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系 劉蘭蘭
我國招投標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系 劉蘭蘭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眾多領域采用招投標方式開展項目建設和采購在我國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但是,在招投標實踐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無法杜絕或解決。本文針對上述現狀進行歸納整理并從多方面深入剖析其形成的內外部原因,以期能引起廣大招投標企業的重視。
關鍵詞:招投標 問題 成因
招標投標,是指“招標者提出貨物、服務和工程等要求,并邀請投標企業參與投標并按規定程序進行選擇中標企業的一種有效的市場交易行為”。
招標與投標在我國己經成為眾多領域中一項不可忽視的采購行為,這項采購行為還在不斷的發展和成熟,目前,它在眾多行業中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必要的管理制度。但是,即便是早在2000年1月1日就已經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在2003年1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也沒能阻止我國某些企業在招投標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或明或暗的問題。
目前,我國企事業在招投標環節中主要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是串通投標和合伙圍標。
2.1 串通投標
串通投標,是指以排除其他競爭對手為目的,以“投標人與投標人或投標人與招標人之間”勾結為手段,以損害“公平交易”為代價的投標行為。
在投標過程中,有串通投標行為的,招標人或有關管理機構可以認定該行為無效。一般情況下,串通投標分為兩種。
2.1.1 投標人串通投標報價
有下列行為均屬投標人串通投標報價:(1)投標人之間相互約定抬高或壓低投標報價;(2)投標人之間相互約定,在招標項目中分別以高、中、低價位報價;(3)投標人之間先進行內部競價,內定中標人,然后再參加投標;(4)投標人之間其他串通投標報價的行為。
2.1.2 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
(1)招標人在開標前開啟投標文件,并將投標情況告知其他投標人,后者協助投標人撤換投標文件,更改報價;(2)招標人向投標人泄露標底;(3)招標人與投標人商定,投標時壓低或抬高報價,中標后再給投標人或招標人額外補償;(4)招標人預先內定中標人;(5)其他串通投標行為。
“串通投標”是對市場公平競爭的否定行為,是對市場交易主體合法利益的最大破壞。因此,市場經濟體制中有關法律制度尤其是與招投標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必須對“串通投標”行為予以明確規范,并對其破壞活動予以堅決打擊。譬如,《招標投標法》規定:“投標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標報價,不得排擠其他投標人的公平競爭,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投標人不得與招標人串通投標,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盡管我們看到,國家有關法律制度對“串通投標”進行了限制,但由于招標投標活動規范性不強、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下,“投標人互相串通投標、招標人與投標人勾結投標、大家輪流中標以及借機抬高標價、中標后低價轉包”等多種非法行為。以上現象不僅損害招標人、其他投標人的合法利益,更重要的是削弱、限制了公平競爭。
如果不加強對以上現象研究,不加大懲處力度,正常的招標投標活動將難以運行。
2.2 合伙圍標
合伙圍標,是指在招標投標過程中,為了增大在招標投標活動中的中標機會,同一個投標者通過制作多份不同或類同的投標書,并以各掛靠的施工企業的名義進行投標,承攬該工程項目一項或幾項任務的行為。
合伙圍標是招標投標中的一種嚴重違法行為,分為“不完全圍標”與“完全圍標”兩種情況。表面上看,該活動各項工作都是在“公平”競爭環境下進行的,但實質上無論是“不完全圍標”,還是“完全圍標”投標行為,由于參與投標的單位實質上是一家,從而有效規避了完全競爭環境,侵害了其他投標認定合法權益。譬如,《招標投標法》規定:“假借他人名義進行投標或用其他弄虛作假方式騙取中標的,中標結果無效,對招標人造成損失的,要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從以上法律規定我們應該知道,“合伙圍標”法律后果是“中標無效”,并給招標人造成損失的需要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消除影響等法律規定。同時,還對每一條款下犯罪主觀惡性,以及損害情況,對“合伙圍標”依法給予賠償責任。
“串標、圍標”是較為常見的惡性違法行為。根據中國招標投標法律,無論是“串標”還是“圍標”,都是嚴重違反“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守信的市場交易原則的惡劣違法,甚至犯罪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串標、圍標”屢禁不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必然有其存在的深刻原因。
3.1 “串標、圍標”內因分析
串通投標實際上是一種發生在招投標過程中的尋租行為。我們可以從法學角度對“串通投標”進行分析,這樣就可以防止在社會實踐中“串通投標”行為的發生,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串通投標,是經濟法中的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串通投標”即在招標投標活動中投標人串通一氣的違法行為,盡管對中標人而言,收益高風險小。但是由于投標人之間的相互串通,違背了招投標制度中的公平競爭原則,導致通過自由公開競爭方式獲得工程項目的秩序受到破壞。如果任其發展可能使得他人效仿,以至于使得整個招標投標市場秩序混亂。在此狀態下,僅僅依靠私法予以調整,顯然已經力不從心。因此只有依靠國家才能維護與恢復已經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狀態。其次,串通投標行為必然伴隨產生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如行賄受賄、侵犯商業秘密等。如果僅僅指望通過民事責任來追究“串通投標”人的法律責任,不僅實施難度大,而且還難以認定。所以,需要一種更強的法律方式來根治招標投標業務中的“串標”現象,遏制這類違規行為,使其他投標人的正當利益得到保障,這樣才能保證市場機制的公平性。
3.2 “串標、圍標”外因分析
3.2.1 招標投標活動中違法行為認定難度大
違法行為打擊不力是“串標、圍標”現象頻發的原因。盡管招標投標活動從總體上講是民法范疇內,招標人與投標人之間基于“標書”而產生的民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不過,在該活動進展中,由于投標人不只是一個,而是多個,如果投標人人為地采取非法途徑,如“串通中標”或“合伙圍標”等方式,這就不僅違反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誠實守信的交易原則,也違反了《招標投標法》的“公平、公正、公開”的法律精神。也就是說,投標人的行為已經侵害了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所以,中標的投標人理應對其違法行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是,在現實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舉證投標人侵權認定上實屬困難。加之,各種各樣的“規避招標”等現象,使得我們司法機關以及受害人都難以對“串標、圍標”等行為進行有力打擊。正如大家所知,正因為某一投標人的“串標、圍標”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處,其他投標人或潛在的投標人都會相繼學習、模仿,從而違法,乃至犯罪更為猖獗。因此,加強對招標投標活動中違法行為的認定,是招標投標活動有序推進的重要保障。
3.2.2 招標投標活動中違法行為監督不力
監督機制是保障法律有效運行的保障。招標投標活動是招標方、投標方以及代理機構等當事人圍繞招標投標活動進行工程項目建設任務。盡管國家早已出臺并實施了《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等有關招標投標制度,從理論上有利于各交易主體在市場經濟中依法履行各自應承擔的義務,并享有相應的權利。但是,在群眾監督缺乏、輿論監督不力等情況下,對于招標投標過程中的違法不究、執法不嚴的問題,必須發揮政府監督作用。但是,在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了地方利益,在招標投標活動中往往為投標方保駕護航,提供多種便利條件。即使發現了投標方的違法行為,重則說服教育,輕則不聞不問,只要招標活動中能“中標”,唯“地方經濟建設帶來效益”論。所以,行政監督作用在地方利益面前顯得十分乏力。但是,正是由于監督機制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招標投標活動中違法行為懲處必須在政府、群眾以及社會公眾的監督下,才可能使投標人真正認識到“串標、圍標”等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也有利于招標投標活動市場秩序的回歸。
3.2.3 圍繞招標投標活動相關利益群體干預現象嚴重
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完善的情況下,長期的人治環境影響及其慣性并沒有消除,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運行中,還沒有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法制意識。在招投標活動表現為政府行為嚴重干擾招投標活動,使招投標活動充滿了“領導意志”。
同時,招標人為了招標投標活動順利進行,會主動與行政領導搞好關系,并在為了領導班子“一團和氣”的思想影響下,也會不遵循市場競爭規律進行對外競標;在這樣的招標投標環境背景下,投標人則擔心不能“中標”而選擇采取一些非市場競爭手段,進行“串通中標”或“合伙圍標”等形式,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損害合法權利人的權益。受其影響,甚至在有些地方,違反市場經濟公平競爭要求,政府、招標人以及投標人等相關利益者通過多種形式干預招標投標活動,打擊排擠潛在競爭對手,使招標投標的作用發揮十分有限。
我國招標投標歷史較短,尚處在發展、完善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除了串標與圍標,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權錢交易等,其產生的原因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也有現行招標體系的缺陷造成的。通過十幾年的實踐我們己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并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希望今后招標投標監管部門加強對招標投標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改革現有招標投標工作流程,推廣招投標網絡化方式,真正體現招標投標活動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參考文獻
[1] 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過程造價計價與控制[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2] 郭軍,彭尚源.如何防控招投標活動中的串標圍標行為[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7(c)-030-03
作者簡介:劉蘭蘭(1973-),女,北京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系,教師,副教授,管理學碩士,主要從事市場營銷、企業管理、高職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