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成 郭艷飛 陳杭生(、.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昆明重工中學 云南 昆明 6500)
巧家縣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現狀
□李朝成1郭艷飛2陳杭生3(1、3.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22;2.昆明重工中學 云南 昆明 650203)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入城市經商、務工,但由于城鄉二元體制等多方面原因,絕大多數農民工子女無法進入城市接受教育,留守兒童群體應運而生,由此產生的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不容忽視。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以及解決策略進行綜述,以期對此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留守兒童 農村體育教育 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他們的到來,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繁榮與發展,這些被烙上“農民工”三個字的人,在現代城市的發展史上可謂立下汗馬功勞。每一幢樓房,每一條延伸的鐵路,每一條街道的建設,乃至城市的一草一木,無不浸透著他們的血汗。他們常年在外打拼,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農村,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度過他們幸福而辛酸的童年……
本文通過對巧家縣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的課外體育活動現狀進行調查,讓社會對留守兒童的課外體育活動的關注,使更多的人來幫助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
巧家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人口53.966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3114萬人,9.2萬農民外出務工。據巧家縣教育局最新統計的24所中小學的數據顯示:留守兒童占在校生總數的16.8%,比例在30%以上的有中寨鄉、新店鄉、紅山鄉,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紅山鄉的松林小學三甲班,該班共有33人,其中留守兒童就有13人之多,占到了39%的比例!
由于這樣的嚴重比例,全縣15個鄉鎮,要使家鄉經濟騰飛、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教育的發展,而留守兒童更是一大阻礙,因此,政府應抓住實際,全盤思考,統一規劃,多渠道去減少留守兒童,能使家長都在留守兒童身邊,使他們有一個舒適的壞境,溫馨的家、愉快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愉快中求取知識,達到自己的理想。
(1)政府的作用要強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由于我國明顯的城鄉二元制社會結構特點,決定了我農村的社會經濟總是滯后于城市的發展。在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總體偏低,東西部地區發展極不平衡,以及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發展水平滯后的現實情況下,必須強化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要使各級黨委和政府從戰略高度認識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把發展農村,改善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納入小康村鎮建設的發展規劃,作為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創建文明村鎮的重要內容;要將體育工作列入政府及主管單位的議事日程,統籌規劃,并作為考核各級政府的工作業績之一。
(2)在各級政府的財政規劃中,要把農村體育教育費用和體育基本建設金列入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并建立資金專項管理,周密安排,集中資金優勢,改變各中小學的場地,并做出長遠的規劃。要有明確具體的體育場地設施達標的條件。
(3)要建立專業的工作人員,要積極宣傳,普及體育科學知識,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在政府職能部門中,設立專業工作機構,制定出科學的量化標準,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進行監督和考核。在不斷加大對農村體育教育扶持的同時,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同時,政府在發揮作用時,一定要“建立制度,形成規范,依法行事”。建立制度,就是指對于政府在農村體育發展中的責任和義務以制度的形式規定下來,以避免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政府投入不到位,政策的持續性不夠,以致成虎頭蛇尾,換一個領導,變一種方法的尷尬境地。
(4)各級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對農村廣大體育教師工作者進行培訓,合格者持證上崗。這樣,才能保證廣大農村中小學的體育發展,另外,加大對師范學院的扶持力度,鼓勵廣大青少年體育愛好者報考體育學院,并投身到農村的體育教育中來。再則,每年我國有大批退役人員,這樣,既減輕了政府壓力,同時也為農村體育教育指明了道路。
(5)高度重視農村學校體育,充分利用農村學校體育資源。目前我國縣、鎮級以下農村中小學有53萬所左右,占全國中小學總數的80%,在校生1.6億左右,占中小學生總數的81%,近年來,隨著科教興國、希望工程的實施,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軟硬件建設發生了根本變化,特別是自1989年“希望工程”實施以來,在老、少、邊地區修建了希望小學11000余所,這些學校都擁有較好的體育場地和設施,但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廣大農村才是占了較大的比重,只有真正地把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放在一個高度進行管理,才能讓廣大的農村留守兒童享受國民教育的同等性。
4.1、重視體育教育人才的培養
要為體育教師創造施展才能的空間,還要提高教師福利工資,吸納人才,利用人才,穩定高級人才的隊伍,學校還應鼓勵現有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師學歷水平和業務能力,以適應學校體育發展要求。
4.2、拓寬體育經費渠道
根據農村的實踐情況采用多元化的資金渠道來籌集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加快體育設施器材建設。因陋就簡,因地制宜,自制為主,合理地使用體育經費,用以改變農村學校體育經費不足,器材設備簡陋的狀況。
4.3、有計劃地開展體育活動
學校還應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保證課時,不得隨意侵占,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體育教學、考核,大家都重視體育教育,為使學生進入自發、自由的體育鍛煉境地而努力。
4.4、利用校外周邊場地地形
好多學校都建在山坡旁邊,自然環境優美,學校附近的山坡平坦,車輛行人較少,學生活動安全而又方便。農閑時的打谷場,夏天里綠蔭連天的河堤,這些都是天然的運動場,還可利用山地開展野外活動,利用江河湖畔有組織的開展游泳活動等。
4.5、知識拓展課
向學生講授一些體育與健康的衛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使學生了解生理解剖學知識、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生物化學知識、預防常見病、傳染病常識、科學合理地鍛煉身體的方法。從農村的實際情況看,要使田徑、籃球、足球等這些競技類體育項目尤其是體操項目類的器材達到標準,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可以大力發展一些易于開展的項目,還可以利用當地學校的地形地貌開展一些如:越野跑、定向運動等體育運動項目,鼓勵教師學生勤工儉學、自己制作簡易器材,形成有農村特色的地方教材。
農村的進步、發展、繁榮和穩定,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興衰成敗,少年兒童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留守兒童更是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未來,關系到農村千家萬戶的未來。解決農村留守少年兒童問題,不應視為只是農民工自身和農村的問題。更是希望你、我、他,乃至全社會每一個愛心同胞都來共同努力,為留守少年兒童創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愛的種子,讓這些“留守的花朵”越開越美麗。請獻上您的愛心,關愛留守兒童。
[1]康釗.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02.
[2]王海林.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3]王青.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4]康釗黑.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J].龍江社會科學,2007,02.
[5]周福林,段成榮.留守兒童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