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淺談出版校對工作
李妍
校對工作是編輯工作的延續,是對編輯工作的補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幾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加大力度發展有能力的外校公司,稿件外包達75%,社內校對主要承擔整理、核對和出科檢查工作。全面推廣加工業務外包,落實書稿社外校對能力,形成企業輕量化發展格局,盡可能利用社會力量解決社內校對加工能力不足的問題,有效提升校對工作的生產能力、加工效率,可以把社內校對人員的能力提高到“校是非”的層次上,讓他們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圖書整理核對工作。同時,這也是對時下核心城市日益提高的人工成本所做出的有效應對措施,合理地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校對;社校;外校;校對管理
[作者]李妍,機械工業出版社。
校對工作是編輯工作的延續,是對編輯工作的補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一本書要經過一校、二校、三校、整理、一核、二核、出科檢查7個步驟。近幾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加大力度發展有能力的外校公司,稿件外包達75%,社內校對同志主要承擔整理、核對和出科檢查工作,校對科的質量把關作用尤為突出。全面推廣加工業務外包,落實書稿社外校對能力,形成企業輕量化發展格局,盡可能利用社會力量解決社內校對加工能力不足的問題,可以有效提升校對工作的生產能力、加工效率,把社內校對人員的能力提高到“校是非”的層次上,讓他們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圖書整理核對工作。同時,這也是對時下核心城市日益提高的人工成本所做出的有效應對措施,合理地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在承擔印制工作的同時,筆者負責外校管理工作。由于外校加工尚處在培養開發階段,首先考察北京出版外校公司情況,結合機械工業出版社專業方向,與其他出版社交流學習并摸索出外校管理經驗。在工作中,力爭學會吃三種飯,即“信息飯”“實踐飯”和“思想飯”,遇到問題要問個“為什么”“怎么辦”“行不行”。
校對工作的責任就是消滅差錯,提高質量。只有掌握了解差錯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才能更好地消滅它,發現編輯加工中遺漏的問題和排版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針對校對工作各環節中容易的問題,校對人員首先要轉變觀念,正確定位。校對工作已不僅是原先對著原稿校對、照搬照抄的簡單核對,而要擔當起遵循原稿,查找編輯工作中“漏網之魚”的把關責任,工作重心由“校異同”向“校是非”轉化。
(一)社內校對工作
社內校對人員主要承擔整理、核對、檢查工作。在工作中,校對人員必須做到眼到、心到、筆到。整理和出科檢查不是簡單的“五數五對照”按套路出牌即可,每本書都有它特有的風格路線,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書稿中的外文一定要注意字母拼寫正確,正斜體是否統一;教材圖書窗口圖中的名稱是否與正文中的名稱呼應;抓住套書的一致性和特點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整理時把自己融入稿件的內容中去,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說明的問題,遇到有疑義的地方立即進行標記,便于聯系編輯解決問題。出科檢查是稿件在校對科最后一道質量關口,可以從中學習整理者發現自己疏漏的知識點,能夠快速提升業務水平成為優秀的編輯助手。
社內校對人員在工作中要注意的兩點:
(1)在校對過程中的修改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據,切忌無知妄改。編輯通常擁有相關專業的背景,這使得他們能對本專業的稿件提出切實有據的修改意見。校對向編輯加工或檢查方向發展,在提升和擴大校對功能基礎上實行“編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編校合力。
(2)有計劃地提高社內校對人員素質,使社內校對人員的能力提高到“校是非”的層次上。通過組織必要的培訓、請專家講課、編輯和校對人員互相交流經驗。鼓勵校對人員靠自學,靠自己不斷總結,靠處處留心,靠自身的積累。
(二)校對管理工作
在派發校對稿件時,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徇私舞弊。根據生產情況對社校和外校的各項業務進行合理調度,確保后續工序生產順利進行。協調好內校與外校的關系,進一步提高校對質量,縮短校對周期。保證圖書校對質量,合理安排校對周期,保證正常的工作負荷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加大工作負荷和工作強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質量下滑。既做到每個崗位任務量飽滿,鼓勵提高工作效率,又不違背基本的客觀規律,正確把握質量與周期的關系,最大限度縮短稿件在校對科的時間。統計近年數據可以發現,社發稿品種數和發稿字數基本持平,但是每月的發稿量卻不均衡,相對集中在6、7、8、11、12這幾個月,每月校對字數約0.4億字。
面對煩雜瑣碎的日常工作,我們堅持在保證出版全局工作的角度,強化對外對內雙向服務的工作意識,在關注細節的同時注意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靜處理各項事務。但在發稿量高峰,仍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問題阻礙校對流程的順暢進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安排校對工作,原則性與靈活性難以兼顧。面對幾乎每一本都標有“特急”字樣的稿件,我們缺乏有效的依據來判斷其真實輕重緩急的程度。如果所有稿件都是急件和重點,那么就失去了強調的意義。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加強溝通,增進配合,協調各方面關系,保證效率。為了保證校對工作的進度,就必須加強部門內部、上下游工序的溝通。如有些校對員只能完成文字類稿件校對工作,無法承擔專業性較強的工具類圖書和教材,在要求課前到書的教材高峰季,需要靈活安排協調各個校次的工作,針對社內校對員的能力和外校公司的情況,盡力在原則性和靈活性上找到平衡點。同時要建立并始終保持與編輯,與計劃、排版、美編等部門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獲取判斷稿件輕重緩急程度的依據。只有信息傳遞得更快、更充分,工作的高效性和準確性才能得到保證。
校對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收校樣時,管理人員應及時清點原稿、校樣以及發排單,若缺頁應及時與編輯溝通索要。稿件交接時,必須履行簽字手續,避免稿件丟失。返回的稿件應該完整齊全,校對人員或外校公司單方面原因致使稿件丟失、損壞,相應損失要進行賠償。
(2)接收和派發加工稿件,必須準確注明收校時間、發校時間及要求返回時間。因特殊原因延誤交稿,要求外校公司及時與管理人員說明原因。特別是外校公司在領取稿件時應看清稿件上標注的交稿日期,若無異議則必須將稿件按時交回,若有異議須及時提出,由管理人員根據生產情況另做安排。要求外校公司按能力承接校對任務,如屢次發生因工作量飽和而延誤校對周期的情況,將減少其活源分配。
(3)為了提高校對質量,增強服務意識,要求外校公司根據社專業范圍和出版風格,針對自己的具體情況加強自主培訓。為了使外校對社內的服務更有針對性,社里將不定期對外校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及業務交流活動,并將組織相關的考核評比。
大家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在市場競爭中,質量能塑造企業形象,質量能塑造品牌,成就品牌,“只出一兩本好書不能創牌子,出一兩本問題書就能砸牌子”。優質的質量是連接出版社與讀者的紐帶。校對工作要始終把質量管理放在首位,質量考核要統一記錯標準,下一校次為上一校次把關,通過外校與外校之間互查,內校與內校之間互查,內校與外校之間互查,留存校對質量單,差錯率超標對其校對費用予以扣減或扣除。出版社每月考核校對的質量合格率,并將統計結果公示。
嚴謹、認真、有責任心是校對員最基本的素質,只有如此才能對稿件負責,對作者負責,對廣大讀者負責。良好的文字功底是一名校對員的基本條件。在工作中善于學習,及時關注各個專業領域的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果,以便能對相關的名詞、術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有準確的把握。加強對語言與邏輯的應用能力。語言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同校對工作密切相關。因此,校對人員應注重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養成勤學、勤問的習慣。在工作中應廣泛涉獵,多了解各個專業的知識,才能在游刃有余。
校對人員要對有政治問題的、民族的、宗教的、外交內容的圖書更加警醒,要嚴格把關。在日常校對工作中,“要提高政治意識,繃緊政治這根弦”,碰到這類疑問,對于疑問,校對人員千萬不要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校對工作要嚴格,要科學,才能為出版社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