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艾娟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100)
基于農村基層助理全科醫生培養的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婦產科學課程教學改革
鄭艾娟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100)
根據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快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精神,結合學校自身特色和優勢,圍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要求,探索和實踐助理全科醫生培養的模式,改革婦產科學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方法,以適應培養全科醫生的需要。引入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方法,強調實用性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實現??平逃c學生就業的對接,以期培養具備“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六位一體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助理全科醫學人才。
助理全科醫生;高職;婦產科學;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投入的加大,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但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嚴重,其根本原因是合格全科醫生嚴重匱乏[1]。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6號)指出:“遵循醫學教育規律,推進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法,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加快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备鶕鲜鑫募?,圍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要求,我們在“3+2”(3年醫學??平逃?年畢業后全科醫生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模式下探索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婦產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2]。
依據高職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崗位、任務、過程等的分析,參照《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本著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技能要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原則,體現高職教育“重實踐、講技能”的專業人才培養特點,探索和實踐助理全科醫生培養的模式,轉變婦產科學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方法,以期培養具備“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六位一體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助理全科醫學人才[3]。
目前,婦產科學教材仍然采用傳統的編寫模式,基本上是按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的順序來編排;教學方法是教師授課、學生聽課,教師多采用幻燈片形式按照教材順序授課,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不高,實際動手及臨床思維能力差。學生一旦進入臨床,就感到無從下手,不能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和治療。對此,我們根據臨床專業結構特點和全科醫生崗位要求,引入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工學結合教學理念能夠很好地將學習與工作實踐結合在一起,突出了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了職業教育必須滿足社會服務和市場需求,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4]。
職業院校的課程目標應堅持職業需求與可持續發展相統一,這種以職業需要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正是婦產科學課程改革應遵循的原則。通過對我國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高職院校醫學生就業形勢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崗位要求的分析[5],結合《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所要求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素質目標,著眼于對學生臨床技能訓練和崗位素質及職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發展和情感態度的養成。根據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課程組教師在廣泛征求校內外臨床專家建議和意見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全科醫生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和本課程的特點,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圍生期、圍絕經期保健的主要內容和相應的處理原則;掌握計劃生育指導技術;掌握常見婦產科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熟悉門診常見婦產科疾病的處理流程。(2)能力目標:具備對常見婦產科疾病做出正確診斷和評估,同時做出恰當轉診的能力;能獨立完成常見婦產科??撇僮?;能指導婦女進行自我保健、產婦產后隨訪和開展計劃生育宣教及指導。(3)素質目標:具有勤奮好學的學習態度、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具有一定的評判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
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及多發病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2]。明確當前我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對婦產科相關知識的需求方向,與行業專家合作,認真分析課程教學目標、職業崗位需求,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優化教學內容并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講常用、實用及有用的內容,把理論與實踐的學時比例由原來的4∶1改為2∶1;將婦產科相關理論分為四大模塊:(1)婦女保健與計劃生育;(2)婦產科常見病、多發??;(3)婦產科危重癥;(4)與其他學科有交叉的疾病。在模塊教學中從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出發,把握教學重點,以臨床多發病、常見病、婦女保健及計劃生育指導作為教學重點,找出難點和關鍵,并對知識結構進行重新優化組合。
通過引導使學生手、腦共用,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團結協作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必須依靠每一次教學來培養,圍繞選定的訓練學生能力的任務設計實訓過程,整個實訓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選擇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有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學法、現代四階段教學法等,做好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技能、知識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將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培養融于學生的實訓過程中[6]。
教、學、做一體化即“學中做、做中學、做中教”,既要給學生提供理論知識,又要有具體的實例支撐,還需要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如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情景模擬、師生交流等,融合婦產科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理論教學主要用情景模擬法、講授法、PBL教學法、啟發引導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等,這些方法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形成很好的師生互動。如在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的教學中,課前教師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先兆流產的病例,并提出問題:怎樣對該孕婦進行處理?讓學生以分組合作的形式查閱相關資料,課前進行小組討論,由每組派代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師點評、總結。通過這樣多種形式的教學,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師通過層層引導,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圖片、實物和觀看錄像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做到教師手把手教、學生放開手練。以下以四步觸診法為例,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妊娠晚期孕婦產前檢查案例,引導學生完成產前檢查,旨在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課前學生自學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觀看教學錄像和查閱資料。課堂分組模擬臨床情景,并進行臨床工作的演習匯報,由師生共同評價任務完成效果,并圍繞“如何做好優質產前指導服務”進行開放性討論,課后整理實訓報告。教、學、做一體化將教學內容任務化、具體化和真實化,既具有工作過程的整體性,亦體現了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實現了工學結合[7]。
根據教學目標,我們逐步形成了課堂考核、實踐考核、學生自評與互評、案例分析、期末理論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考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和行業職業能力標準,突出職業綜合能力評價,考查學生對婦產科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臨床案例的形式考核臨床思維與實踐能力,檢驗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以工作過程考核為重點,全面關注知識、技能、情感和學習過程與方法。目前,本課程綜合成績評定包括平時成績(10%)、實踐成績(30%)、學生自評與互評(5%)、理論成績(55%),將學習能力評價向職業能力評價轉化,實現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實力的提高。
按照我國當前的教育層次,高職院校醫學生的培養方向應定位在從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高職醫學院校的學生是未來基層醫療單位的主要組成人群[8]。認真分析我國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崗位的要求,我們認識到,培養農村社區衛生人才不是學歷越高越好,而是應側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真正為農村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全心全意為農村基層服務的衛生人才[9]。作為基層醫生培養搖籃的高職醫學院校,應大力推行課程改革與建設,盡可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將來工作所需的教學模式,以適應培養全科醫生的需要。以行業領域和職業崗位任職要求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將臨床多發病、常見病、婦女保健列為高職院校婦產科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強調實用性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實現??平逃c學生就業的對接。在教學中,既注重專業知識的教授,也讓學生了解基層衛生服務工作的特點,使其知識結構、職業能力等方面更好地適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
[1]葉水福,李小明,王遂龍,等.浙江遂昌縣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探索和體會[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15):1450.
[2]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S].國發[2011]23號.
[3]宋國華,王福青,高鳳蘭,等.“3+2”助理全科醫生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3-4.
[4]鄒偉.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教育研究,2008(1):66-68.
[5]董燕敏.我國全科醫師隊伍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7):529-530.
[6]梁亮,李倩.淺析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4(8):317.
[7]劉巧,陸予云.高職中醫護理學課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淺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382-383.
[8]鄧琳琳.基于全科醫生培養的高職高專婦產科教學內容改革[J].當代醫學,2013,19(18):163-164.
[9]陳志超,梁瓊芳.發揮醫學院校優勢 為基層培養高素質衛生人才[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6):23-24.
G622.3
A
1671-1246(2015)14-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