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達(甘肅政法學院體育部甘肅蘭州730070)
?
中國傳統武術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
□李勝達(甘肅政法學院體育部甘肅蘭州730070)
摘要: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作為一種科學性的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適用于任何領域。中國武術作為一項傳統的技藝,已經形成了為一種文化。但是受各種新文化的沖擊,它已經被時代所冷落。因此為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尋求有效的生存發展途徑。本文針對中國武術的現狀及發展方向進行研究,為中國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有效建議,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中國傳統武術可持續發展途徑
中國傳統武術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是中國文明歷史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在國際上的重要標志。中國傳統武術不僅具備強身健體的功能,它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志,被中國人民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內涵。
1.1、傳統武術受競技武術體育影響頗深
現代社會競技武術體育深受人們喜愛。由于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體育的相似性,使得傳統武術受其影響很深,不利于中國傳統武術的長遠發展。傳統武術受競技武術體育的影響,縮小了它的發展空間,使武術的價值只能在小小的競技場的輸贏中體現,忽略了武術的文化教育功能;由于受競技思想的影響,使得在對武術人才的培養上,出現斷層現象。許多賽場人員只關注與比賽的輸贏,而沒有精力對武術人才進行培養;還由于現代的武術人員對于傳統武術的精髓以及文化內涵領悟不足,無法形成一整套武術科學研究體系,使武術文化出現確實。
1.2、中西體育文化交流對中國傳統武術的沖擊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因此對身體素質要求提高。許多人會比較喜歡快捷有效的健身模式。西方體育健身模式相對簡單且迅速并且具備一定的娛樂性,因此備受現代人青睞。而中國傳統武術在健身效果上強調欲速而不達且在學習中要求嚴格,鍛煉氣氛較為嚴肅且健身效果不明顯。在對比之下,就會失去大量的群眾基礎,許多人選擇了西方體育進行訓練。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帶來了阻礙,要想在競爭中求發展,傳統武術必須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其賦予新的內容,從而贏得群眾基礎獲得長足發展。
1.3、傳統武術傳播方式與特點
由于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較深,傳統武術在傳播上含有中國文化所固有的模式。傳統的武術傳播方式主要依靠師生、家庭、寺院、區域等進行傳播。這樣的傳播模式具有傳播范圍小、傳播內容不全面、思想影響效果不明顯的特點。現代社會處于知識信息時代,人們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如果傳播內容不夠新穎,會很快的被人遺忘。中國傳統武術如果還以固有的耳提面命式的傳播方式進行武術宣傳,那么傳統武術將會很快的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傳統武術要打破傳統傳播模式,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媒體進行宣傳,會對中國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2.1、強化競技化、規范化
中國傳統武術在內容上種類繁多、派系較廣,中國各地自成特色。但是它缺少現代體育的安全性與規則性,現代人提倡一種文明、健康和安全的健身方式。由于缺少規則性使在進行體育競技時,不能形成統一的標準,在技術層面也不能得到統一的指導。因此很難使武術進入國際賽場,獲得大家的關注。要想使武術獲得發展機會就要將體育競技化、規范化,如果將體育推向國際舞臺,那么對于武術的繼承與發展是具有促進作用的。
2.2、去偽存真、開創新局面
中國傳統武術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淀,發展至今其中自然擁有許多值得吸收繼承的文化精髓。但是由于演變過程歷時較長且復雜,因此其中一定存在著一些文化糟粕。為了使武術得以發揚光大,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傳統武術中的門戶之見、師徒傳授等老化的、保守的不利于武術弘揚發展的形式予以拋棄。將武術中的精髓以現代科學的、合理的、發展的眼光進行提煉,去偽存真,開創武術發展新局面。是中國傳統武術可以在新時代得到發展,與此同時還可以對現代體育中的精華進行吸取借鑒。運用中國傳統武術中的精氣訓練與現代體育中的運動規律相結合,在集合國外先進的體育訓練方式與方法,就會為中國傳統武術開創發展新局面,是中國武術文化可持續發展。
2.3、開拓產業市場,創造雙重效益
經濟是一切事物發展的物質基礎,中國傳統武術應拋棄傳統觀念中對金錢的概念。現代社會是經濟社會,只有擁有強大的物質基礎才能夠獲得發展機會。因此中國傳統武術要與經濟相結合,開拓武術市場。傳統武術作為國家文化精髓,其發展自然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國家的發展經費自然有限,發展力度不足,此時就要求中國傳統武術要自立自強的發展。中國傳統武術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人文資源以及文化資源,在社會中也還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因此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可以利用這些優秀的資源,在市場經濟中獲得發展的一席之地。選取一些優秀的文化、可以迎合新時代大眾口味的文化,作為籌集發展資金的資源。這樣做不僅可以獲得經濟基礎,還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中國傳統武術的精髓,進而在無形中促進了武術的可持續發展。
2.4、科學訓練,增強基礎
中國傳統武術產生和發展與中國封建傳統社會中,受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思想影響,具有強烈的小農意識。因此在發展的眼光上認識不足。門戶觀念是影響中國傳統武術發展的最大阻礙,武術的精髓只在小范圍內流傳,交流極少甚至沒有。各門各派只顧著自身的發展傳承,而不能從中國武術的整體去考慮問題。不能夠明白整體的發展才是個體發展的基礎。因此中國傳統武術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拋開門戶之見,廣泛交流。在交流中吸取各家之長,并借鑒現代武術和體育的精髓。找到科學的訓練方法,使武術基礎更為牢固,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依靠深厚的武術基礎立于不敗之地。
2.5、借鑒國外成功經驗
中國已經在世界的發展洪流中獲得一定的地位了。主要原因就是拋去了傳統的故步自封的思想,積極學習國外的經驗,才得以獲得今天的進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武術,也要拋去傳統的門戶之見,借鑒外國武術類體育的發展經驗,并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辦法。如可以將中國傳統武術種類進行分類,實行統一的技術分析與管理。還可以像國外一樣建立體育俱樂部,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武術學習中
2.6、加強政策引導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它的發展自然離不開國家的支持的。目前中國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面臨著消失的危險,為了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政府就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制定相關的扶植政策。并對中國傳統武術進行宣傳,讓中國的公民都能更深刻的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進而去自發的學習繼承。使傳統武術可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獲得極多的群眾基礎。國家還可以幫助中國傳統武術申請國際大賽,使中國傳統武術走向國際發展舞臺。
2.7、武術運動的發展
奧運會是一項全民皆知的比賽盛世。中國傳統武術有著中國上千年的文化內涵,以及公平的競爭理念。因此武術要想求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可以著重規范自身競技形式,制定符合奧運會的體育競技類型。通過國家的支持與努力,可以將武術作為申奧項目,在國際性的體育盛世中獲得一席之地對于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在國際的舞臺上進行比賽,會使更多的國際友人也加入關注熱愛中國武術的隊伍中來,會使中國武術獲得國際發展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傳統武術發展與傳承面臨巨大的困境,除了受各種新思想的影響外,也與其自身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有關。為了在新時期得到長遠的發展,中國傳統武術的教育與發展觀念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改變。要將傳統的競技式武術推廣到教育文化市場中來,開發武術的不同價值。讓武術成為一種文化品牌,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加深,進而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勇.影響中華武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8,04.
[2]尹成敏,龍繼軍.傳統武術發展的當代社會價值及策略探析——以珠三角地區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3,05.
[3]龍國強.中國武術在歐洲的發展現狀及國際化發展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