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傳宇 周琳(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拓寬就業渠道的有效途徑——以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0屆畢業生為例
□任傳宇周琳(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近年來,在高校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就業市場的競爭也變得日趨激烈,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較低。面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必須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針對性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
體育教育就業現狀應對策略就業率
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一直作為體育教育學院的重要專業支撐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為國家的體育教育事業培養了大量的教育師資,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規模得以不斷擴大。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體育教育專業育人質量總體不容樂觀,社會對體育師資的需求量又有限,因此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難度就進一步加大。各體育院校體育教育人才市場的產品滯銷供過于求的現象則更為嚴重,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處理好就業問題已是各大體育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1.1、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2010屆畢業生。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
2.1、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形式十分嚴峻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體育教育專業386學生,到現在通過努力找到工作的人數不足十分之一,這個調查充分顯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有的班級甚至一個找到合適工作的都沒有。引發研究,叫人深思。
2.2、大部分企業對體育專業學生興趣不大
(1)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應聘的時候都遇到相同問題,除教師崗位以外,大部分企業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興趣不大,他們感覺體育專業學生知識困乏,素質不高,調查顯示找到工作的10%的學生中,大多是教師崗位和健身教練,大中型企業的,是鳳毛麟角。
(2)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相對于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對于體育專業大學生而言,用人單位更是提高用人標準,體育專業大學生專業口徑較窄,知識結構單一,在就業的大環境下,競爭能力差,導致用人單位對體育專業學生抵觸心理較強。
2.3、各高校闊招,影響就業形勢
(1)問卷顯示,在本校學生出去就業的時候,發現競爭特別激烈。同一個崗位有幾百甚至幾千人同時競爭,而且都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大部分學生表示,目前高校闊招,就業需求的學生太多。壓力很大。十分影響就業形式。
(2)由于受高校擴招的影響,有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甚至不具備辦體育系條件的學校,為了爭取招生名額,盲目申請體育教育專業,因而呈現出體育畢業生相對過剩的狀況。有些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將文化基礎比較薄弱,但有一定體育基礎,對體育尚有愛好的同學集中加以訓練,報考體育專業,導致體育生生源暴增,從而出現惡性循環。
2.4、適應面窄,期望值過高
(1)許多沈陽體育學院的學生都感覺自己能力不錯。大部分學生在高中都很出類拔萃,當面對找工作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找個好工作。對得起自己,同時在同學面前。家鄉父老面前都有面子。對于一些不滿意的工作,他們不會選擇。另外一個問題教育學院學生畢業生大多數具有僥幸心里,都感覺自己能有機會獲得一個工作而不去爭取,失去很多獲得工作的機會。
(2)體育教育專業的許多學生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沒有轉變就業觀念,缺乏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定位不準,期望值過高,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對于條件好、收入高、工作穩定舒適的城市和經濟發達的地區趨之若鶩,而對于需要人才的農村地區,特別老、少、邊、窮地區退避三舍,以至于專業不對口、所學非所用的現象非常嚴重,造成體育教育人才的極大浪費。
2.5、就業信息不暢通,用人單位提高選才標準
(1)體育學院的大學生,一般都比較樂觀。對于自己的前途不擔心。課余時間都呆在寢室打電腦游戲,不去鉆研專業以外的知識,就業面狹窄。就業最繁忙的時候。他們依舊開心的打著游戲,失去了很多競爭的機會。另外用人單位對于選拔人才也提高了標準。體育學院的學生態度比較隨便。不會引起企業事業單位的好感。
(2)另外一些用人單位急功近利思想嚴重,缺乏長遠眼光,在招聘人才的時候沒有從體育人才的發展潛力和單位用人的實際情況出發,片面地提高招聘條件(如在招聘條件上增加非碩士、博士研究生不招、非某專業畢業生不招、非名牌院校的不招等條款),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還有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用人唯親”、“用人唯禮”等不公平競爭的現象。
(3)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在當前還較為嚴重,不少單位在招聘人才時,明確規定只錄用具有本地區戶籍的畢業生,限制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流動。
2.6、辦學無特色,學生基礎不扎實,缺少競爭力
(1)體育學院課程設置不太合理,課程內容陳舊,重技術輕理論課,技術課學時過多,課程設置內容體系主要以競技項目為主,沒有與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相適應。這與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大相徑庭的,離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會越來越遠。要改變這種現象,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當前流行的、感興趣的、健康向上的、簡單易行的運動項目。
(2)擴招導致大多數高校的生源質量有所下降。部分學生是因自身文化課成績偏弱,經過突擊訓練才報考體育教育專業的,其目的僅僅是獲得一張大學文憑。而進入大學的部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自身的要求不高,不求上進,專業思想不牢固,專業理論基礎較差,專業技術技能不精,沒有自己的特長,知識結構單一,拓展不寬,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極不適應,在人才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限制了自己的擇業和就業。
(3)調查顯示,以錦州凌海三高中為例,每年通過體育專業考取的本科生占學??既”究粕陌俜种?!這就說明,一些高中為提高自己學校的升學率,盲目的叫一些學習成績不是太優秀的學生去苦練體育,只為考取功名。真正上大學以后,他們就放松自己。這樣就大大的影響了體育學院學生的質量。從而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影響學校的名聲。
3.1體育教育專業就業成功率明顯呈下降趨勢
2004年之前,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行的是“統包統分”的就業政策,在這種體制下,我國高等體育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從2005年開始,教育部決定,取消對高等師范院校畢業生的分配制度,所有畢業生全部面向人才市場,體育專業的畢業生紛紛涌向教師崗位,使就業壓力劇增,就業率連年下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據資料顯示,目前各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城鎮中學體育教師數量已經飽和,經調查,沈陽體育學院教育專業學生愿意到農村中學去擔任體育教師的畢業生僅有5.84%,這就導致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3.2、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提高教育質量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走向市場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現實狀況是許多學生感到所學知識在工作中作用有限,與實際工作脫離現象嚴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也發生較大變化,對體育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人才需求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只滿足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畢業生,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但是我們的專業結構還基本停留在過去的水平,變化相對較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在抓好體育教育學科結構調整的同時,更需要增加適應社會需求和科技發展潮流的課程。
3.3、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創造就業崗位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伴隨國家經濟條件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現代社會的“文明病”已開始危及我國人們的身體健康,給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威脅。與此同時,體育運動對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所認可,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期望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達到健身、長壽的目的。但是,這些活動大多數是由街道、社區的體育愛好者自發組織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缺乏鍛煉的科學性,正需一大批經過專業訓練的體育指導員指導大眾的體育運動,這無疑為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多施展才華的就業崗位。因此,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各種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同時,應根據各地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的不同特點,充分利用高校體育在管理、師資、教學、科研、場地、器材、設施等方面優勢,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多學習和掌握一些健身、娛樂、康復和生活體育方向的知識和技能,為成為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指導員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有關政府部門,特別是街道、社區辦事處應高度重視全民健身活動,配備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有計劃地、有組織地、科學地開展和指導全民健身活動,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實現就業提供機會。
3.4、轉變就業觀念,到西部去工作
(1)問卷顯示,體育學院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會選擇去西部偏僻山區工作,畢業生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己。去西部山區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去西部發光放熱;
(2)畢業生應正確判斷自身所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改變自己的擇業觀念,不能好高鶩遠,盲目追隨。理性而又客觀地評價對自身條件,科學地進行就業定位,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合理地降低就業的期望值。選擇到西部地區、基層單位去工作,或許更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3.5、加大信息溝通力度,加強就業指導
(1)作為學校,對于現在體育教育專業就業情況,也應該深入研究。首先體育教育專業是沈陽體育學院發展的根本。體育教育學院不景氣,對整個體育學院的發展影響深遠。學校應該對畢業生進行更多的就業方面的教育,增加學生的就業知識,努力幫學生聯系就業崗位,讓社會上的企業和單位更多的認識沈陽體育學院的學生,增加學校影響力,為學校的發展、學生以后的就業做更多的準備;
(2)暢通的就業信息是做好就業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各高校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系,主動出擊,努力開拓就業市場,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和溝通,及時了解相關單位的就業信息,推薦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去實踐和面試,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3)學校應成立和完善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切實做好畢業生擇業觀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課程應貫穿高校教育的始終,對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與總結,針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做出動態分析與預測,向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指導和用人單位信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市場需求,明確求職方向,減少求職的盲目性,縮短求職時間。
[1]劉丙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
[2]李英玲.遼寧省高校體育大學生就業現狀及解決途徑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1.
[3]李英,楊愛華.我國體育院系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1.
[4]張玉琴.體育教育專業就業難的幾點思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