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萍,錢 超,馬 勇,董 偉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南京 210029)
對于頸椎病,手術治療是防止疾病進展、減輕脊髓受壓、提高生活質量的主要措施,術后患者采取頸部制動維持頸脊柱中立位是保證術后順利康復的關鍵[1],但長時間的頸部制動使患者非常不舒服,造成頻繁變換體位而影響制動效果。為解決舒適與頸部制動的矛盾,本院骨科研制了帶有靠枕且與頭枕相連的側臥位枕,防止側臥30~45°時出現頸椎側屈而造成頸椎不穩[2],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患者手術均由同一術者完成;術前診斷明確,均為單節段頸椎病且符合手術指征,術式為單節段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手術順利;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臨時改變手術方式或出現特殊情況的患者;術后不能配合護理者。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符合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15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78 例)與對照組(72例)。觀察組:男48例,女30例;年齡40~65歲,平均(52.4±4.7)歲;手術時間1~2h,平均(1.6±0.3)h。對照組:男45 例,女27 例;年齡38~64歲,平均(54.1±5.1)歲;手術時間1~2h,平均(1.5±0.3)h。
1.2 方法
1.2.1 側臥位枕制作 該枕由2部分組成,頭枕:長為45cm,寬為30cm,其高度可根據患者的舒適情況填充變化;靠枕:主要用于支撐側臥位時懸空的枕部,長為30cm,寬為10cm,高為35cm。以上2部分均有棉布制成,頭枕的枕芯按上述長度和寬度由蕎麥皮填充而成,高度分別為0.5cm、1cm、2cm、4cm??空韯t由記憶海綿填充。
1.2.2 制動方法 兩組所有不穩定性骨折患者在安置好體位進行制動后,立即配合醫生行顱骨牽引,病情不穩定時嚴禁翻身。
1.2.2.1 對照組 采用普通臥位枕實施平臥位,同時要求頸部制動6h。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佩戴頸托,頭頸部制動,肩下放置棉墊縱形折疊,高度符合病情需要,臀部墊棉墊或嬰幼兒尿不濕、褥子及衛生紙數層,四肢自然放置,膝關節及下踝關節上5cm 處墊小墊枕,床尾放置枕頭使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發生。
1.2.2.2 觀察組 用個性化側臥位枕實施側臥位,同時要求頸部制動6h。方法:患者側臥30°,在維持患者頸脊柱中立位的同時護士雙手托住患者頭頸部,另一護士分別將不同高度的已經填充的頭枕放置于患者頭頸下方,根據患者舒適度情況嘗試在頭頸與頭枕之間逐個增加0.5cm 高度枕芯,當患者無頸椎過曲或過伸、自覺高度舒適時確定為合適枕高,見圖1。所有患者在使用該枕時,肩背部均墊入30°楔形翻身墊,膝下均墊軟墊。
1.2.3 觀察指標 舒適度:制動1h后詢問患者是否存在頸部不適、肢體麻痛,觀察患者吞咽情況及睡眠質量。呼吸狀態:頸椎前路手術會牽拉患者氣管而影響呼吸狀態,每日觀察患者呼吸不暢情況并做好記錄。切口疼痛評分:術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頸部切口的疼痛程度,同時避免主導導向,≥4分為切口疼痛。術后并發癥:術后24h內觀察患者有無頸部血腫、喉返神經損傷、咳痰困難等并發癥。

圖1 個性化側臥枕的應用
1.2.4 統計學方法 用x2或Fisher精確檢驗。
2.1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及切口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及切口疼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術后呼吸狀態及并發癥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呼吸狀態及并發癥比較 例
頸椎病是一種骨科常見病,多需手術治療,而術后護理情況直接影響患者恢復程度,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3-4]。普通平臥位保持頸部制動,可維持頸椎生理曲度,減少頸椎及周圍肌肉的慢性勞損。本科室設計的個性化側臥位枕包括頭枕及靠枕兩部分,其中頭枕的高度可以根據患者舒適度情況進行調節,靠枕則用來支撐頭枕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頭、頸、肩部的壓力,不僅可以保持各關節韌帶穩定,同時還可以防止頸部及肩胛帶的肌肉過伸或過曲,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疼痛是患者生理不適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降低睡眠質量,個性化側臥位頸枕能有效維持頸椎曲度,保持正確的體位,緩解頸椎周圍組織腫脹,放松肌肉,減少頸肌痙攣對切口的牽拉,從而減輕術后切口疼痛,提高患者術后睡眠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頸部不適、肢體麻痛、吞咽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切口疼痛方面的病例數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頸椎術后應用個性化側臥位枕能緩解舒適與頸部制動的矛盾,利于患者康復。
[1]關驊,張光鉑.中國骨科康復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369—373.
[2]董紅俠.頸椎前路手術患者翻身的舒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24.
[3]陳偉惠,黃揚云,全常群.自制頭頸枕在頸椎骨折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7l-472.
[4]方凌燕,王小舟,徐可慧.頸椎前路術后并發硬膜外血腫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12):1194-1195.