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珍,王欣欣,張偉,耿虹,居紅格
(1.包頭醫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060;2.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蒙古包頭 014010)
提高病理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探討與實踐
王麗珍1,2,王欣欣1,2,張偉1,2,耿虹1,2,居紅格1,2
(1.包頭醫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060;2.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蒙古包頭 014010)
傳統的病理學實驗教學因其方法呆板、枯燥、手段單一,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實驗課教學效果。通過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導入相關病例,進行病例分析教學,探討更加合理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病理學;病例分析;教學質量;實驗教學
時代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高等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院校的傳統教學方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成為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關鍵。尤其是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其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但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并沒有顯著提高,究其原因,可能在教學中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1]。就病理學實驗教學而言,明顯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學生能掌握理論知識,應付考試,但不善于將其應用于臨床實際工作中,對所觀察標本的臨床意義毫無興趣,缺乏主動學習的熱情,很少向教師提出問題,甚至很少思考問題。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使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綜合分析的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探索,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導入相關病例,進行病例分析教學,使病理學教學能夠和臨床緊密結合。
病理學作為一門形態學學科,是以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為基礎,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揭示疾病本質的醫學基礎學科,也是溝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在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2]。病理學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實驗教學對整個病理學教學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院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病理學課程安排在大學二年級的下學期開設,按照我院教學大綱的要求,病理學實驗課共計10次40學時,以觀察人體標本和切片為主要教學手段,大多是按照課本設定的內容開展驗證性實驗,認識各種疾病的形態學變化。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教與學都顯得比較呆板、枯燥乏味,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不能主動地將疾病的臨床表現與病理改變相結合,存在著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即使我院形態學實驗室已經采用了比較先進的顯微數碼互動系統,但因實驗學時有限、學生多,教師在課堂上仍不能指導每位學生觀察和掌握教學內容以及評價學生相關內容的實際掌握程度,這些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實驗課教學效果,容易使學生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實踐能力的鍛煉,實驗課沒有起到對理論課良好的補充和促進作用。為了保證病理學實驗教學更好開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我院病理學教研室在借鑒其他高等醫學院校成功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專業自身的情況和特點,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開展病例分析教學。
病例分析教學法是以一個實際的臨床病例為起點,由此引出一系列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臨床表現方面的問題,通過查閱相關的參考書和文獻,分析病變與臨床表現之間的因果關系,從疾病發生、發展、形態改變和功能變化等方面全面客觀地認識疾病,提高學生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動態認識,大家共享得到的結果,互相補充。
我院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病理學實驗課共10次,由于課程設置及各章節知識點不同,不是所有章節都適用病例分析教學法。筆者嘗試在血液循環障礙及消化系統疾病實驗課中使用臨床病例分析教學。
2.1 病例選擇
在病例分析教學中,病例選擇至關重要,所選擇的病例要具有代表性,難易程度適中,最好是臨床實踐中的真實病例或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典型病例,且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病、多發病相關的病例。教師將教學大綱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融入病例討論中,這樣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確保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完成。我教研室同時承擔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病理外檢工作和包頭市公安局部分法醫病理工作,我們的教學病例都是我教研室集體備課選擇的典型病例。例如:腫瘤章節給出胃惡性腫瘤死亡病例,介紹患者生前的一般情況、各種輔助檢查結果及尸體解剖情況,并提供相關病理標本。這一病例同時考查了學生對腫瘤形態的認識、良惡性腫瘤的區別、腫瘤對人體的影響、惡性腫瘤轉移的途徑及特點,幾乎囊括腫瘤章節所有要掌握的內容,而且使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瑣碎的內容系統化,學生不僅容易記憶這些知識點,而且在走入工作崗位后若遇到此種病例能夠靈活應對,周全考慮,并能給予恰當處理。
2.2 病例分析教學法的實施
病例分析教學法已在多種專業中廣泛應用,形式各有不同,每所院校實施的具體過程都體現不同的特點,但都明顯區別于傳統教學法。
2.2.1 課前預習與指導在前一次課結束前,教師應將病例相關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現病史、既往史、遺傳史、婚育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結果及必要的診療過程)提供給學生,考慮到大二學生掌握的臨床知識有限,再向其簡單解釋一些病例中比較專業的知識(例如檢查、化驗結果等),并提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初步分析。
2.2.2 標本觀察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就相關病理學知識簡單復習后,引導學生在標本陳列室觀察本次實驗課病例相關的大體標本,在互動實驗室觀察相應的切片標本。
2.2.3 課堂討論結合大體標本和切片標本進一步分析、驗證課前分析得出的結論。將每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組10人進行討論,討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重點,避免跑題,并把握課堂討論時間,控制課堂節奏。組內每位學生都可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補充、提問、質疑,學生各抒己見,不分主次,自由發揮,直至得出小組統一結論。
2.2.4 學生發言每組選派1名代表發言陳述,組內其他學生在其發言結束后可補充發言。教師在每組學生發表意見時,不要急于對各組結論進行評判,尤其不要急于宣布答案。如果各組有不同結論,全班再進行討論,最后讓學生在討論中厘清思路,得出統一的結論。如討論1例下肢骨折患者拆除石膏后走動時突然死亡,分析該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什么。有的組認為死于心肌梗死,有的組認為是腦梗死,有的組則認為是動脈栓塞所致猝死,并分別解釋該病理變化是怎樣形成的,又是如何發展的,不同觀點的學生相互提出質疑、查找相關證據,教師適當引導,最后得出統一結論。
2.2.5 教師總結針對學生得出的結論,由教師歸納總結,明確結論。對于學生考慮不到、模糊不清的問題,教師進行補充,并對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做重點分析,最后對本節課需重點掌握的內容做一總結。
2.3 結果評價
與傳統實驗教學相比,病例分析教學法的優勢為:(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2)有利于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有利于醫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4)培養了醫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5)督促教師不斷豐富知識儲備和提高教學組織能力。本研究將病例分析教學法引入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顯激發了學生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內容[3-4]。通過問卷調查發現,100%的學生認為病例分析教學法適用于病理學實驗教學,而且希望以后能多開展幾次;96%的學生認為有益于培養和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踐證明,病例分析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課中應用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深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到的不僅僅是一節課的知識,而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臨床實踐奠定了基礎。然而,隨著病例分析教學繼續深入發展,必將遇到各種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完善,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對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組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1]李靈敏,劉青華,徐菁.病例分析教學法在七年制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6):654-655.
[2]蘇潤澤,門九章,李曉芳.淺析病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6):59-60.
[3]沈麗達,謝琳,龍庭鳳,等.案例教學法在臨床腫瘤內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9):102-103.
[4]廖惠花,何綺霞,莫堅,等.病例分析教學法在麻醉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5):2385-2386.
G420
A
1671-1246(2015)24-0052-03
包頭醫學院基礎學院學分制下課程改革課題立項(JCYX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