等多種模式。

表1
1.第三方支付及其風險。第三方支付的風險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隨著網絡消費規模的急速擴張,互聯網金融規模快速膨脹,而當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用戶達到一定數量、資金達到一定規模時,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給整個經濟帶來很大沖擊;另一方面是第三方支付中的用戶信息安全和轉賬安全目前有明顯漏洞。
2.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貨幣基金投資資產過度倚重于銀行同業存款,存在明顯的資產集中度過高的風險。不僅如此,一些貨幣市場衍生工具面臨很大的期限錯配,造成資產負債結構性風險和流動性擠兌風險。
3.P2P網絡貸款平臺及其風險。P2P網絡貸款平臺的風險存在于技術安全風險。相關安全投入較低,在現有技術水平下,網絡平臺極易遭受黑客的惡性競爭,其結果不僅會導致網站倒閉或者數據庫受損,甚至會帶來借貸雙方客戶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
4.眾籌模式及其風險。眾籌模式及其風險即項目發起人運用社交網絡將投資人的資金進行整合,為小企業或個人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其主要風險在于信息不對稱,投資人所投資金缺乏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在投資項目獲得全部目標收益之前,投資人很難監控資金的使用動向,因而無法保證資金安全。
互聯網金融和影子銀行都有著各自的概念股,現在分別以影子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一支概念股為例,分析兩支概念股之間的關系,從而類比推出影子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關系。

表2 影子銀行概念股:中糧地產(000031)

表3 互聯網金融概念股:中天城投(000540)
基于MATLAB中的指令計算出兩支概念股票之間的協方差和標準差。
兩支股票的協方差矩陣為:0.0098-0.0016
-0.0016 0.0170
標準差為:0.0991 0.1305
由此,得出兩支概念股的協方差為-0.0016,協方差不等于零,兩支股票的收益率并不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兩支概念股之間的收益率存在一定的關系。互聯網金融是由一系列互聯網金融概念股組成的,同時影子銀行的概念股影響著影子銀行的收益率。鑒于影子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存在的關系,我們可以從目前對于影子銀行的監管而得到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啟示。
一是國際組織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關注資本、杠桿率高低、流動性大小、保證金或預留扣減率、證券化風險保留和保險標準。二是美國的監管手段為證券化風險保留、加強信息披露,以及提高對機構的注冊、破產、清算、表外業務門檻等。三是歐盟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手段主要為提高資本金,強化證券化資產標準與風險權重,加強信息披露等。
一是進一步落實責任分工。按照誰批設機構誰負責風險處置的原則,逐一落實各類影子銀行主體的監督管理職責,建立中央和地方統分結合;同時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籌備職責明晰、運轉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二是著力完善監管制度和辦法。按照“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原則,加強市場主體監管;規范發展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業務、民間融資業務和私募投資基金業務;推動信托公司業務轉型發展;制定金融交叉產品以及相關業務合作行為的約束條件;穩健發展融資性擔保業務;規范網絡金融活動。三是加快健全配套措施。深入排查風險隱患;著力加強監督檢查;加大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中國影子銀行是在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博弈間發展起來的,國內的監管環境相對嚴格,影子銀行及其各項業務大多都處在監管機構的監管之下,除了民間金融難以把握。我國影子銀行的主要監管機構是銀監會,針對不同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制定了不同的規范性的部門規章和治理文件。(1)信托公司:其主管部門為銀監會,具體的管理文件有《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其中監管指標約束指標有: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人民幣2億元;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且凈資本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2)財務公司:約束財務公司相關文件是《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具體監管約束為: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資本總額須高于拆入資金、擔保余額;短期證券投資占資本總額的比例不高于40%;長期投資、自有固定資產占資本總額的比例分別不得高于30%、20%;另外規定,財務公司對其吸納的存款需向央行提交存款準備金。(3)消費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范了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行為,具體的監管指標有:資本充足率不低于10%;同業拆入資金、投資余額比例不高于資本總額的100%和20%;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不低于100%。(4)針對一些其他影子銀行金融機構也具體制定了不同的法律約束,如小額貸款公司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對于典當行商務部、公安部制定的《典當管理辦法》等。
在107號文對于影子銀行的分類中,互聯網金融歸入了“不持有金融牌照,又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一類中,被納入影子銀行的范疇。但是這次107號文還沒有對互聯網金融提出詳細的監管要求。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存在漏洞,沒有建立一套比較規范的準入制度,要加強準入監管就必須結合互聯網金融獨有的性質。因此,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需要不斷的探索。
互聯網金融與影子銀行在概念也業務界定上有交集。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擁有傳統金融相同或相似的業務,滿足了影子銀行具有商業銀行的性質;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監管游離于傳統金融監管,類似于影子銀行的監管現狀。因此,針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可以借鑒影子銀行的監管措施。
1.建立相應的準入規則。(1)機構準入:明確互聯網金融機構設立的條件和標準;(2)業務準入:互聯網新業務的開展的應規范其資金運作和銷售行為,并要求備案登記;(3)平臺準入:制定相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技術規范,提高管理標準;(4)資格準入:要防范互聯網金融高管人員道德風險,定期對高管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并完善黑名單數據庫。
2.加快征信體系建設,完善信息披露。建設完善的征信體系可通過建立金融信用數據庫,使金融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和對稱化。同時,互聯網金融透明度增加,可以幫助監管機構提高監管的效率,讓交易各方能有效評估風險。
3.制定相關法律文件或部門規章。目前,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我國政府還沒有制定具體的監管方案,面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一些監管法律和相關法律文件呼之欲出。
4.加強行業自律的作用。行業自律一般來說比政府監管自覺性更強,監管效果更明顯,作用空間通常也更大。因此,可由政府牽頭成立互聯網金融企業行業協會來實行行業自律。鑒于此,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牽頭組建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2014年4月已經正式得到國務院的批復,目的是對金融互聯網行業進行自律管理。
5.減少監管漏洞。面對金融產品以及業務的交叉,要做到不要出現監管漏洞,可是也不要重復監管,以減少監管成本;但也要鼓勵金融創新,讓金融帶動經濟的發展。
6.控制資金流入規模和利率。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資金可能從低利率的行業流動到高利率的行業,可能導致資金集中在某一行業,導致資金鏈出現風險。因此,控制資金的流入規模可以操控資金的數量;正確貫徹利率市場化可以將資金健康流入金融市場體系。
7.加強資金運用指導。針對不同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制定不同的投向配比的限制,監督指導資金的投向,以免出現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其他風險。
在金融市場體系中,影子銀行的監管可以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提供借鑒和參考。可以從建立相應準入規則、制定行業規范、信息透明化以及加強資金引導等方面來監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從而穩定金融市場的發展。
[1]陸岷峰,汪祖剛,史麗霞.關于互聯網金融必須澄清的幾個理論問題[J].當代社科視野,2014,(12):37.
[2]王達,劉天澤.論影子銀行體系的演進與互聯網金融發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226-228.
[3]紀哲翰.我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與治理[J].經營與管理,2015,(3):30-32.
[4]劉墁.關于我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和對策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6):110.
[5] 馮蔚.國內影子銀行風險監管分析[J].青春歲月,2015,(1):248.
[6]田文會,鄧莉蘋.互聯網金融被納入影子銀行監管[J].法制與經濟:上旬,2014,(2):42-43.
[7] 李斌.互聯網金融更需要法制監管[J].新財經,2014,(2):72-73.
[8]李淼焱,呂蓮菊.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現狀及監管策略[J].經濟縱橫,2014,(8):87-91.
[9]戴國強,方鵬飛.利率市場化與銀行風險——基于影子銀行與互聯網金融視角的研究[J].金融論壇,2014,(8):13-19,74.
[10] 范大路.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監管[J].銀行家,2014,(7):54-57.
[11]李偉.互聯網金融:關于新型影子銀行的爭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4,(18):313.
[12]顏寶珍.基于非對稱信息的我國影子銀行監管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