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競幻,何 英,溫桂菲,酈媛圓,趙麗君
(諸暨市人民醫院,浙江諸暨 3118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且危害嚴重,如栓子脫落可引起肺栓塞,造成呼吸、循環衰竭進而危及患者生命[2-3]。在圍手術期做好預見性護理能有效預防血栓形成[4]。目前,THR 術后早期多采用抗凝、溶栓治療,但效果欠佳。有報道[5],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結合臨床實踐經驗,選用丹參注射液可進一步預防血栓形成。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本院骨科對45例THR 后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等藥物防止DVT 發生,并強化預見性護理干預,效果較好,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7.66±12.56)歲;伴有慢性病:糖尿病11例,高血壓26例,高脂血癥21例;股骨頸骨折24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3 例,股骨頭缺血壞死5例,骨性關節炎3例;均行THR,手術順利。
1.2 術后預防DVT 的用藥方案 術后4~6h,首次給予低分子肝素鈣0.2ml皮下注射(常規劑量的一半),術后第2天起,低分子肝素鈣0.4 ml皮下注射,1次/d,連用7d;術后當天,予丹參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用7d。
1.3 結果 本組患者均聯合用藥預防DVT;術后第3 天發生下肢DVT 1 例,經對癥治療,癥狀緩解。
2.1 術前預見性護理
2.1.1 病情評估 術前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分析、評估,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衛生宣教,積極控制慢性病,提示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訓練患者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教會患者床上大小便[6]。本組患者年齡偏大,慢性綜合性疾病多見,經術前預見性護理慢性病得到控制,生命體征平穩。
2.1.2 心理護理 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有助于康復及防止DVT 發生。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方法及術后并發癥,消除恐懼心理,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其配合手術和各項醫護操作。
2.2 術中預見性護理 術中進行預見性護理,最大限度減少患者手術損傷。術中醫護配合注意縮短手術時間,避免髖關節過度牽拉及長時間內收位,骨質條件好的患者盡量選用生物型假體,如需用骨水泥固定,盡量降低髓內壓,減少髓腔內物質殘留和滲透,加強術中麻醉管理。本組患者手術順利,術中無意外發生。
2.3 術后預見性護理
2.3.1 病情觀察 DVT 常由于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等因素,導致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臨床表現為患肢的突然腫脹、疼痛、軟組織張力增高,活動后加重,抬高患肢可減輕,靜脈血栓部位常有壓痛,多發生于術后1月內。定時巡視病房,仔細觀察患者下肢皮膚溫度、色澤、動脈搏動強弱及腫脹、疼痛等癥狀體征;結合病史、臨床表現等,判斷患者病情,如高危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每天測量下肢周徑并記錄,若單側肢體腫脹且周徑明顯增大,皮膚變紅、紫紺、淺靜脈曲張,小腿疼痛壓痛或下肢疼痛伴發熱,及時報告醫生采取相應治療措施,非高危患者,常規觀察患肢情況;監測PT、APTT 等凝血指標,數值超過正常值1.5~2.5倍時立即報告醫生。本組1 例患者,術后第3天患肢腫脹、疼痛明顯,經溶栓對癥治療,癥狀緩解;44例患者患肢皮膚溫度正常,伴輕微腫脹、疼痛。
2.3.2 用藥護理 抗凝治療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低分子肝素鈣為臨床首選抗凝藥物,因其副作用少,使用時大多數患者無需監測凝血功能,但腎功能不全者慎用。丹參是傳統的活血化瘀中藥,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清心除煩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7-8],丹參抗血栓形成與抗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關。丹參注射液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黏性降低,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環磷 酸 腺 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還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合成抗血小板聚集。丹參素的抗凝血功能,表現在促進纖維蛋白降解。另外,丹參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環血流的作用,增加毛細血管網開放數目,加速外周血管血流,消除靜脈血液淤滯,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同時丹參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可促進骨折及皮膚切口愈合。但使用丹參注射液時不宜與其他藥物混用,加強巡視,如發生變態反應及時停用;低分子肝素鈣與丹參兩藥聯合使用時,觀察患者有無出血。本組45例患者聯合用藥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2.3.3 靜脈血管內膜的保護 靜脈血管內膜損傷啟動機體凝血機制,導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術后注意靜脈血管內膜的保護,避免在下肢靜脈血管輸液和抽血,不宜在下肢靜脈輸注大量高滲葡萄糖,高滲液體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忌做患肢熱敷止痛。本組患者輸液過程平穩順利。
2.3.4 飲食護理 飲食油膩導致血液黏稠,血流緩慢易發生DVT。囑咐患者術后多飲水,進食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高脂食品,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流緩慢導致血栓形成。本組患者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2.3.5 功能鍛煉 及時有效的功能鍛煉可預防DVT 發生,因此術后盡早開始功能鍛煉。患肢取外展中立位,搖高床尾20~3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腫脹;麻醉清醒后,下肢自下而上做環形按摩,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踝關節主動伸屈運動,患肢做腳趾屈伸活動;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伸直膝關節做直腿抬高練習,主動做腳趾背伸運動;術后第2天做踝關節背伸、背屈及旋轉運動;術后第3天適當增加關節被動運動,逐步增加活動度,切不可過度勞損;術后第4天床頭搖高45°,進行坐位練習,每次坐位時間應少于20min,相繼開展體位轉移訓練,如病情允許,鼓勵患者盡早借助步行器或雙拐下地站立、行走。本組患者均能積極配合功能鍛煉,循序漸進。
在THR 后預防DVT 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鈣聯合丹參注射液治療,同時做好預見性護理,效果較好。護理重點為術前加強病情評估,盡量消除危險因素,同時做好心理護理;術中醫護配合縮短手術時間,按病情選擇有利于患者的假體;術后重視病情觀察,做好藥物護理,加強靜脈血管內膜的保護和飲食護理,盡早開展功能鍛煉,同時做好心理護理,以保證手術成功,避免DVT 發生。
[1]應春柳,何玉珍,胡伊群,等.低分子肝素聯合間歇使用充氣壓力泵預防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1):41-42.
[2]徐明霞,周艷.護理干預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的應用[J].全科護 理,2013,11(28):2610-2611.
[3]洪小麗,蔡義紅.低分子肝素聯合動靜脈足泵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2,26(1):244-245.
[4]黎愛惠.髖關節置換術后DVT 的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12):1069-1070.
[5]阮朝陽,曾強華,朱群威.丹參注射液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J].中醫正骨,2013,25(1):30-32.
[6]于恩光,秦宏敏.高齡患者股前外側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J].護理與康復,2013,12(2):193-195.
[7]劉艾林,李銘源,王一濤,等.丹參藥理學活性物質基礎研究現狀[J].中國藥學雜志,2007,42(9):641-646.
[8]谷右天.丹參粉針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2):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