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萍
(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600)
試析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職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關系
李桂萍
(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600)
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健康人格的概念出發,闡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職生健康人格培養的內在聯系,指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促使高職生健康人格養成的重要途徑,提出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高職生健康人格的具體措施。
健康人格;職業生涯規劃;高職生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調整,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正迅速發展。對于處于人格重建期的高職生而言,人格是心理素質的核心,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不僅是他們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職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具有密切的聯系,筆者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切入點,試圖挖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職生健康人格培養中的功能,以期為高職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提供若干參考意見。
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諧、全面、健康地發展,它是指現實人格的良好狀態,是與社會環境相適應、被其他社會成員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現個人個性特征的人格模式。高職生健康人格的標準可以概括為:具有正常的認知能力,能客觀反映外界事物,能進行正確判斷和推理;有穩定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健康的情感;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評價,既對自己的長處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為自己的短處而感到沮喪,甚至自暴自棄,能適當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能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個性,能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恰當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對于高職生而言,形成健康的心理人格直接關系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與成才進步[1]。
積極心理學在人格研究中雖然提倡生理機制、外部行為和社會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但更強調后天所處文化環境對人格的影響作用。因此,健康的人格教育無疑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2.1 促進學生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全面發展不僅是知識和才能的全面提升,還包括個性的全面發展,是人格的完善和提高。作為培養高層次、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注重基礎專業知識、勞動技能的培養,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其中人格健康是關系到人才質量的重要問題,這既是高職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職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2.2 促進學生社會化,為適應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在目前的社會狀況下,知識不等于能力,學歷也不等于能力,人被社會接受和認可更多取決于知識之外的非智力因素,人格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格健康的高職生能和社會有良好的接觸,以一種正向的態度觀察社會、了解他人,能看到社會發展的積極面和主流并具有社會責任感。可以說高職學生人格的健康是社會和諧的基石,關系到社會的未來發展。
2.3 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備健康的人格不僅是適應目前社會不可或缺的素質,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此,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讓他們形成積極、自信、樂觀、堅強等健康的人格,使他們不因學歷低、社會要求高而認為就業前景不樂觀。更重要的是,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在挫折面前很快調整心態,為適應社會與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促使高職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徑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制訂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2]。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高職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的前提下,通過自我評估和社會環境因素分析,結合職業理想與職業生涯的預期,確定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在學校相關部門和人員的幫助指導下,規劃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工作,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與就業競爭力,為未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3.1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高職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在本質上是一個人的職業戰略規劃問題,要明確“我將來要干什么”,即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范圍,它關系到高職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高職生人生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助于高職畢業生實現從學生到“社會人”再到“職業人”的轉變;有助于高職生認識自我和外部環境,準確進行自我定位;有助于高職生在校期間弄清楚“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提高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助于提升高職生的職業競爭力,為未來職業發展儲備能力;有利于高職生找到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有助于高職生積累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將不同的資源進行合理整合與規劃,使其實現動態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不只是協助高職生按照自身條件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以及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就業率和社會滿意度,更重要的是通過職業生涯探索幫助高職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以認清發展方向、明確發展目標、制訂行動計劃,更好地規劃學習、生活與未來,促進高職生身心健康發展。
3.1.1 引導高職生正確認識自我 職業生涯規劃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途徑來分析自我、認識自我。不但要對自己的性格、氣質、理想、興趣、道德等內在因素有所認知,而且要對專業、知識、經驗、技能等外在因素有所認知,從而對自我形成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和定位。同時,要審視職業和社會,對社會需求和勞動力市場變化以及未來發展前景具有明確的認識和判斷,最終確定科學的職業目標。正確的自我認知有利于高職生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樹立良好的自信、保持樂觀的心態。
3.1.2 預測就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高職生可以理性地分析就業形勢,預測就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發現自己在就業領域中所處的位置,發現問題并有意識地完善與改進,不會使就業陷入盲目狀態。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高職生充分認識自己在就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預見可能發生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自我完善。
3.1.3 培養高職生的綜合素質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理論與實踐、認知與體驗相統一的過程,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社會認知教育、自我認知教育和職業認知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此,學校應加強與社會的聯系,根據不同需求設立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運用,同時也使學生有機會認識社會及外部客觀環境,使其在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發展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合作精神,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健全人格。
3.1.4 提高高職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高職生依據現實條件(主觀與客觀)樹立人生理想,處理好個人需要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現實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的關系,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歸根到底,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于使高職生學會生存、更好地適應社會。
3.2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職生健康人格養成具有密切聯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為高職生成長成才提供有效的途徑,最終的目的是促使學生順利就業,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踐表明,它是幫助高職生增強主體意識、開拓美好未來的有效形式,也是實現高職生培養目標的重要一環。而培養高職生的健康人格是高等職業院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最終目的也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兩者的落腳點是一致的。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為高職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提供有效的方法、手段。首先,對高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即高職生有意識地積極探索,有助于客觀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這是擁有健康人格的前提;其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對各類環境進行分析,使其認清社會形勢,客觀分析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把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理想價值觀念,在奉獻社會的同時實現個人的理想與價值,這是高職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重要內容;再次,對高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在綜合分析自身及外部各種條件的基礎上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并制訂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具體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發揮了積極主動性,自主性被充分調動,這也是高職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重要內容;最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引導學生進行心理調適,使其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正確應對,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應對各種環境及壓力,這也是健康人格培養的重要內容。
[1]郭偉.淺談高職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8(8):52-53.
[2]陳亮.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設計與規劃研究[M].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高教研究
衛生職業教育
Vol.33 2015 No.4
G40-03
A
1671-1246(2015)04-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