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成,陳 然,方 兵
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現狀與未來趨勢
——基于近17年教育技術學核心期刊的統計分析
楊 成,陳 然,方 兵
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教育極其重要的研究和建設內容,也是影響遠程教育質量的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采用文獻調研法,以1998~2014年間我國教育技術專業的核心期刊中關于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從研究階段、研究主題分布、文章引用頻次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闡述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現狀,并據此展望未來的研究和發展趨勢,以期為后續深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遠程教育;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智慧學習支持服務
學習支持服務(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是遠程教育的一項極其重要的研究和建設內容,也是影響遠程教育質量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學習支持服務也叫作學生支助服務或支助服務,是遠程教學院校及其代表教師等為遠程學生提供的以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人際面授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的、資源的、人員的和設施的支持服務的總和,其目的在于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遠程學習的質量和效果。[1]我國著名的遠程教育專家丁興富教授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國外學習支持服務研究,并將這個概念引入我國,在經歷幾十年的發展之后,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成果日益豐碩。當前隨著MOOC、大數據、學習分析等技術的不斷涌現,智慧教育時代的來臨推動了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發展的新變革,智慧學習支持服務等概念引發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必將成為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發展的未來趨勢之一。因此,有必要對學習支持服務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分析,為深入探究學習支持服務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數據庫選取
研究對象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以CNKI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主,該數據庫的應用范圍廣,收錄的文章全面,論文更新速度快,學術權威性高,是國內文獻資料查找最常用的學術論文數據庫。
2.論文選取條件
本研究論文樣本的選取按照如下條件進行:(1)論文在學術期刊上正式發表,并收錄到學術論文數據庫中,不包括碩博論文。(2)檢索期刊限定為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類(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學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與特殊教育) 的核心期刊。(3)檢索以“主題”為限制條件,之所以選取“主題”進行檢索,目的在于盡量滿足擴大論文選擇范圍的需要,從而提高論文的總體代表性。(4)論文的發表時間限定為1998年1月至2014年12月。
3.論文收集
隨著我國遠程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網絡環境建設的逐漸深入,近十幾年來,我國遠程教育支持服務體系的研究成果豐碩,相關文獻也較多。筆者以“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或“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為檢索詞,按“主題”為檢索項,檢索時間為1998~2014年,知網中出現的搜索結果就有1 084篇。為了保證研究樣本的權威性和代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研究的可行性,筆者又將“文獻出版來源”限定為核心期刊并進行二次篩選,選定了教育技術學專業的8本核心期刊,即《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開放教育研究》《遠程教育雜志》《現代教育技術》《現代遠距離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研究》和《中國遠程教育》。剔除與本文研究無關的通知等其他文獻后,共篩選出143篇學術論文,它們在各期刊的數量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各期刊相關學術論文數量分布情況
由表1可知,在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核心期刊中,《中國遠程教育》和《開放教育研究》對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關注度較高,其載文所占比例也相對較多,分別占據了28.67%和18.18%,其次是《遠程教育雜志》,所占比例為12.59%,這些期刊均是遠程教育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質量較高,能夠代表一定時期內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最高水準,并能夠反映出該階段的基本研究現狀和趨勢。因此,本研究以檢索出的143篇核心期刊論文為研究對象,重點圍繞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階段、研究主題、被引頻次等,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1.研究階段分析
文獻檢索發現,我國對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最早文獻為1998年1月丁新教授在《天津電大學報》上發表的《創新遠距離學習模式建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文章較全面地論證了學習支持服務的重要性。[2]其他學者如任為民、陳麗等也對學習支持服務的特點、內涵、功能等進行了探討,從此我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有了蓬勃發展。143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年度與篇數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文獻發表年度與篇數分布圖
(1)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起步期(2000年前)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習支持服務的思想傳入我國,引發了遠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在國內,丁興富教授最早關注了學習支持服務研究,將學習支持服務概念引入國內并出版了一系列譯著,丁教授在其專著《遠程教育學》和《遠程教育研究》中對支持服務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述。
圖1中,2000年以前的載文量正好與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提出、規劃等是吻合的,由于我國遠程教育研究剛剛起步,所以學者對于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成果很少。
(2)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迅增期(2001~2005年)
自2001年以來,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論文數量不斷增加,僅核心期刊上刊登的文章數量就從2001年的1篇增加到了2005年的19篇。這一趨勢的出現與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是分不開的。隨著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十五”規劃的制訂,我國掀起了以信息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熱潮,普通高等學校紛紛創辦和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遠程教育的學生人數大大增加。與此同時,廣播電視大學對遠程教育過程改革也進行了新的探索,采取了以自學為主、助學為輔的指導方針,“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使得學習支持服務的相關研究大幅增加。
(3)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穩步期(2006~2011年)
2006~2011年間,學習支持服務文章數量增幅不大,總體呈現出了相對穩定的發展趨勢,這也說明學習支持服務已經成為遠程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內容也越來越廣,包括體制機制建設研究、實踐調查研究、評價研究以及實踐研究等。
(4)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轉折期(2012年)
2012年,核心期刊上的載文數量只有3篇,說明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難以跟上時代發展潮流,融合新技術、新理念創新支持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迫在眉睫。究其原因,這也與國家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密切相關,《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高等學校“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等重大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以及面向全國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研究者更多地將目光投入教學方式和模式的創新研究,對于學習支持服務等教育教學支撐體系的研究有所減弱。
(5)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新增期(2013年以后)
自2013年以來,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開始出現新一輪的上升趨勢,未來相關研究還會不斷增加。研究者再次意識到學習方式、學習資源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服務系統的支撐,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有利于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學習支持服務貫徹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智慧教育時代所提倡的個性化教育理念不謀而合,融合當今開放的教育理念和智能化的技術優勢,其必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高峰,從而更加貼合當前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2.研究主題分析
從統計文獻看,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主題包括: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比較研究、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具體要素研究、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評價研究、國外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介紹、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新理論概述、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個案調查與分析、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技術應用及系統建設等。每個研究主題的文獻數量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文獻研究主題分布圖
(1)遠程學習支持服務主要研究主題
從調研數據可知,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概述、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個案調查與分析、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技術應用以及系統建設,分別占據了研究總量的30%、23%、18%,這三個方面也是當前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是由學習支持服務研究角度決定的。
?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概述。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系統建設離不開先進理論的指導。周蔚[3]在《論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構建的基本原則》中從宏觀理論層面論述了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構建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學生中心、綜合性和服務性三大原則。張偉遠[4]《網上學習支持服務的方法和策略》一文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提出應加強課程選擇、學習時間管理以及學習動機激勵三個方面的服務體系建設,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支持服務理論研究提供參考。還有學者結合新理論加以探討,王永輝等[5]從文化的視角出發提出了優化學習支持服務建設的具體策略;劉述等[6]研究了管理學視野下的學習中心支持服務規范;張滿才[7]《人本主義思想與遠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構建》結合人本主義思想,從明確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目標、充實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內容、改進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方式和完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過程四個方面進行了理論探討。總體而言,理論研究所占比例最大,未來也必將是研究的重點內容。
?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個案調查與分析。個案調查與實證調研的方式有利于深入了解我國學習支持服務的建設和發展現狀,這類文章主要是對國內電大、高校網院等遠程教育院校學習者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內容通常包括學習者對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評價,學習者對于學校遠程授課形式、學習資源、教師輔導、教學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滿意度,學習者在遠程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等。通過調查了解這些遠程教育院校中學習支持服務的現狀,進而針對某個遠程學校或系統的學習支持服務實踐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和措施。[8]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顧玉榮、楊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遠程學習支持系統研究》[9],以徐州地區為例,調查分析了學生對學習支持服務的需求和教師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發現兩者存在顯著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措施;方舟等[10]以浙江奧鵬遠程教育為例,對學習支持服務與學生參與度的關系進行調查研究,調查數據顯示學習支持服務和學生參與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章玳等[11]對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滿意度的具體措施,為后續研究提供了參考。
?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技術應用以及系統建設。研究者在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實踐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這類文章主要闡述了學習支持服務系統體系的建立、系統構建的基本原則、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還包括學習支持服務具體功能的實現、技術在學習支持服務中的應用等,說明人們對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從關注理論,逐步轉變為關注實踐和技術應用,研究越來越深入。
研究者從不同的技術視角出發,提出構建新型的支持服務系統,如潘國清[12]在《用呼叫中心技術構建學習支持平臺研究》一文中提出將學習支持者、網絡學習平臺與呼叫中心技術相結合,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支持服務平臺(TLSC)。張枝實等[13]研究了Web2.0技術支持下在線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構建問題。詹澤慧等[14]結合虛擬助理等人工智能技術,研究了基于虛擬助理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構建及技術難點。王軍鋒等[15]探討了云環境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模式的構建,以適應當前遠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達到優質學習服務的目標。
(2)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其他研究主題
其他研究主題所占比重相對較少,具體包括國內外經驗介紹和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評價方面的研究文獻,數量各占據8%,比較研究的文獻數量占據了5%,說明研究者多從宏觀的理論角度予以探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從評價、教師、學生等微觀角度加以研究,對于學習支持服務中的普遍規律也缺乏較為深入的分析和總結。雖然有關國外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先進經驗介紹類文章仍然占據一定比重,但是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進行國內外對比分析的文章不多,對整個遠程教育的實踐指導作用仍需進一步加強。
?國外遠程學習支持服務介紹。具有代表性的有:歐斯瑪尼·張[16]《個性化視角: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學習支持服務研究》一文,系統介紹了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在學習支持服務建設方面的特色,從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別化支持服務和彈性學習考試制度下的支持服務兩方面加以著重闡述,為我國的研究帶來了啟示。白濱、陳麗等[17]借鑒了英國開放大學學習支持服務的建設經驗;王玲等[18]以阿薩巴斯卡大學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為研究案例,為提高我國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水平和質量提供了參考。
?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評價。完善的評價體系能夠為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如何對學習支持服務系統進行評價,以提高其質量問題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視。鄭明雪等[19]在《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評價指標體系之研究》一文中,從內容、技術、效益和發展性角度構建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發揮其診斷和導向作用。朱祖林、陳麗[20]《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的研究》采用文獻分析、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構建了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并加以驗證分析。黃復生[21]基于學習者視角構建了遠程學習服務質量概念模型,對評價遠程教育、學習者選擇教育服務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總體而言,目前關于學習支持服務評價的研究文獻比例還相對較少,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研究者的參與。
?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具體要素。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具體要素主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研究,包括支持服務中的教師與學生,以及信息服務、資源服務、設施服務、實踐性教學環節、作業、檢測等內容。文獻梳理發現,從具體要素部分切入的研究相對較少,文章數量相比不足,具代表性的有:江小青[22]《社會學角色理論視野下的遠程教育導學教師實證研究》,提出導學教師的角色實現程度,決定了其能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非學術學習支持服務,也直接影響到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良好運行。羅丹[23]探討了學習支持服務中網上異步答疑的反饋策略。王迎[24]在《學習動力保持:學習支持服務的基線》一文中分析了遠程學習者學習動力特征,提出學習支持服務的基線就是保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這些研究均從不同角度促進了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后續研究。
3.文獻被引頻次分析
(1)文獻被引頻次數據統計
由于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被引入的時間較長,研究成果豐碩,文章的引用率較高,因此為了方便統計,本研究僅選取被引頻次為10次以上的文獻,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被引頻次10次及以上的相關期刊論文統計
(2)文獻被引頻次數據分析
筆者針對被引用頻次較高的文獻,從作者、期刊以及文章內容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被引頻次高的作者分析。在檢索出的143篇期刊論文中,被引頻次超過10次的共有23 篇,占文章總量的16%。其中,丁興富、周蔚、武麗志、丁新等的論文被引頻次較高,分別為137 次、88 次、68次、73次。他們幾位都是我國著名的遠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對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關注較多。丁興富教授被譽為我國遠程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對溝通中外遠程教育學術交流、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遠程教育學科做了許多奠基和開創的工作,他最早將學習支持服務概念引入我國,并對其內涵作了系統性的分析。周蔚研究員所著的《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支持服務》是我國第一本對遠程教育中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整體、全面、綜合探討的著作。
?被引頻次高的期刊分析。從期刊角度來看,在前23位的高引用期刊中,刊登在《中國遠程教育》上的有10篇之多,所占比重近50%。分析其原因可知,相較于教育技術專業其他幾本核心期刊而言,《中國遠程教育》更關注遠程教育領域方面的研究,因此載文量相對較多。與此同時,該期刊的綜合影響因子為0.998,復合影響因子為1.336,在同類型期刊中排名靠前,影響因子相對較高。
?被引頻次高的文章內容分析。分析高引用的文章內容可知,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更加傾向于支持服務的理論探討、實踐調查研究以及國外的先進理論介紹等方面,這正好與主要研究主題相呼應。其中,丁興富[25]在《論遠程教育中的學生學習支助服務》一文中最早對學習支助服務思想和理論進行系統介紹,并對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的多種界定加以比較分析,最后論述人際交互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是學生學習支助服務的核心成分,對整個遠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周蔚[26]《現代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現狀研究——一項針對學習者的調查與分析》通過問卷調研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現狀,并結合學習者實際需求提出構建一個完善、高效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確保我國遠程教育的健康發展。武麗志[27]《學生支持服務:大衛·西沃特的理論與實踐》介紹了大衛·西沃特,即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概念的提出者對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發展和實踐創新,并就其思想對當前我國遠程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的啟示進行了討論,為我國相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丁新[28]《遠程教育質量:一種服務的觀點》從服務的視角出發,闡述了遠程教育的服務質量觀,并據此分析了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組成和特征,對遠程教育實踐工作的啟示進行了初步探討。較高引用率的文章主題還包括對學習支持服務的評價研究,如陳麗[20]研究了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周蔚[29]對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進行了區域性對比分析等。研究均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推進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發展。
1.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成果豐碩
從上述數據分析可知,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涉及面廣、研究質量高,能夠跟隨時代和技術的發展。
(1)研究文獻總體數量較多,發表層次較高。1998年至2014年期間,發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學習支持服務方面的研究論文共有143篇,體現了文章質量的高層次性。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豐富的研究內容和重要的研究意義使得相關研究文獻數量總體較多,研究成果豐碩。
(2)研究內容趨于集中,研究范圍逐漸擴大。根據研究主題和高被引頻次文章分析結果可知,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集中于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研究、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實踐調查研究、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技術應用以及系統建設,這些研究主要針對當前學習支持服務的建設現狀和問題,提出了促進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發展的對策和途徑,對后續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近年來,我國遠程教育在各級各類高校、職業培訓、大眾教育等領域廣泛開展,相關立項課題也不斷增加,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涉及繼續教育、教師培訓、特殊教育、黨員干部教育、企業培訓等多個領域,其發展空間是顯而易見的。
(3)結合新技術、新理論的研究不斷增加。雖然近幾年的研究所占比例較低,但從具體研究內容來看,結合新技術、新理念探討學習支持服務的文獻不斷出現,令人耳目一新。華南師范大學的詹澤慧《基于虛擬助理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及技術難點》[30]一文,基于虛擬助理智能化應用技術對構建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進行了探索,文中指出虛擬助理可以智能化地判斷和理解學習者的需求,改善遠程學習系統中資源與知識單向傳輸和缺乏互動的情況,適時引導學習者進行學習并解答疑難問題;還可以監測學習者遠程學習過程中的情緒變化,緩解由于時空分離而造成的負面情緒,為遠程學習者提供更自然和人性化的交互方式與學習支持,為智慧教育時代的學習支持服務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與此同時,翻轉課堂作為近幾年炙手可熱的研究焦點,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傳統課堂教學變革,在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對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提出新的要求。浙江工業大學的顧容等[31]研究了翻轉課堂的學習支持服務模型,從學習支持服務的概念界定入手,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提出面向翻轉課堂的學習支持服務模型,并對模型進行分析介紹進而構建系統框架,對教師實施翻轉課堂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近幾年來MOOC的迅猛發展舉世矚目,姚媛、韓錫斌等[32]在《MOOCs與遠程教育運行機制的比較研究》一文中,從在線教育運行機制的角度,對MOOCs和現有遠程教育運行機制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就包括了支持服務這一對比指標項,指出MOOCs僅以名校聲譽作為質量保障的基礎,缺乏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也不具備系統、完整的教學管理體系,引發了MOOC追隨者的深入思考,為新時期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機。
2.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時間較長、研究體系較為完善,但是研究還存在一定問題。
(1)理論研究過多,應用研究較少。從文獻研究主題分布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研究所占比例高達30%,加上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基本要素研究、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比較研究、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評價研究、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個案調查與分析等方面,理論研究的總體論文數量占據比例高達82%,而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技術應用方面的文獻數量僅占據18%。相比之下,應用研究顯得過于薄弱,這對學習支持服務的后續研究十分不利,未來的研究方向應更多地放眼于實證研究、應用建設。
(2)宏觀層面研究較多,微觀層面研究較少。通過對發表論文的主題分析發現,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觀層面,遠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系統模型的構建、理論研究以及規章制度建設等方面的論文較多,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從具體、微觀層面進行探索的文獻還不夠多,如關于評價、教師、學生等方面的研究較少,從學習者需求的角度出發構建學習服務系統模型的研究相對缺乏,對于學習支持服務的普遍規律也缺乏較為深入的分析和總結。
(3)研究熱點受政策導向影響較大。由圖1可以看出,文獻數量主要集中在2005年到2009年,共有74篇,占據發表論文總數的50%;通過折線的演變趨勢能夠看出,2010年以后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呈下降趨勢,進入了瓶頸期,到2012年才逐步回升,這也是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繁榮期之后出現的必然趨勢。學習支持服務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引起了國內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其發展歷史較長,研究體系也較為完善。然而,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在線學習、MOOC、翻轉課堂等新學習形式的不斷涌現,對遠程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沖擊,研究者對學習支持服務的關注度也有所下降,如何順應新時代的發展潮流和趨勢,促進學習支持服務創新發展與變革成為亟待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
信息社會瞬息萬變,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支撐的智慧教育席卷而來,新的學習方式正悄然改變著學習者的思想和行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更高級別的發展階段,翻轉課堂、微課、MOOC、SPOC等正推動著智慧教育的發展。遠程教育強調的是“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助學為輔”,翻轉課堂、微課、MOOC、SPOC恰恰是“以學為中心”,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制定學習目標,設計學習過程。現有的教學方式也由被動灌輸式逐步轉變為主動求知式,原有的學習支持服務難以滿足當前“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的變革訴求,因此,遠程智慧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教育未來研究的主要熱點之一。
遠程智慧學習支持服務融合了智慧學習理念,是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其強調“以學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是一個智能化的多元體系,包括對學習者的智慧分析、學習目標的智慧制定、對學習資源的智慧推送、對學習過程的智慧管理、對學習活動的智慧設計、對學習效果的智慧評價等方面,以促進智慧學習、發展學習者智慧為最終目標。未來遠程智慧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遠程智慧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研究
當前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研究雖然很多,但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角度出發進行智慧學習支持服務的理論研究則相對不足。在MOOC、SPOC等在線教育浪潮的沖擊下,如何幫助學習者適應現代遠程學習環境,利用智能化技術手段提供合理、有效的個性化支持服務以保障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成為現代遠程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遠程智慧學習支持服務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為中心”,因此,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的多樣化、學習條件的差異性以及學習中心的辦學條件,加強混合式教學、在線教學、翻轉教學等多種教學支持服務模式的理論研究。與此同時,對學習者的相關要素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整合、評價,在此基礎上利用學習分析技術打造支持服務智庫,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選課指導、課程學習過程輔導、咨詢服務、主動促學等服務,解決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以適應學習者的不同服務需求,這些方面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2.遠程智慧學習的智能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無線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打造的物聯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態系統,智慧教育能夠為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提供新的技術支持。[33]虛擬助手、可穿戴設備、物聯網、云計算、量化自我、自適應技術等智慧教育時代涌現出的新技術元素能為遠程學習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因此,智慧性的支持服務不僅需要先進理論的指導,還需要研究者關注智能化技術開發和實踐應用,如設立云端學習中心,促進遠程教育教學信息的隨時隨地雙向交互,融合學習分析技術研發智能學習平臺以適應個別化學習模式所需。還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虛擬校園環境,使遠程學生不僅可以親身感受校園文化和社會生活,而且可以獲得各種教學資源和信息,深度參與教學活動。
3.遠程智慧學習的智慧環境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了新的智慧學習環境,加快了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了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34]與以往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相比,學習支持服務的創新發展需要創建一個更加多元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智慧環境,為提升學習者的遠程學習效果提供充分的“環境給養”。遠程智慧學習環境包括多個要素,如智能設備、智慧教師、智慧資源、工具等,可以及時感知學習者信息,自動記錄學習過程和測評學習結果,學習者利用智能設備無縫接入智慧資源超市,隨時隨地按需取用資源,還可以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生成新的智慧資源。與此同時,智慧學習工具能夠為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和認知水平提供服務,包括認知工具、交流工具、評價工具、終端工具等,這些方面亟須研究者和實踐者進行深入探討。
4.遠程智慧學習的管理與評價研究
智慧教育理念的融入為實現遠程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可持續化發展創設了有利條件,利用大數據技術全面采集各種教育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分析與數據挖掘處理,可以為教育管理提供數據支持,推動教育事業的可持續、均衡發展。[35]與此同時,學習評價是遠程智慧學習支持服務中的重要環節,涉及學習者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等多個評價維度,且傳統的測試方式難以測試出學生的全部學習效果,學習分析技術能夠為創設細化且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提供解決方案,學生行為數據,如在線參與度、資源的貢獻度等可作為實施形成性評價的重要考量依據。因此,遠程智慧學習支持服務要加強評價體系的建設,綜合考慮活動中每一項任務的完成及其參照目標的設計,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有標準可依的多元化智能評價體系。
健全的智慧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能夠為遠程教育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給遠程教育領域帶來專業、高效、便捷的服務。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統籌安排,統一規劃,建立健全智慧學習支持服務的保障機制,引導多方共同參與建設,為智慧學習支持服務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和運營支持。同時,學校層面應推動應用并結合實際不斷對其加以研究和改進,促進遠程智慧學習服務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1] 丁興富.遠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丁新,王淳,牛健.創新遠距離學習模式 建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關于“注冊視聽生”教育試點的調研報告之一[J].天津電大學報,1998(1):14-18.
[3] 周蔚.論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構建的基本原則[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2):7-10.
[4] 張偉遠.網上學習支持服務的方法和策略[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6):9-13.
[5] 王永輝,馮麗櫻.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文化的視角[J].中國遠程教育,2007(5):23-28.
[6] 劉述,楊亭亭.管理學視野下的學習中心支持服務規范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2):74-79.
[7] 張滿才.人本主義思想與遠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構建[J].開放教育研究,2009(3):36-39.
[8] 李慧麗,楊光燦.我國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現狀——基于中國期刊網的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9(3):48-56.
[9] 顧玉榮,楊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遠程學習支持系統研究——以徐州地區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2(5):76-81.
[10] 方舟,奚群英,呂有偉.學習支持服務與學生參與度關系的調查研究——以浙江奧鵬遠程教育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0(1):95-99.
[11] 章玳,徐正東.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1(4):20-26.
[12] 潘國清.用呼叫中心技術構建學習支持平臺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9):84-89.
[13] 張枝實,楊茹,陳東毅.基于創新2.0的在線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構建[J].中國遠程教育,2011(8):68-72.
[14] 詹澤慧,梁婷,馬子程.基于虛擬助理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及技術難點[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6):95-103.
[15] 王軍鋒,張亞斌.云計算環境中的“四學”遠程開放教學模式的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54-61.
[16] 歐斯瑪尼·張.個性化視角: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學習支持服務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9):13-18.
[17] 白濱,陳麗,斯蒂芬·J.斯威森比.英國開放大學質量保證關鍵要素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1):29-34.
[18] 王玲,楊帆.阿薩巴斯卡大學遠程教學模式及案例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1):45-48.
[19] 鄭明雪.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評價指標體系之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05(5):29-31.
[20] 朱祖林,陳麗.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2):42-45.
[21] 黃復生.基于學習者視角的遠程學習服務質量概念模型[J].開放教育研究,2012(2):99-106.
[22] 江小青.社會學角色理論視野下的遠程教育導學教師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51-57.
[23] 羅丹.網上異步答疑的反饋策略之探討[J].遠程教育雜志,2007(2):48-51.
[24] 王迎.學習動力保持:學習支持服務的基線[J].遠程教育雜志,2009(4):35-38.
[25] 丁興富.論遠程教育中的學生學習支助服務(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2(3):56-59.
[26] 周蔚.現代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現狀研究——一項針對學習者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5(3):43-47.
[27] 武麗志,丁新.學生支持服務:大衛·西沃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08(1):25-29.
[28] 丁新,武麗志.遠程教育質量:一種服務的觀點[J].中國遠程教育,2005(3):14-18.
[29] 周蔚.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的區域性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5(1):81-86.
[30] 詹澤慧,梁婷,馬子程.基于虛擬助理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及技術難點[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6):95-123,117.
[31] 顧容,沈洋洋,陳丹.面向翻轉課堂的學習支持服務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5):72-77.
[32] 姚媛,韓錫斌,劉英群,等.MOOCs與遠程教育運行機制的比較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6):3-10.
[33] 楊現民,劉雍潛,鐘曉流,等.我國智慧教育發展戰略與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技術,2014(1):12-19.
[34] 陳耀華,陳琳.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更高層次教育公平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1):22-26.
[35] 楊現民.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9-34.
責任編輯 張軍濤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in China——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pers in Core Journals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Recent 17 Years
YANGCheng,CHENRan,FANGBing/JiangsuNormalUniversity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is a vitally important study and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as well as a critical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papers on the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in core journals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from 1998 to 2014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phase,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topics and the article citation frequency,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looks into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accordingly, so as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in-depth study.
distance education;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support service of Smart Learning
G434
A
2095-6576(2015)04-0035-09
2015-06-30
楊成,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遠程教育與網絡教學、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yangch_217@163.com)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 2010 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以學習者為主體的遠程教育學習服務體系研究”(GKA103013);江蘇師范大學教育學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工程第二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