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龍 陳思羽(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4)
我國中學武術教學研究綜述
□高 龍 陳思羽(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4)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歷史梳理法,對我國中學武術教學的現有研究進行梳理,皆在為我國中學武術教學的提供參考與借鑒。研究認為:我國中學武術教學的發展并不理想,其中教學手段匱乏、單調,教師武術能力差、基礎薄弱是發展不理想的主要問題所在。建議中學武術教學應以課程為核心環節,從學生興趣、教師自身武術素質、教材教法方面進行突破,從而培養學生的武德,促進中學武術教學的科學化發展。
中學 武術教學 綜述
在全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今天,開展武術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適當的體育,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更可以有助于培養中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加大對體育教師武術技能的培養,真正在中學學生中廣泛開展武術課程的教學,弘揚傳統文化,強身健體是體育及武術的初衷。通過武術教學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柔韌性、爆發力、力量耐力、身體協調性等身體素質,能夠有效喚醒學生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視,提高民族自豪感,使之得到傳承。所以應在學生內心可塑性極好的中學階段讓學生接收到更好的武術課程教育,讓武德教育以及傳統文化的熏陶伴隨著學生的成長,為我國從體育大國轉向體育強國做出貢獻。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歷史梳理法,對我國中學武術教學的現有研究進行梳理,皆在為我國中學武術教學的提供參考與借鑒。
曠軍在 《廣州市中學生體育課武術教學影響因素分析》中提到,應從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探究中學生武術課興趣的方法。李領航在《走出中小學武術教學的尷尬局面——從促進中小學生習武興趣的角度探析》中提出,應從改變教材教法、提高教師的武術素質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習武興趣。孟云鵬《阜陽市中小學傳統武術普及與推廣的制約因素及相應策略探析》中提出武術教學應多渠道、多形式提高體育教師的武術專業能力,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加強對武術教育的重視。張豐利在《中學武術的教學現狀淺析》一文中提出,學生對陳舊,干巴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難以產生學習興趣,特別是武術的教學。張蕾在《吉林省中學武術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中提出,武術是中國傳統體育之一,其中包涵的人生哲理以及傳統文化極其豐富,仁愛、博愛是武術的精神內涵,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不僅要鍛煉自身的體魄,還要讓習武者從武術中學習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武術的精髓。
綜上所述,武術在學校體育的教學中并不是很理想,其中發展不理想的主要問題是在于教學手段匱乏、單調,教師武術能力差、基礎薄弱,無法吸引學生,使學生得不到正規的武術教育。武術課中,不應只強調武術的技術動作和動作難點,更應加強武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使得學生更好的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從小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時間觀。單一的武術教學即無法吸引學生又無法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空間,所以應加上武德教育,作為武術課中的一部分。
張梅、姜立秋在《新課改下大連市部分中學武術教學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一文,從師資的“量”與“質”兩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專業武術教師缺乏是影響中小學武術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數學校武術方面師資嚴重缺乏。據調查結果顯示,中學體育教師90%以上專業是籃球、足球、排球、田徑等,他們在高校學習時都接觸過武術,但把武術作為專項來學習的卻甚少。另一方面,學校在招聘體育教師時,片面地選擇三大球類與田徑專項方面的人才,其他專業的人才則被冷落在一旁,所以武術方面的師資嚴重缺乏。李科,李淑蕙,王龍剛在《重慶市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指出重慶市武術專項教師所占比例僅為1%,具備武術教學能力的教師僅占5%左右,55%的教師不能教授武術內容,教師具備自編武術教材能力的占5%,不能自編的占56%。韓林在《武術之鄉徐州中學武術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指出,加強武術師資力量,提高教師武術教學水平是徐州地區中學武術教學發展的基本條件。提高教師素養途徑有:加強師資培訓工作;配備更多的武術專業教師。
綜上所述,師資隊伍是教學的首要保證。目前武術的師資培養與培訓工作已遠遠滯后于武術發展的需求。抓好武術師資的培養與培訓工作是武術能否在學校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大部分地區的初級中學的武術教師都無法達到需要的標準。
徐培興在《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中提出,從現在武術課時在教學時的連貫性中發現問題,她精辟指出,按現行教學大綱要求,初中每學年有4至6學時武術教學,如果按照這樣的要求來進行武術課的學習,初中階段學時可以得到良好的武術課程學習,但是由于武術課教學采用零星分散的教學,違背了武術課連貫系統的教學原則,影響其教學結果。汪如鋒在《中國武術國際傳播中的武術文化傳承與傳播思考》中提出。在他所進行的大量調查所得的數據基礎上,得出結論,武術項目傳統學校開課情況較好,但是非武術項目傳統學校的開課率并不高,個別學校從沒上過武術課。姜玉澤在《山東省中小學武術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中認為,不僅是中學的武術課課時安排不合理,大部分中學每周的體育課只有兩節,一半的時間要進行素質練習,一半的時間進行其他運動項目的內容,這樣的話,學習武術的時間基本沒有。
綜上所述,讓學生學習武術課的前提前提條件是學校對于武術課課時的安排,在每周僅有的兩節體育課中,加入武術課的學習內容無法達到正常的課時需求,武術課的學習需要堅持長期性、不間斷性的訓練,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是不行的。
我國武術運動的發展并不是很理想,其中教學手段匱乏、單調,教師武術能力差、基礎薄弱是發展不理想的主要問題所在。所以無法吸引學生,使學生得不到正規的武術教育。我國中小學武術普及狀況極不均衡,武術課課時在體育課中所占比重不高,部分學校不開展武術課,只把精力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武術教學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因此,體育教師決定著武術教學效果的成敗,應從學生興趣、教師自身武術素質、教材教法突破、培養武德教育、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發展入手。
[1]曠軍.廣州市中學生體育課武術教學影響因素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1,06.
[2]李領航.走出中小學武術教學的尷尬局面——從促進中小學生習武興趣的角度探析[J].搏擊.武術科學,2007,07.
[3]汪如鋒,白廣昌.中國武術國際傳播中的武術文化傳承與傳播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0.
[4]孟云鵬.阜陽市中小學傳統武術普及與推廣的制約因素及相應策略探析[J].運動,2012,11.
[5]張豐利.中學武術的教學現狀淺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09.
[6]張蕾.吉林省中學武術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4.
[7]張梅,姜立秋.新課改下大連市部分中學武術教學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2.
[8]李科,李淑蕙,王龍剛.重慶市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9]姜玉澤,尹海立,鄧永明.山東省中小學武術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05.
[10]韓林.武術之鄉徐州中學武術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6.
[11]徐培興.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0,03.
[12]關博,楊兆山.武術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體育與科學,201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